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一道菜在美一年卖五万吨,年入203亿,却说绝不到中国开店

啰嗦翔子和你谈 2024-11-07 03:20:22

作为一个人才,他因为学业去到美国,然而后来的他却没有在学术圈大展身手,反而去干餐饮业了,一开始他的生意一般般。

可是到了后来,他的餐馆竟然成了中式快餐帝国,而他所研发出的一道菜,在美国竟然能卖到五万吨,其营业额,也达到了惊人的百万亿……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数学天才到“励志大叔”

上世纪70年代,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程正昌,怀揣着数学硕士学位,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彼时,冷战的阴云笼罩全球,美苏争霸愈演愈烈,对数学等基础学科人才的需求激增。

程正昌无疑是时代的幸运儿,他的专业背景让他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中美关系的紧张,让程正昌在美国的求职之路充满坎坷,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

正当他为未来感到迷茫之际,他的父亲,一个有着一手好厨艺的普通人,为了支持儿子,举家迁往美国,为了生计,父亲决定重操旧业,在洛杉矶开一家中餐馆。

初入餐饮行业的程正昌,对未来充满焦虑,父亲察觉到儿子的焦虑,鼓励他静下心来规划未来,于是程正昌便在餐馆里打打下手,没想到就此与餐饮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自家餐馆的时间之中,程正昌内心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意识到自己对餐饮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终程正昌还是鼓起勇气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出乎意料的是,父亲并没有反对,反而给予了他充分的支持。

父亲的理解和鼓励,让程正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聚丰园”的生意起初并不顺利,在洛杉矶“聚丰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难以吸引顾客。

第一个月的营业额只有1.2万美元,程正昌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煎熬,于是他开始他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开始分析市场,寻找突破口。

他发现,烈酒是破局的关键,可受限于当时的资金,他竟然一时间有些无措,就在这时,父亲的人脉发挥了作用。

事实证明,程正昌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每天的收入有了400美元,但这并没有让程正昌满足,他知道,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改进。

之后他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中餐馆的经营模式已经过时,缺乏创新,他意识到,要赢得顾客,必须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于是,在父亲的支持下,程正昌对“聚丰园”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改进菜谱,提升服务质量,让“聚丰园”焕然一新。

陈皮鸡的传奇

进入8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大型综合购物中心,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聚丰园”也收到了来自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邀请,邀请他们开办分店。

程正昌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程正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店名,他认为,“聚丰园”这个名字对于美国人来说过于陌生,不利于品牌的推广。

他决定给餐馆起一个更通俗易懂、更具吸引力的名字——“熊猫快餐”,这个名字简洁明了,易于记忆,也更符合美国人的文化习惯。

开办分店意味着更大的机遇,但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如果菜品不能得到顾客的认可,将会对品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1987年,“熊猫快餐”推出了一道招牌菜——陈皮鸡,这道菜将鸡肉与陈皮、辣椒、蒜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香辣口感。

这道菜一经推出,就迅速火爆,而它的销量也是惊人,一年之内就达到了5万吨,营业额也达到了203亿。

它背后是程正昌对美国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程正昌目标是打造“中餐馆的麦当劳”,陈皮鸡的成功,让他离这个目标更近了一步。

“熊猫快餐”的崛起,也标志着中式快餐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熊猫快餐的成功之道

陈皮鸡的爆火,无疑是“熊猫快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但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并非成功的全部。

要理解“熊猫快餐”如何从一家默默无闻的中餐馆,蜕变成一个全球餐饮巨头,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成功之道,这其中,创新、管理和文化,三者缺一不可。

程正昌的创新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菜品的研发上,更贯穿于整个经营理念,他大胆地将西式快餐的理念融入到中式餐饮中,打破了传统中餐馆的经营模式。

他将“快”字做到极致,不仅在菜品制作上追求速度,更在服务流程上进行优化,让顾客能够快速点餐、快速取餐,极大地提升了用餐效率。

这种快节奏的用餐体验,恰好迎合了美国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让“熊猫快餐”从众多中餐馆中脱颖而出。

除了程正昌,他的妻子蒋佩琪也为“熊猫快餐”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餐饮管理中,为“熊猫快餐”打造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这种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在当时可谓是超前之举,让“熊猫快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更值得一提的是,蒋佩琪力排众议,在“熊猫快餐”推行了标准化菜品卡制度。她要求厨师将每道菜品的配料用量精确到克,确保菜品口味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这套制度在初期遭到了厨师们的抵制,但蒋佩琪坚持认为,标准化是“熊猫快餐”走向规模化的关键,事实证明,她的坚持是正确的。

标准化菜品卡不仅减少了产品投诉,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为“熊猫快餐”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就是程正昌夫妇巧妙地将熊猫元素融入到品牌形象中,利用熊猫的可爱形象和文化象征意义,吸引了众多美国消费者。

他们将“熊猫”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熊猫快餐”打造成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快餐品牌。

在取得美国市场的成功后,程正昌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加拿大、阿联酋、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开设有分店。

然而有趣的现象是,“熊猫快餐”至今都没有在中国开设分店,有人认为,程正昌忘记了自己的根,忘记了中国市场。

但事实并非如此,程正昌一直心系祖国,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捐款捐物,并在汶川地震等灾难发生时,慷慨解囊,向受灾地区捐赠了巨额善款。

程正昌没有在中国开设分店,并非因为他忘记了中国,而是出于对市场环境的理性分析,中国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中式快餐品牌层出不穷,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熊猫快餐”的产品口味为了迎合美国市场做了调整,如果进入中国市场,需要重新调整产品口味和经营策略,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此外,“熊猫快餐”的品牌定位和文化内涵与中国本土餐饮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在中国消费者眼中,“熊猫快餐”更像是一个“美国品牌”,而非一个正宗的“中国品牌”。

参考资料:

【1】环球网——《美媒:中式麦当劳“熊猫快餐”如何俘获美国人的心?》

【2】观察者网——《年赚数十亿的中餐馆,为何说永不在中国开店?》

0 阅读: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