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胆战心寒,赵云心知肚明:刘备谋害关羽,到底是图个啥?

糊麻酱历史来咯 2024-12-24 13:17:08

刘备,这是一个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名字。在三国历史中,他的形象似乎总是和“仁义”二字挂钩。

仁义背后隐藏的却是一场场精心算计的利益博弈。关羽,这位“忠勇”的化身,最终败走麦城,命丧他乡,竟成了刘备东征的牺牲品。

三结义的情谊,真的能抵得过权谋和利益吗?一场桃园结义,一场襄樊大败,成了这段兄弟情里最深的讽刺。

那是一个局势复杂的年代。

公元219年,关羽镇守荆州,这片土地是刘备一手打下的江山核心,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关羽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孤傲,他既不买孙权的账,也不怕曹操,更别提听谁的劝。

刘备明白关羽的脾气,但他依然选择让关羽独自镇守荆州,没有留下像赵云这样的得力干将辅助,更没有派诸葛亮在一旁参谋。更耐人寻味的是,当关羽在襄樊之战中陷入苦战时,刘备和诸葛亮竟然没有派一兵一卒支援。

关羽孤立无援,最终兵败被杀。

这似乎不是一个单纯的“来不及救援”那么简单。

再往前推,刘备在汉中称王时,给予关羽的待遇似乎高得不合常理。五虎上将之首、假节钺的权限,这些看似风光无限的封赏,却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假节钺,意思是关羽在战场上可以便宜行事,不必事事请示。可问题是,襄樊之战是曹魏、孙吴和蜀汉三方势力的较量,关羽独自面对敌军,凭什么能打赢这场硬仗?

刘备的算盘开始显现端倪。

他曾在汉中鏖战数月,战后需要时间清理战场和稳定内部。而这时的关羽被推到了最前线,成了抵挡敌人的道屏障。

换句话说,刘备并不是不知道关羽的处境,而是他选择了袖手旁观。关羽的失败,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结局。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刘封的表现。这位刘备的养子,镇守上庸,却在关羽危急时刻选择袖手旁观。

按理说,刘封作为刘备的亲信,不可能不明白关羽一旦战败会造成什么后果。更何况,关羽的性格对刘封来说是再熟悉不过。

如果战后回师,关羽追究刘封的不作为,刘封恐怕难以自保。可他竟然敢违背关羽的求援,这背后显然是有靠山撑腰的。

有人认为,刘备早已暗中下令,让刘封不得支援关羽。否则,一个年轻将领哪来的胆子拒绝救援?

关羽败亡后,刘封的结局也很快浮出水面。

刘备以“不孝”为由将其处死,看似是为了平息关羽旧部的怒火,但实际上,却更像是在清理内部隐患。刘备的目的是什么?或许,从始至终,他都在为东征孙权铺路。

关羽的死,成了他挥师东吴的最佳借口。

有人说,关羽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他的孤傲,使得他在蜀汉内部缺乏真正的盟友。可关羽真的全然不察这些吗?或许,他早已看穿刘备的算计,却无力改变什么。

这种无力感,才是关羽最后一战最令人唏嘘的地方。刘备看似仁义,实际上却用兄弟之名,将关羽推向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诸葛亮又在做什么呢?翻看史料你会发现,从汉中之战结束到关羽败亡的这段时间里,诸葛亮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按理说,他作为军师,不可能看不出关羽的困境。

可他却选择了沉默。或许,这种沉默正是出于对刘备的心寒。

毕竟,连桃园结义的二弟都能成为牺牲品,又何况是他一个外来的山野村夫。

赵云的表现也同样耐人寻味。

他在这段时间里同样没有任何动作。作为刘备身边最得力的大将,赵云显然不可能对关羽的处境毫不知情。

可他依然没有提出援助关羽的建议。这种冷漠,或许正说明了赵云对局势的无奈。

他明白,即便提出援助,也不过是徒增矛盾。蜀汉内部的派系斗争,早已让兄弟情义变得不堪一击。

至于刘备,他最终得到了什么?关羽的败亡,让他有了向孙权开战的理由。而关羽的性格,注定了他无法在刘备的大局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换句话说,关羽的死,或许对刘备来说是一个更好的结果。毕竟,一个不服管教、善于培养将才的关羽,早晚会成为刘备的隐患。

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对于关羽胜负已经无关紧要。

他的忠勇,成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他的孤傲,成了悲剧的伏笔。而刘备的“仁义”,则在这场兄弟情中显得格外讽刺。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