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白崇禧儿子所写的书,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读书页 2024-08-02 03:20:31

喜欢什么书,人和人确实差别很大,虽说是有不少雅俗共赏的故事,终究很难成大器,一时想来中国也只得三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若推到妇孺皆知的地步的话,大抵就只有一本《西游记》了。

究其原因,在于不同人关注的事物不一样,不一样的程度甚至到了天差地别。且不提高雅和低俗,“雅”自然是各有门道,“俗”也俗得三教九流。

所以读一本书,推荐一本书一定要给读者找到一个共识,这本书到底有哪一点是读者会关心的。比如:《台北人》。

虽说书名是“台北人”,实际上写的全是大陆人。这么一说,想必都懂了,这是一本华人世界都可以关注的书,其中细节却不便多说。

《台北人》的作者白先勇虽然在文坛小有名气,但远不及他的父亲、大名鼎鼎的军事人物——白崇禧那么吸引眼球。不过《台北人》这本书虽然看得人少,地位其实超然。虽然榜单这种东西不可全信,但是当“20世纪百强中文小说第七位”的名头打出来,很难不令人咂舌。

其实这本书不是通常的那种小说,而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短篇就更容易读,白先勇当然也是有长篇小说的,如《孽子》,只是涉及隐秘之事究竟受众还是太少了。

说回书本来,《台北人》说得不是什么金戈铁马的故事,尽管背景是乱世,写得也是一些军旅故事。可是这样一批输掉了立足之地、立身之本的国军,还能有什么豪气干云?其中的不少着墨的其实是女人:

那些官太太,这些经历了动荡又没有倒台的女人,只有满腔的哀怨和愁绪。

这么讲来,好像是些男女都不大会喜欢的故事。可是但凡翻开的人,很快就会被吸引,尤其是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白先勇文字细腻沉郁,你能在其中体会到那些台北人身上的离愁,更能在其中品味到一丝血脉的力量。放在当下说,这是认同感。

这样的认同感会化为各种细碎的感情体验打动你,诸如:身不由己、分隔两地、爱而不得等等。无论是如今的台北人还是大陆人、港澳甚至旅居国外的华人,都会感受到一种联系来。

书中故事往往跨越几代人、不同的背景和阶层,会有着彼此抗拒的时候,好些结局也称不上多么圆满。白先勇却总能找到某些情绪让读者和故事取得一种“和解”。我想这大概源于中国人虽然总是处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大抵期盼的还会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

愿历史造成的缺憾早日被弥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