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第三方专业检查员对部分5A级旅游景区进行检查之后,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决定对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予以取消质量等级处理。
5A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
尽管乔家大院第一个被摘牌的5A级旅游景区,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此次摘牌仍然让人无法相信。
一、
乔家大院是传奇晋商乔致庸的故居,也是很有影响的影视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的拍摄地,在中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乔家是一个在三晋大地屡创奇迹的家族,也是“晋商”的代表。晋商的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与徽商一起在中国商界称雄达 500 年之久。
作为晋商的代表,乔家在鼎盛时期可谓是富可敌国。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乔家的创始人乔贵发,也曾穷困潦倒过。
清康熙五十七年,乔贵发出身在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一户穷苦的人家。他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内蒙,经同乡介绍,来到一家吴姓掌柜开设的当铺当了伙计。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中,乔贵发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积攒了一点点节余。十年后,不甘心一辈子做伙计的乔贵发离开了当铺,和在包头认识的同乡秦某一起做起了豆腐生意。
乾隆二十年,由于头一年农业丰收,大豆的价格非常便宜。
乔贵发与秦某买了不少准备做豆腐的黄豆之后,北方突然遇到了干旱,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作物价格暴涨,乔贵发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将积攒的大豆全部卖出,盈利颇丰,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财。
挣到第一桶金后,乔贵发打出了“广盛公”的招牌,凭借其过人的头脑与经商天赋,在包头经营起了粮食、布匹、绸缎、烟酒、蔬菜、皮毛、铁水、洗染、旅馆、当铺、钱店、票号等多种行业,生意越做越大,并设立大德通票号,逐渐向银行业进军。
乔家鼎盛之时,在北京、太原、西安、南京、上海、杭州、汉口、广州等地都有着自己的生意,资产也迅速膨胀。
虽然从农民一跃而成为土豪,但乔贵发从来没有过过一天骄奢淫逸的生活,还给后世子孙制定了严格的家规与家训,这也是乔家长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乔贵发给乔家制定了六条家规: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要时刻想着创业的不易。
有人说乔贵发制定这六条家规的出发点,是因为他看到了当初与他一起创业的秦家,在大富大贵之后,秦家的后人们却个个吃喝嫖赌,很快将秦某辛苦拼搏打下的家业败光了,以致于不得不将“广盛公”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乔家。
此后,乔家将“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成为这个商业集团的唯一拥有者。
二、
了解乔家历史的人都知道,乔家的商业帝国起步于乔贵发,兴旺于乔致庸。
乔致庸是乔贵发的亲孙子,是清朝末年晋商的代表人物,其父乔全美是乔贵发的第三子。但由于乔全美和妻子在乔致庸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乔致庸是由其哥哥乔致广抚养长大的。
乔致庸是个商业天才,正是他创造了乔家最鼎盛的时代。
说个乔致庸经商的故事吧。咸丰年间,乔致庸敏锐地察觉到当时俄国人对茶叶的兴趣,于是开设了茶叶行“恒隆光”,想从俄国人手中大赚一笔。
可是当时正是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个中国期间,太平军和清军在南方反复拉锯,如何将南方出产的茶叶安全地运到北方,成了茶商们最大的难题。
经过认真研究,乔致庸找到了一个当时没多少人注意的地方——处于湘鄂交界处的小镇“羊楼洞”。这里既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又是南宋“茶马古道”的起点。
这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只是当地人种的是绿茶,而不是俄国人喜欢的砖茶。
经过考察,乔致庸决定在羊楼洞请当地乡民种植茶叶,再设立作坊制作砖茶。
经过几年的努力,乔致庸成功地将羊楼洞这个小镇打造成了中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和集散中心,乔家的“大德兴”的茶庄,也成了向中俄国出口茶叶的最大一家商号。
正当乔致庸的大德兴茶庄生意越来越红火时,俄国商人也来到了这里。相比乔致庸,俄国人有着交通上的优势:他们收购的茶叶由汉口经长江运至上海,再通过海路至天津回国。
这个费用,只有走陆路的大德兴茶庄的一成出头,所以大德兴茶庄的茶叶运到俄国后,成本远远高于这些俄国商人的茶叶,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竞争。
一开始,乔致庸也想和俄商一样也走水路,但清政府告知他,走水路也要缴纳和陆路一样高额的厘金。
乔致庸于是开始结交官府,要求政府 减免厘金。
乔致庸花了大价钱买通了一些官员,不断给朝廷上疏,终于让清廷同意乔致庸的请求,允许他在和俄国人贸易时,过路的厘金全免。
这一年,大德兴茶庄在俄国销售了茶叶11万担,三年后增长到33万担之多,逐渐成为俄国市场第一大茶叶供应商。
在俄国境内进行茶叶贸易时,乔致庸发现俄商支付的总是山西人开办的钱庄开出的银票,这又触发了他的灵感。
他想到自己也有遍布国内的销售网络,贩卖货物是赚取差价,而开设票号,不仅能够赚取“汇水”,还能够借别人汇款的时间差来放贷牟利,何乐而不为呢?
1881年,乔致庸开设了乔家第一间票号“大德恒”,乔家从此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了金融。
剧照
商人都很懂得借官之威, 助商之势, 乔致庸同样也广交权贵。他拉拢、结交了不少清廷要员,又在庚子事变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西逃路过山西时,在大德通总号隆重接待了慈禧与光绪,使得“大德通总号”一夜之间闻名天下。
乔致庸在慈禧落难时显示出来的忠心,也让他得到了回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支付给列强的赔款便是慈禧指定由大德通票号汇入汇丰银行,大德通票号即是其中之一,这也让乔致庸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慈禧与还御赐给乔家“福种琅环” 匾额一块,乔致庸又借这个东风,与左宗棠搭上了关系,并慷慨出资助饷左宗棠部,左宗棠从此与乔致庸成为莫逆之交,以“亮大哥”称之。
三、
乔致庸发达后,抱着中国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想法,开始对乔家的住所“乔家大院”进行了大规模的增修扩建。
和历史上所有的中国富人一样,乔致庸扩建乔家大院第一个出发点,便是将大院盖得越牢固越好,以便保护乔家的财富。
出于这个想法,所以乔家大院在风格上和以平房为主的山西民居大大不同,它的院墙有着大大超过山西普通民居的夸张的高度。
与其说乔家大院是座“大院”,不如说它是座“城堡”。它的里五外三的封闭式统楼,格局结实严密,外面又有高大的能够保卫家人平安的围墙,从某种角度来说,和湘西的碉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山西历来匪患横行,所以乔家大院布局上采用了屋舍内向、外观封闭的格局,四周是高出屋脊很多的围墙。
院落内部则南北长、东西窄,正房的两侧被厢房挡住,既可以抵挡自然界的风沙,也有利于抵御强盗的入侵。
站在乔家大院的明楼上俯视,两侧厢房的屋顶上一道道凸起的瓦楞以抛物线旋向低处,两侧屋顶中间只留下一条细缝,像是一条狭谷,只有整齐有序的狭长过道,穿梭于各个屋堂之间。
乔致庸还不满足于此,他又买下了整个一条街巷,并把巷口堵死,让乔家大院成了一座城堡。
他还在房顶设了眺阁、更楼,使整个建筑联结成一个周密完善的系统,让乔家大院变成了一座缩小版的军事要塞,被专家学者誉为“ 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
四、
到过乔家大院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乔家大院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为什么会保存得如此完好呢?其实,乔家大院也曾有两次险遭厄运,但都幸运地化险为夷。
1938年春,侵华日军在扫荡到了祁连县。他们烧杀掠抢,无恶不作,为了不受日军的侮辱,乔家的乔星斋跑到当地的天主教堂,找到驻祁县的意大利神父孟择喜,请求援助。
孟择喜立即赶到乔家堡村,把意大利的国旗挂到乔家大院的大门口,又叫乔家的人以神父的名义写了"安民告示"贴在大门上,并给日军官兵讲:"这里的人通通是我的子民,你们不能乱来。"
日军官兵看到讲情的神父孟择喜来自他们的“盟国”意大利,于是便没有再来骚扰了。
意大利神父孟择喜和乔家非亲非故,乔家也不是教民,为什么他愿意出手相助呢?
原来在1900年时,当时的山西巡抚毓贤在山西乱杀洋人,山西太原有一座意大利天主教堂,里面的7个意大利修女为了活命,于是逃出了太原,一路辗转来到了祁县的乔家堡。
是乔致庸搭将她们藏在一辆柴火车里面,躲过了毓贤的搜捕,并将她们平安地送出了山西界。
事后,意大利天主教堂对乔家的这次“善举教缘”十分感激,后来的历任神父与乔家都建立了联系,这才是孟择喜愿意出面帮助乔家的根本原因。
1938年,日军侵占时期,乔家举家外逃,只留下部分家人看护院落。日本军队从太原一路烧杀过来,到了祁县,全城劫难近在眼前。
留守的乔家人仓皇之中找到了当地的一个意大利神父,叫孟择喜。
孟神父不忘旧恩,给了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还用教会的名义写了“安民告示”。日军识得这是欧洲“盟友”的旗帜,竟然就真的没进去大肆破坏。
在1938年日军的那次“扫荡”中,除了乔家大院之外的其他晋商的深宅大院,大多都被日军损毁殆尽。
上世纪80年代,乔家大院被辟为祁县民俗博物馆以后,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亲临乔家大院参观视察,还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等30多部影视摄制组也在这里取景拍摄,乔家大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
乔家大院是一座集适用和艺术为一体,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借鉴价值的建筑工。它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彩绘号称“四绝”,专家们称它“有屋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整座大院有雕刻300余处,无一雷同、每一个雕刻都有一个民俗说法,每一个图案都是一个民间故事,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
五、
走进乔家大院,除了雕梁画栋的建筑物,还随时随地都能见到乔家的家训,以及乔致庸本人书写的留给后代的警世格言。
乔家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一跃成为晋商的领袖,固然与几代人的辛劳密不可分,这引起“家规”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乔致庸一生娶过六个夫人,共有6个儿子,10个孙子。
在所有的子孙中,乔致庸最看中的是乔映霞。乔致庸在去世前把乔家的当家重任交给的,就是这个乔映霞。
没想到后来乔映霞因婚姻问题受到刺激疯掉了,乔家再也没有一个人有能力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家庭,只得在三十年代分家。
抗战爆发后,乔家不少人为了逃避战火,离开了乔家大院。也有一些乔家子弟走上了革命道路,比如乔致庸的曾孙乔倜英便是一位为国牺牲的抗日英雄。
乔映渭虽然不是乔致庸的后人,但算起来也是乔家大院一脉。1938年8月,乔映渭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事八路军后勤物资保障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乔映渭先后在中央财经委员会、商业部财会局和商业部食品局担任过负责人,1982年11月以副部长级待遇离休。
现年63岁的乔燕和,是乔家大院的第七代后人,也是目前这个大家族的话事人。
乔燕和是乔映霞的孙女,她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乔家大院里住着乔氏三代60余口,以及250多名佣人、私塾教师、账房职员等人的热闹光景。
乔燕和介绍,她爷爷当家时,为了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特意元宝乔家的人只可以当东家,而不能当“业务经理”。
她的爷爷乔映霞还曾提出过股份制改革的想法,允许乔家佣人入股,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管理机制。
乔燕和还说,乔家在祁县当地,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黄河几次发大水,乔家都会放钱赈济灾民,开粮发粥,救活了无数灾民。
乔家对仆人也特别好,不允许随意打骂仆人,仆人家里有困难,乔家也会给予帮助。乔家待邻里也相当厚道,有一次乔家的狗在门口咬了人,家乔映霞亲自上门向人家道歉。
日军进入祁县后,乔家为躲避战火,许多人都逃离了山西,到京、津一带避难,所以现在乔家的后人大多生活在京、津、冀一带。
乔燕和自己,就是在天津出生的。现在乔家后人中,有公职人员,有工薪阶层,也有创业的老板,他们都过着普通而平凡的生活。
但有一点,乔家大院的后人们,普遍都重视教育,仅第九代中,便出了2个博士、3个硕士和12个重点大学的大学生。
乔家的后人们现在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相聚在一起的机会也不多,但好在每隔几年,家族便会发起回大院聚一聚的活动,算是对前辈的一种怀念。乔燕和便是在1990年因为这种家族聚会,才随父亲乔铁民第一次回到了乔家大院。
后人离开后,乔家大院仍然默默地伫立在原地,向世人默默地展示着乔氏家族往日的辉煌。
这座精雕细琢的老宅子,翘角 然,沥粉贴金,每年都会引来无数游人的到访。 这座凝重厚朴的建筑,尘封着一段传奇的历史脉络,记忆着乔家六代人两百年间纵横商场、吞吐天下的画面。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乔家大院这处5A级景区被摘牌处理;但好在祁县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于摘牌当月便开展了整治行动,并表示将全面整改,力争最短的时间使乔家大院景区重新达到5A评估标准,重塑“乔家大院”的形象,弘扬晋商文化。
其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祝 勇:《风雨乔家》
刘立本:《说乔家,道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