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风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画面:
在卧室、办公室、出租车、高铁、飞机上,不需要额外的操作,一抬头就有一面墙的魔幻大屏。手指轻轻一点,眼睛就能享受到片刻的愉悦。
不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AR技术,一直追求“占用人类的眼睛的时间”。
现如今,科技世界已经捕获了几乎所有人类的视觉注意力。《纽约时报》统计,现代人每天约11个小时看各种类型的屏幕。
人类对屏幕的狂热迷恋,快速过度到一个“越来越懒”的时代,希望只需要语音、手势、或其它可穿戴设备来给眼睛减压。
“懒”,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曾经火遍全球的iPad如今到了积灰的时候,它被替代的原因,是因为有更加便捷的技术和产品更能满足人类对视觉和显示的渴求。
这场重新定义显示、媒体、虚拟现实的产品革命,就是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的AR技术和硬件。
改变一切的视觉体验对屏幕要求最高的,莫过于游戏玩家。
对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玩家们来说,隔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屏幕,体验感还是差了一些,也枉费了游戏本身的好内容。
于是,游戏用户们忍不住激发出新的需求:能不能去除笨重的游戏主机,将游戏画面无缝嵌入现实世界之中,实现超越实体屏幕物理限制的视觉体验?
这看似不可能,充满玄幻色彩的用户需求,被Rokid做到了。
在Rokid AR Lite的引领下,一系列经典的3A大作《战神4》、《荒野大镖客:救赎2》、《生化危机:村庄》《赛博朋克2077》《黑神话:悟空》正式进入到AR世界。
当我戴上Rokid AR眼镜时,我就是挥舞战斧的奎托斯,在奥林匹斯众神注视下,在北欧九界讨伐异神;
我还是穿越广袤的西部荒野,一人一马一把左轮手枪,完全沉浸在那个充满自由与冒险的西部世界;
当夜幕降临,《生化危机:村庄》随之降临,拿起加特林,在火药味与嘶吼声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与兴奋,肾上腺素飙升。
在Rokid构建的AR世界里,我是骑士、忍者、勇士、杀手、牛仔、海盗、赛车手……从奥林匹斯山末日废土,从日本东国到美国西部,去领略一个又一个国家与文明。
现实中的我躺在办公室的旧沙发上,Rokid中的我已经在游戏世界里“直面天命”。
除了沉浸式体验游戏世界之外,Rokid AR Lite“分体式”设计,以眼镜Rokid Max2作为显示终端,重量仅为75g;Station2主机集成传感、计算、电池模块,体积小巧,单手就能握持。
这也意味着玩家可以轻松将“300吋空间巨幕”带到更多的场景中,在床上、在高铁上、在飞机上、在办公室……哪怕在卫生间的马桶上,都能随时随地“直面天命”。
Rokid AR Lite超出人们日常对屏幕体验的期待,也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随时随地玩游戏,那是不是也能随时随地看电影?轻办公?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300吋空间巨幕之外,Rokid AR Lite具有空间多屏展现方式,可以同时开启三个窗口,在用户的正面、左侧、右侧悬空浮现三个界面,可以同时打开三个软件并列排布。
比起iPad,Rokid AR Lite的空间多屏让信息展现的界面有了无限的伸缩弹性,用户只要一歪头,向左看或者向右看,三个界面的信息就能一览无遗。
在运动模式下,无论是飞机、高铁、汽车等日常的颠簸场景,都可以实现更好的画面稳定效果,降低因外界环境抖动带来的眩晕感。
AR这个词,在眼下的AI创业浪潮中并不是新概念。
早在2016年,就有过一波创业热潮。但无奈于,彼时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能够解决的场景问题也少之又少。
不可商业化,带来的必然是行业的暂时熄火。但眼下,AR也迎来了爆发期。
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硬件的演进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迭代;眼下,又正值移动互联网时代,迈向5G和AI时代,上层技术的演进也势必带来硬件的更新。
无论是游戏、居家、出行、户外,Rokid AR Lite都有着改变一切的体验。
用户淘汰的iPad不可否认,iPad曾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从2010年第一代iPad开始,打开了大屏移动硬件的大门。用户开始追求更大、更吸睛的视觉显示。
然而等到消费者真正去购买一台iPad之后,就惊讶的发现,自己似乎只买了一台长视频平台的播放器。
过于封闭的系统,禁锢了它的发展空间。绝大多数用户均是将iPad用于娱乐,严重缺乏生产力,让iPad沦为一句“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的网络段子。
左:iPad 右:Rokid
IDC数据显示,2024年Q2季度,iPad的市场份额为28.0%,出货量约为201.6万台,同比下跌为17.5%。
不仅iPad的出货量暴跌,iPad用户的换机周期同样呈现出延长的趋势。
CIRP调查报告显示,iPad用户(40%)平均会“持有3年或更长时间”,相比2023年提高了4%,比2022年更是高出了12%。此外,iPad换机周期在2-3年间的用户占比也有所增加,而1-2年或少于1年的用户比例则相应下降。
买iPad的用户和升级iPad的用户越来越少,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iPad失去了创新能力。
如今的iPad已经衍生出数字版、mini、air、pro四个系列,但每次升级基本处于挤牙膏的状态,经常出现屏幕、影像、处理器芯片“常规性升级”,越来越难以被消费者感知。
iPad核心功能本质上没有变化,且大部分功能可以被手机替代。
消费者对于iPad产品“大屏幕”的新鲜感已经过去,又开始期待于下一种比iPad更大、更方便的“大屏产品”。
眼下,身处AI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能让Pad积灰的产品或将是AR外设。
左:iPad 右:Rokid
当然,AR技术的成熟不仅限于游戏场景,在工作、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超越pad。
从便携性来说,AR设备仅仅只有普通墨镜大小,可以被随身携带在口袋里、在包里、在衣服上,不论是体积还是便携度,都要远远高于iPad。更别说还有堪称“巨无霸”的14寸iPad Pro。
从视觉体验来说,哪怕是作为“买后爱艺奇”的长视频播放设备,比起Rokid AR Lite 300吋空间巨幕,观影体验感相差十数倍。
从体验创新来说,AR技术无疑是更具有未来科技感,3DoF、6DoF、空间锚点、眼动追踪、手势交互等一系列黑科技下,仅仅只靠手指触摸操作的iPad,更像是上个时代的产物。
用户对iPad为首的平板产品,更希望它们能多一些商务属性,借助大屏来实现轻量级办公需求。可惜的是,iPad往往需要外接键盘、鼠标等一系列辅助装备,才能满足轻办公的需求。
而Rokid AR Lite的空间多屏,轻松实现了Pad很难完成的办公场景。
前:iPad 后:Rokid空间多屏
在飞机上,我只需要躺在椅子上戴着Rokid Max2眼镜,借助Rokid Station2的触摸板和空间射线进行交互,完全取代了电脑、鼠标和键盘的功能。
哪怕是文件需求十万火急,飞机起飞迫在眉睫,Rokid AR Lite却能做到无差别办公,分分钟搞定轻办公需求。
iPad的成功,是消费者对于视觉的进一步需求,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当iPad后续的创新能力陷入瓶颈期,用户自然也会去追求更震撼的视觉体验、更好的操作性、更全面的游戏/社交/轻办公功能。
这也为什么AR设备会取代iPad,成为符合“规律必然”产物的原因。
视觉显示的版本答案能够成为一款消费级AR产品的难度并不低。外观、重量、内容、交互......任何一项能力的缺失都无法让产品真正的推向大众消费市场。
拿重量来说,为了减轻产品的重量,Rokid AR Lite特意用上了钛合金材质,75g的眼镜重量+巴掌大的主机体积,就构成了完整的Rokid AR Lite,日常出行随手就能塞进口袋里,毫无携带负担。
Rokid AR Lite的人机交互,更是充满着未来科技感,3DoF射线+触控版双方案,有种“下一个十年已经近在眼前”的感觉。
在生态拓展方面,Rokid积极与各行业合作伙伴开展跨界合作,共同打造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应用场景。目前,Pad上所有应用AR眼镜都能用,甚至在空间巨幕和空间多屏的加持下,使用体验更加优秀。
本质上,这是让用户的体验无限接近于一副普通的眼镜。拒绝自high式的技术,去真正的理解和尊重用户,用户反过头来才能投票给你。
正因为如此,在pico裁员、苹果Vision Pro卖不动的情况下,Rokid AR lite创下了12小时销售量破万的战绩。
从自研系统YodaOS-Master,到空间巨幕和空间多屏新技术,Rokid一直在构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生态。
从pad到Rokid AR lite,看似替代更迭的背后,其实是技术演进的必然,是先进代替落后的规律。
人类对对屏幕的狂热迷恋,或许能在Rokid AR lite身上找到版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