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什么要上演那出“辨谎记”

梦楼记 2024-08-05 16:35:13

最近看到问一问有个问题:《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读《西厢记》真的不妥吗?

黛玉行酒令说了两句《西厢记》中的诗词,被宝钗点出,黛玉一下子蔫了,各种哀求:好姐姐,我再不说了,你原谅我吧!

宝钗劝导了黛玉半天,没有说原谅不原谅,黛玉还不放心,生怕宝钗说出去,借宝钗拧她脸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哀求宝钗:妹妹年纪小,只知道说,不知道轻重,姐姐不饶我,我还求谁去呢!

黛玉素来讨厌宝钗,为了一个酒令低三下四,真的是绝无仅有啊!

当然,黛玉也是因祸得福。

红楼梦,宝钗怎么也不会想到,意外一番话,居然打开了黛玉新世界的大门

那么,黛玉看《西厢记》真的非常不妥吗?

01

《西厢记》是小黄书

爱情本来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宋朝程朱理学盛行以后,存天理灭人欲,把这点很自然的事搞成了教条。

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王夫人让她不要沾惹宝玉,小黛玉说:我来了自然是跟姐妹们一起住的啊,兄弟们自然是另院住的,怎么可能沾惹得到呢?

要知道,那时候的黛玉小则七岁左右,大则十一、二岁,这个年纪,就已经开始讲男女大防了,就不该见面了,不该有正常交往了。

而《西厢记》讲的什么故事呢?

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一见倾心,但却无法接近。恰有贼人欲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允诺,能退兵者,将莺莺许配为妻。

张君瑞修书给朋友来解了围,崔老夫人却不提婚事了,只让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失望病倒,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撮合,莺莺和张生互诉衷肠,共度良宵,私订终身。

这样的故事,在女生看到男生就算犯规,男生看到女生就算非礼的年代,可不就是小黄文嘛!

02

贾母的‘辨谎记’

没结婚的少女不应该想婚姻之事,乖乖地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才是守规矩的好女孩。

过节的时候,贾母演了一出‘辨谎记’:才子佳人的书就是一个套子,小姐总是出身名门,通文知礼,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就想起‘终身大事’,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贾母说,我们家就是丫头也不懂这些话。

那么贾母为什么要演这一出‘辨谎记’呢?

这就是贾母睿智的地方,女先儿已经说了名字:《凤求鸾》,又讲了开头:退休宰辅的公子王熙凤上京赶考,在世交李乡绅家见到小姐雏鸾。

贾母便忙道:“怪道叫做《凤求鸾》。不用说了,我已经猜着了:自然是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了。”

当时宝玉、黛玉、宝钗、宝琴、湘云等等都听得清楚,话说到这儿,贾母猜得到的,姐妹们哪个猜不到呢?

贾母当然不能让女先儿说下去,因为这是不适合让没结婚的孩子们听的。但是同样也没有办法戛然而止。

什么是诱惑?就是让你知道一个故事的开头,却不让你知道结尾。

贾母未必知道这句话,但是她很朴素地知道怎么样做最合适。揭开故事的真相,并且合情合理地批判它。

贾母的教育其实是很成功的。黛玉爱宝玉爱到骨头里,从来总是发乎情,止乎礼。从来没有想过越雷池一步。

看到很有些人认为贾母是在警告宝玉和黛玉,不要上演才子佳人的故事,贾母真有这个意思吗?明天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贾母的这出‘辨谎记’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未出闺门的小姐看《西厢记》这种诌掉下巴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妥,非常非常之不妥!

03

写在最后

所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看《西厢记》,用当时的眼光来看,确实是非常不妥的。

其实不但林黛玉不应该看,贾宝玉也不应该看。

这书是茗烟为了讨好宝玉,偷偷到书坊买来,又怕被发现没好果子吃,千叮咛万嘱咐宝玉不可拿进园去。

宝玉怎么舍得不带进园呢!就单把那文理雅道的拣了几套,放在床顶上,没人时才看。

为什么要这么谨慎小心?因为宝玉也不该看这种书啊!何况黛玉!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