为什么【搭子】成为了2023的户外关键词?这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趋势?欲知答案,下面请回看2023的年度回顾。
年初,没人再继续谈论露营热、飞盘火,反而徒步这项完成年轻人超进化的运动带着深厚的底蕴依旧霸榜。
春天徒步大小环线,夏天扎堆溯溪,秋天蜂拥乌孙古道,冬天甚至相聚南极,徒步以遥遥领先的态势坐稳户外TOP运动,在小红书上的笔记发布量增速近300%,连氪金转化率都高达47%。
关于徒步的参与方式,从安全性的科学角度考虑,我们并不主张独自前往徒步。而徒步前要寻找徒步“搭子”,其目的是遵循徒步原则,即“结伴同行”,这不得不让徒步陷入了社交之中。
都说徒步治愈了年轻人的精神内耗,但这似乎代表了e人*的论调,对于i人*来说,难道人已经处于户外,还难于逃脱社交牢笼吗?
好在徒步结伴可以沉默寡言,在队伍中默默看风景,注意别掉队即可。而接下来才是i人真正的至暗时刻:
没有一个先锋小红书人不是打着匹克球开启这个夏天的!这项运动原理与飞盘一样简单,社交、打卡、潮流再加上争议话题,一场如飞盘般的火爆立刻复刻出来。
匹克球玩够了,秋天也到了,大家开始结伴骑行、钓鱼,十几亿的阅读量把原本小众的自娱自乐彻底玩出圈,然后让citywalk席卷各大城市,冬天一大波人再重新集结于阿勒泰、长白山、松花湖......这难道不是社交狂潮实锤吗?i人仿佛无路可退了,2023流行的几大运动,哪个离得开社交?是否真印证了那句:社交是年轻人的刚需?
我们不如将视线转移至地球第三极,看看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地方,是否也在发生着类似的状况。
当张树鹏成功穿越张家界天门山天门洞,创造国人翼装飞行历史,并准备将翼装飞行的地点改成珠穆朗玛峰;当静雪成为全球首位完成登顶希夏邦马峰的女性;当木子成功飞跃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中国滑翔伞飞行员的起飞高度记录这些喜讯们接踵而来时,珠穆朗玛峰也在发生着一些混乱不堪的事情。
珠峰堵车这些话题早已有之,争议性最大的出圈事件当属#两名珠峰登山队员8400米处救下遇险者#,后因救援费等诸多原因,持续引发包括#珠峰被救女子不付救援费背后#等话题讨论。
而经过《三联生活周刊》的陈述,事件竟也与社交有关,似乎矛盾在于被救援者“不善言辞”,未明确向救援者表达感谢导致。虽然听起来较为不可思议,但这确实也与社交无法脱离关系。首先施救者所做出的动作即为“社交价值”中的一种:情感价值。而后续矛盾的产生,也代表了情感价值的失衡。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对象,我们暂时称之为“主体”,每个主体并不是出于单一的动机去操作一件事情,有着许多复杂的因素。
所谓“海拔8000米以上无道德”,则是由多种动机长效积累的一种规则。因为同情有可能代表把风险程度提高成了死亡,所以这也有了37岁的挪威女登山家克里斯汀·哈里拉在刷新最快登顶世界14座8000米以上山峰世界纪录的同时,被指控对协助其登山的尼泊尔夏尔巴人见死不救”,从而引发的风波。
抛开个人因果,在珠峰不断商业化、在#男子登顶珠峰后被向导抛弃险些遇难#此类事件陆续发生后,思考之处或许还应在于,宏观角度中各方如何做更充足的准备,才能更进一步地降低风险。所以通常我们也会建议户外登山一定要带足所需装备,一旦发生危险那就是你的救命道具!
个人认为在前期为登山活动进行物资准备和知识储备,选地址、选路线、选时间、选装备很重要。在户外装备这块我还是很有心得的,一开始就跟风随意买的装备,但和专业装备比起来,相形见绌不要太明显,最关键的是体验感差异。在户外手表选择的这块,我以前以为手表可有可无、功能无关紧要。自从知道了卡西欧PRO TREK户外手表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它具有专业的户外功能,像三重感应器、太阳能动力、百米防水、数字罗盘等都是很实用方便的。说明一下,我最开始是因为喜欢卡西欧这个品牌,闭眼入了PRO TREK的户外表。没想到使用下来又方便又好用,超出我的期待!
我入手的是PRO TREK的PRG-601系列户外手表,一块手表在登山过程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它主打的就是与自然同在,与登山同在。在攀爬徒步过程中,时刻为攀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大家及时准确判断环境,也让人更能感受贴近自然、超越极限的力量。
无论对高山有怎样的向往,终归还是要确保遵守其中的规范,科学攀登,勿置身于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