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男生打暑假工时查出感染HIV,这些事情青少年及家长要注意了!

天同防艾 2024-07-12 12:50:46

*

气温高升,夏日悠长,树上蝉鸣叠起,万千学子期盼的暑假已然到来。范嘉然(化名)打算在暑假打暑假工,挣点钱花。

相比与六月份就开始放假的高考生,范嘉然明显要晚很多,一些较为轻松又挣钱的兼职是轮不上他的,他找来找去,只能往酒楼、早茶店等餐饮行业去。

酒楼的主管告诉他,入职需要办健康证,否则不能入职。范嘉然早前陪朋友去办理过,流程他已熟悉。第二天,他便去做相应的体检。

体检的变故

可这次并非如他预料那般顺利,他的检测结果上写着“HIV抗体待复查”,他有些懵,隐约觉得不是什么好事。随后他在医生的安排下,去做了HIV确证检测。

等待期间,范嘉然用手机搜索了“HIV抗体待复查”是什么意思,然而搜索结果让他越看越心惊。

此时,他的心情已然从“做个检查而已”转变为“我感染上艾滋病了”,脸色十分难看,整个人也更加焦躁不安。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他,他感染了HIV。听罢范嘉然眼里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滚落,抑制不住失声痛哭。HIV与艾滋病的关系,他在等待结果时已然查过,他知道医生这句话代表着他的生命开始走向倒计时。

“我知道人总有一死,但突然得知我感染上了这种病,像是时时有把刀横在我脖颈,我真的太害怕了。”范嘉然泣不成声,这句话停顿了好几次才说完整。

在医生的安抚下,范嘉然慢慢地停止了哭泣。医生在安慰与询问下,才知道范嘉然为何会染上HIV。

范嘉然喜欢男生,读书期间交往过好几任男朋友,每一任男友都很年轻。“我没有乱搞,我只和男朋友发生关系。”他极力向医生证明自己并非不洁身自好之人。

被问及有没有使用安全套,做好防护措施时,范嘉然说,没有,因为很相信男朋友。“我男朋友都是学生啊,年纪最大的也才刚大学毕业,他们说学生之间能有什么问题,就没有使用安全套。”

感情中,真心固然难得,可不顾健康奉献出的真心却会为自己带来灾难。在范嘉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在他没有参与过的过往,他的几任男友都曾与他人说过一样的话,有过疯狂的无保护性行为。

范嘉然成为了混乱性关系中的一个节点,病毒几经流转,来到他身上,并成功“安营扎寨”。

范嘉然知道,在他的18岁,生命已经背上了沉重的枷锁。

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原因,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较大的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没有保护的男性同性性行为、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有偿性行为等。

国家监测数据显示,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每100人中约有8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为什么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呢?

男男同性恋群体易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01性交方式

男男同性性行为采取的性交方式主要是肛交。直肠的黏膜薄,其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发生性行为时极易引起破损出血,使病毒从破损处侵入,直接进入血液。

02多性伴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大多没有固定性伴侣,多性伴往往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

03安全套使用频率低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很多认为男人不会怀孕便不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容易引起病毒的感染。

04润滑剂因素

由于男男器官构造的特殊性,在性行为中常常需要使用润滑剂,润滑剂容易导致乳胶变脆从而导致安全套破裂,加大了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性。

那么正值青春的青少年们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01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 遵守性道德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青年学生应主动接受性健康教育,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制力。未成年人避免发生性行为,青少年尽量推迟首次性行为时间。

保持单一性伴侣,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知晓性责任,拒绝和预防不安全性行为,提倡负责任、安全的性行为。

02性行为时坚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我们不能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且艾滋病目前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预防艾滋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安全套。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及性病的感染与传播。

0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具吸毒会使病毒通过污染的针具传播。

使用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等)或者醉酒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活动,降低自己的风险意识,导致多性伴和无保护性行为的增加,也会间接地增大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性病的风险。

04高危性行为后尽早检测治疗

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如无保护性行为、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等)应尽早到疾控中心或VCT门诊进行咨询、检测、治疗。

疾控中心或VCT门诊等专业机构均能提供完全保密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

高危性行为后72小时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阻断药物,越早服阻断成功率越高。

小艾提示:

不管是男是女,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一定要积极主动学习防艾知识,谨慎交友,在性行为中做好保护措施。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疏忽或单纯的“信任”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后悔终生!

END

*根据真实事件进行改编,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参考资料:

东莞疾控健康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教育部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专家组

《艾滋病》刘玉芬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