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爱心人寿连年亏损和偿付能力吃紧困境,新里程健康的多次援手不仅补充了爱心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更凸显了其对保险业务的重视。随着对爱心人寿控制权的提升,新里程的医疗金融版图将越来越成熟。
新里程对爱心人寿的第三次增资落地。
9月27日,爱心人寿发布信息显示,2024年9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批准爱心人寿增资2.4439亿股,由其大股东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里程健康”)全额认购,本轮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至23.2亿元。
这已经是爱心人寿2023年以来释放的第三次增资动作,公司前两次增资均由新里程健康认购。而在本次增加注册资本后,新里程对爱心人寿的持股比例达到26.72%,其余11家股东的股权比例也进一步稀释至9%以下。
爱心人寿为何多次启动增资呢?背后原因或指向爱心人寿低位徘徊的偿付能力充足率。
据今年二季度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上半年爱心人寿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3.3亿元,净亏损0.18亿元。而上一年同期,爱心人寿保费收入48.5亿元,净盈利0.72亿元,同比下滑125.2%。特别是其核心偿付能力仅为70.13%,在77家公布数据的险企中位居倒数第一。
此外,新里程健康及其背后的新里程集团是一家横亘在医疗、医药、保险等领域的巨头。因此,多次对爱心人寿增资,也有利于增加新里程的话语权,从而打造“医康养保”服务产业链,实现“保险+医疗”和“保险+康养”的融合。
多次“补血”的爱心人寿
“新生代”险企通常指的是2017年后诞生的保险公司。
彼时,保险牌照开始全面收紧。整个行业经历了高现价、理财型产品近乎无序扩张的市场阶段,而互联网保险的崛起尚处于萌芽与未来的迷雾之中。
因此,“新生代”险企们已经没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盈利激增的过去已经无法复制,普遍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中。
而成立于2017年6月的爱心人寿面临同样的问题。2017年,爱心人寿保费收入仅为0.44亿元。此后,爱心人寿的保费收入节节高升,截至2023年年末,爱心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已经来到了74.93亿元。
尽管保费增势迅猛,爱心人寿却连年亏损。2017年至2022年,爱心人寿分别亏损1.82亿元、1.87亿元、3.14亿元、2.44亿元、1.77亿元、3.54亿元,累计亏损金额达14.22亿元。仅在2023年,爱心人寿才实现0.36亿元的盈利。今年上半年,爱心人寿再次转亏,净亏损0.18亿元。
业务规模的迅猛发展加上常年亏损的业绩,无疑说明爱心人寿内源性“造血”能力不足,从而导致资本金快速消耗。
2022年4季度末,爱心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17年3季度末的2767.72%、2767.72%分别下降至67.94%、135.89%,相较监管部门对偿付能力的最低要求,即核心充足率50%、综合充足率100%,爱心人寿的偿付能力已显吃紧。
为缓解偿付能力压力,爱心人寿在成立5年后首次增资扩股引入新股东。而这个新股东正是新里程健康。
2022年10月,该公司发布公告,拟增发3.2亿股,全部由新股东新里程健康认购。2023年1月,北京监管局批复同意爱心人寿注册资本从17亿元增加至20.2亿元。自此,新里程健康成为爱心人寿唯一战略大股东,持股比例15.84%。2023年5月,爱心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再次告急,新里程健康也在首次增资5个月后启动了第二次增资,且全部由新里程健康认缴出资,无新增股东。
不过,增资并未改变爱心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该公司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70.13%、140.2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其核心偿付能力在77家公布数据的险企中位居倒数第一。
除了内源性压力外,爱心人寿还将面临来自外部的压力。2022年一季度,偿二代二期工程正式启用。与“一期”相比,“二期”在资本认定、最低资本要求、定性监督监管要求、信息披露等方面均有重大调整。
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偿二代二期新增了“计入核心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35%”规定。而正是该条款导致险企偿付能力下降,特别是核心偿付能力的快速下降。
以在2022年一季度就开始落实偿二代二期规则的太保寿险和新华人寿为例,2022年一季度末,太保寿险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为1086.37亿元,较上一季度减少了1689.7亿元。新华人寿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为854.83亿元,较上一季度减少了872.95亿元。
不过,因偿二代二期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带来的压力,监管层面为全面执行偿二代二期规定了一个“缓冲期”,而这个最终到期时间就是2025年。
随着最终期限越来越近,在“内源性”补充核心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被缩减的情况下,面临偿付能力压力的保险公司只能寻求“外源性”补充。
而核心偿付充足率严重不足的爱心人寿选择的方法则是再次向新里程健康求助。
9月27日,爱心人寿发布信息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批准爱心人寿增资2.4439亿股,由其大股东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全额认购,本轮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至23.2亿元。
经过此次增资,爱心人寿方面补充了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而新里程健康对爱心人寿的持股比例将增至26.72%,进一步巩固了新里程健康在爱心人寿的话语权。
神秘的医疗“巨鳄”
连续三次增资爱心人寿的新里程健康来头不小。
资料显示,新里程健康是新里程国际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里程集团”)旗下的子公司,集团旗下拥有上市公司新里程、新里程医疗集团、新里程康养集团、独一味医药集团等专业平台,业务涵盖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医药制造等领域。
新里程集团在市场上扬名可追溯至2011年,彼时,新里程集团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成立了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由周玉成出任医院董事长。
据了解,周玉成出生于1945年,曾主导华源集团收购上海医药和北京医药,虽然这一收购在整合时以他黯然退场、华润集团登场收尾,但这一投资案例,仍足以写入中国医疗产业的并购史。
2016年3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产业基金”)战略性投资控股新里程集团,并将从资金、医疗资源等方面全力支持新里程集团。
也是从那时起,新里程集团开始了对外扩张之路。随后几年,新里程集团在国企医院改制大战中不断崭露头角,先后收购和投资了中信中心医院、洛阳六院、兖矿集团总医院等。
2019年,对新里程集团而言,是又一个分水岭。当年7月份,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与新里程集团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新里程集团将在产权上纳入国科体系,成为国科体系大健康产业平台。
虽然变幻城头,但新里程集团对外扩张的部分并未减缓。其中,最出名的案例当属对恒康医疗的并购。
据悉,恒康医疗的前身为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靠销售中成药“独一味胶囊”起家,2008年于深交所上市,成为甘肃省首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此后,该公司大举收购中小医院,一度成为“民营医院第一股”。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频繁的收购,让恒康医疗陷入了债务危机。2020年8月该公司正式重整,并最终被新里程集团收入囊中,而新里程集团也收获了第一家上市公司。
接连的对外并购也让新里程集团获得了庞大的医疗资产。仅从床位数量来看,公司官网显示,当前,新里程集团在全国近20个省份控股管理超过40家二甲以上医院,医疗和康养总床位 数达到30000张,床位规模跻身国内前三,员工22000人。
新里程集团的“野心”
从投资版图来看,新里程集团似乎在下一盘大棋。
正如CEO林杨林所言,自创立公司起,他就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从来不是一家医药集团,而是一家横亘在医疗、医药、养老、支付等健康领域的庞大健康集团。
而在他的布局中,保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譬如,新里程健康在医疗、康养、制药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可与爱心人寿在保险产业的优势融合,打造“医康养保”服务产业链,实现“保险+医疗”和“保险+康养”的融合。
比如,爱心人寿推出的防癌险产品已经在新里程集团下属唐山弘慈医院、重庆新里程医疗、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试点推广。
在医养层面,根据发展战略,2023年,新里程集团将在北京投资建设1000张连锁化康养床位,后续将推动商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慢病保险等保险产品的运用,与爱心人寿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打造“老年病可治疗、危重症可康养、微服务可居家、全支付可保险”的连续服务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疗行业,医疗公司入股保险公司的情况相对罕见。尽管有多家医药公司如爱尔眼科、莱美药业、香雪制药、灵康药业以及康美药业曾计划参与设立保险公司,但由于监管牌照审批的严格性,这些计划最终都未能成行。这意味着,通过多次增资获得爱心人寿大股东之位的新里程集团已经比大多数同业多走了一步。
此外,随着9月1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政策为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这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险”模式的吸引力。
因此,尽管爱心人寿尚面临偿付能力的压力和市场环境的挑战,但新里程集团的连续三次增资行为,不仅凸显了其对爱心人寿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也彰显了其在医疗金融领域进一步扩张的战略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