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南腹地,喀斯特地貌的奇观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贫困角落,苏济坤的家乡,黔南州都匀市平浪镇罗雍村,便在其中。
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九成九的村民都是布依族,世代以务农为生,黄土、山歌、鸡鸣犬吠,构成了这里生活的全部。
布依族老人说着听不懂的方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一年,却也难以摆脱温饱的困境,偶尔为了抢农时,邻里之间会相互借用耕牛,这种守望相助,也成了大山深处维系人情的纽带。
贫瘠的土地,有限的资源,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地束缚着这里的人们,让他们难以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信息闭塞、教育资源匮乏,更是让这里的孩子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四岁那年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苏济坤的父亲患上了精神疾病,时好时坏,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这无疑给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母亲承担起了所有的重担,种地、家务、照顾孩子和病人,她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日夜操劳,可即便如此,生活的重担还是压得她喘不过气,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暴雨冲垮了苏家原本就破旧不堪的老房子。
政府的援助及时到来,帮助他们重建了新的居所,虽然只是简单的红砖房,没有粉刷,没有装修,但至少遮风挡雨,给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一丝慰藉,生活的打击并未就此停止,在苏济坤六岁那年,母亲在一个深夜悄然离去,从此杳无音信,这个原本就不完整的家庭,彻底破碎了。
六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苏济坤却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苦涩,母亲的离去,让他一夜之间长大。
他默默地承担起照顾父亲和弟弟的责任,洗衣做饭,样样精通,他学会了做各种简单的家务,甚至跟着父亲学习种田,村委会为他们一家申请了低保和残疾补助,每个月一千多元的收入,便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来源。
苏济坤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他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每一分钱都关系着这个家庭的生存,他很少吃肉,衣服鞋子也都是亲戚邻居送的旧衣服,夜晚为了省电,他们早早地就熄灯睡觉,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苏济坤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展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坚强。
七公里山路是苏济坤通往知识殿堂的必经之路,每天清晨他背着书包,带着馒头咸菜,独自一人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来回三个小时的路程,风雨无阻,小学的教室简陋,课桌椅破旧,学习资源匮乏,父亲用捡来的木板为他支起了一张简易的书桌,桌沿被他磨得光滑锃亮,后来父亲又捡到了一张旧书桌,虽然与之前的桌子高低不平,颜色不一,但这却是苏济坤学习的宝地,他总是把它收拾得干净整洁。
由于放学回家天色已晚,为了节省电费,他只能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完成作业,即便如此苏济坤从未抱怨,他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像一块海绵一样,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在学习上苏济坤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课堂上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
课后他总是第一个冲到老师面前,问个不停,直到把所有问题都弄清楚为止,为了节省开支,他舍不得买习题册,便向同学借来抄写,抄完后再还回去,晚上他常常点着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到深夜。
他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希望,一种改变命运的途径,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走出大山,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贫困的家庭环境,破碎的家庭关系,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没有击垮苏济坤,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他乐观向上,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像一株生长在石缝中的小草,顽强地向上生长,汲取着阳光雨露,最终破土而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在逆境中,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培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责任感和感恩之心,这些品质都将成为他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2017年,苏济坤以775.5分的中考成绩,荣获黔南州中考第一名,刷新了当地中考历史最高分,这优异成绩,不仅让苏济坤的名字在当地传开,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记者们翻山越岭,来到苏济坤家中,记录下了他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况,镜头里简陋的房屋,破旧的桌椅,以及苏济坤坚毅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为他捐款捐物。
都匀市政协、平浪镇党委、镇政府、罗雍村村委,从市里到村里各级领导,都送来了助学金,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也纷纷解囊相助,两万多元的爱心款,解决了苏济坤的燃眉之急,好心人还寄来了许多生活用品,甚至有人不远千里,亲自来到苏济坤家中探望,为他加油鼓劲。
都匀一中也为他免除了学杂费,老师们更是给予他特别的关照,让他能够安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像一股股暖流,汇聚成爱的海洋,托举着苏济坤,让他看到了希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苏济坤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奋斗史,更凸显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在贫困地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然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连上学都成了奢望。苏济坤的成功,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这表明教育扶贫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的教育资源倾斜、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让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改变命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020年高考,苏济坤以707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百感交集,喜悦、激动、感恩,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知道这是他多年努力的成果,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进入北大后,苏济坤并没有被繁华的都市生活所迷惑,他始终保持着初心,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才能不辜负所有帮助过他的人。
苏济坤从未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把每一笔捐款都详细记录下来,并表示将来一定要加倍回报社会,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改变命运。
他坚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将爱心传递下去,才能让社会更加温暖,更加美好。[浮云]
参考来源:
海峡民生网 都匀学子苏济坤以理科成绩707的高分考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