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1月8日,蔡锷将军因患喉癌不治身亡,年仅34岁。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北京,小凤仙悲痛欲绝。在北京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特地请易宗虁代撰了一副挽联过去致祭: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参加完蔡锷的公祭后,小凤仙就从八大胡同消失了,她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任何人知道她的去向。
而关于小凤仙在蔡锷去世后的种种,也成了流传在民间的一个“谜”,有人说她早就去世了,也有人说她后来嫁人了。
而关于这其中的细节,直到蔡锷去世82年后,小凤仙的家人才现身说法,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

小凤仙有姓,她姓张,但是她的这一姓氏并非来自亲生父母,而是来自于养母张氏。
小凤仙的亲生父亲姓朱,母亲是他的偏房。父亲去世后,身份卑微的母亲就带着小凤仙离开朱家单过。
然而祸不单行,失去父亲没多久的小凤仙又失去了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就被一个名叫张氏的妇女给收养了,就这样,她成了张氏的养女。
辛亥年,张氏在浙江的一个将军家当帮佣,然而没做多久,革命的炮火就烧到了将军家,无奈之下,张氏只好带着小凤仙继续逃跑,她们辗转来到上海。
想要在战乱中活命,就必须要有个依靠,张氏把小凤仙押给一个姓胡的艺人学戏,到南京卖唱为生。
小凤仙13岁那年,正好遇到张勋攻打南京,为了避开战乱,胡老板又带着小凤仙从南京逃回了上海。

不久后,小凤仙又跟着胡老板辗转到达当时的京师北京,当时北京的八大胡同非常出名,这里所说的八大胡同包括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潭、百顺胡同、王广福斜街、小李纱帽胡同及东西皮条营。当时,很多外来人都喜欢到这些胡同里谋生意,胡老板也不例外。他带着小凤仙来到陕西巷云吉班,由于小凤仙的琴技高超,所以很快就得到当地人的注意。
就在这期间,前任云南都督蔡锷将军被袁世凯羁留于北京,居高位,实闲职,并遭受种种监视。为避免袁世凯耳目,故作韬晦之计,经常往来八大胡同,就这样,蔡锷将军认识了八大胡同的名人——小凤仙。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蔡锷知道了小凤仙的悲惨身世,他非常同情小凤仙所遇到的不幸遭遇。
别看蔡锷是个威风凛凛的将军,但他确实是个有善心、爱心,而且不爱钱的人。

一年春天,蔡锷到天津养病,袁世凯想用金钱拉拢他,特地赠送了一笔丰厚的资金给他作医药费,但蔡锷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笔钱。
袁世凯不死心,继续给蔡锷送钱,蔡锷又命令仆人原封不动地退还回去,谁曾想到他的仆人竟然带着这笔钱远走高飞了,这让蔡锷感到非常气愤。
蔡锷每个月的薪金,大多数都给了赋闲在家的老部下。他家里的预算非常严格,蔡锷的夫人居住在北京的时候,曾抵押了金银首饰来凑钱遣散佣工。
而蔡锷也经常拿出自己的薪资资助他人,数额达到上千两银子,这就导致他这个将军家老是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所以当蔡锷得知小凤仙的身世后,就想着一定要帮帮她。

一次,张氏从江西来到北京,找到胡老板和小凤仙。蔡锷见对方非常眼生,于是就问小凤仙:“她是什么人?跟你关系很好吗?”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小凤仙早已视蔡锷为自己的知己。什么是知己?知己就是彼此相互了解、相互认同、相互欣赏,并且能在精神上相互支持、相互陪伴的人,所以小凤仙对蔡锷全盘托出:“这是我的养母,父母去世后,一直都是她负责照顾我。”
几天后,蔡锷又见到了胡老板,得知张氏把小凤仙抵押给胡老板后,蔡锷主动拿出一笔钱,让小凤仙恢复了自由。
如果没有蔡锷,小凤仙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张氏身边,蔡锷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小凤仙都默默记在心里,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报答他对自己的恩情。
或许是不愿意离开蔡锷,也或许对北京有了一份眷恋,恢复自由的小凤仙没有选择跟着张氏回到家乡,而是继续留在云吉班做生意。

而蔡锷在得知小凤仙要继续留在北京谋生后,也非常高兴,在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会抽出时间教她识字看书,并经常给她讲些《三国》《水浒》的故事。
见小凤仙悟性很高,而且很对文学知识颇有见解,于是,蔡锷继续给她讲做人的道理、为政的道理。
一来二去,蔡锷也就从知己变成了小凤仙的老师,在蔡锷的教导下,小凤仙也渐渐对一些事有了自己的看法,能够分辨是非。在后来的谈话中,蔡锷也给她透露些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事情。
1915年11月,在小凤仙的配合下,蔡锷秘密踏上前往天津的列车。随后,蔡锷又借着各种理由辗转来到云南。蔡锷来云南的目的是要讨伐袁世凯。
次年1月,蔡锷率领部队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
袁世凯怎么也不会想到,所谓的“胸无大志”、“金屋藏娇”,不过是小凤仙和蔡锷联手演的一场戏罢了,目的就是为了能让他放松对蔡锷的监视,以便蔡锷逃离北京。

袁世凯的事情解决后,小凤仙想继续跟着蔡锷,但是在种种权衡下,蔡锷还是希望小凤仙可以留在北京,如果将来有机会的话,他就来北京接她。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小凤仙没有等来她和蔡锷的再次相聚,等来的只有蔡锷在异国猝然离世的噩耗。
当北京官方与民间各界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穿着一身蓝色布衣现身。当她随民众步入灵堂向蔡锷遗像鞠躬时,被北京大学堂的学生认出。
当小凤仙发现站在不远处的学生一直盯着自己看后,她也立刻反应过来,对方这是认出自己了,于是扭头就走了。
从这之后,人们就失去了小凤仙的消息。直到82年后,小凤仙的家人现身,才得知后面的故事。
为了避免别人认出自己,小凤仙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张洗非。

1949 年,小凤仙步入新的人生阶段,嫁给了大帅府的工作人员李振海。
一踏入李家的大门,小凤仙便承担起特殊角色,瞬间成为四个孩子的母亲。在这四个孩子中,继子李有才和继女李桂兰与小凤仙的接触比较频繁。日常相处里,小凤仙与李有才、李桂兰渐渐熟络,孩子们也渐渐发现小凤仙并非普通人。
李有才因工作比较忙碌,所以跟小凤仙接触的时间不多,但在他的记忆里,小凤仙跟其他人都不一样,她更加温婉,且做事有自己的一套原则。
继女李桂兰和小凤仙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关于继母的种种,李桂兰都记得一清二楚:“刚建国时,大家穿得都很土气,但是她特别喜欢穿旗袍,比我们都时髦;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看着,看照片也从来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我们问她这是谁,她总是微微一笑告诉我们,这个是她一个朋友……”
1951年,小凤仙带着李桂兰去看望梅兰芳,见面后,李桂兰发现眼前的这个京剧大师对自己的继母非常客气,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李桂兰渐渐意识到继母可能不是一般人。

1954年,小凤仙因病逝世,李桂兰因怀孕没能出席葬礼,但她的哥哥李有才却去了葬礼现场,对于此事,李有才回忆道:“葬礼我是去了的,父亲还把她最喜欢的照片放进棺材里,其他的都烧掉了,我记得应该是秋天的时候……”
如此可见,李振海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人。
小凤仙去世后,她跟蔡锷的那段往事渐渐被时光遗忘,渐渐被封尘在那寂静的“空间”里。
在岁月长河的缓缓流淌中,这段被尘封许久的往事,终于在一位老太太的娓娓道来中重见天日。老太太神情平静又带着几分感慨,向后人缓缓诉说着,关于小凤仙成为自己继母的那段过往,这一年是1998年,也是蔡锷将军去世的第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