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人用了300年完成工业化,却仅用了30年就完全失去了竞争力。
今年9月,就有一则来自俄罗斯塔斯社ITAR-TASS的报道,称:俄罗斯最新的350nm工艺的光刻机已经组装完成,并且通过了测试,很快就可以投产!
350nm?是不是怀疑打错了?
其实,初看这则新闻时,也严重怀疑稿件是不是多打了一个0?要知道14年前的iPhone都用了45nm的工艺!
为什么“毛子”的科技博主们还在为350nm兴奋地高呼“乌拉”呢?
难道是“拿着放大镜,用手搓出来的350nm芯片”的俄版“大国工匠”系列之“斯拉夫篇”?
实际上还真不是,因为俄罗斯就是实打实的“芯”脏病大国。
之前就有美西方媒体报道说:俄罗斯已经窘迫到要拆掉洗衣机、电冰箱,拿里面的芯片给武器用的地步。
虽然这则新闻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俄媒自己也揭过自己的短。
由于俄乌战争,西方国家从2022年就停止了向俄罗斯交付银行卡芯片,而毛子的应对,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们大量拆解了用户捐出的旧卡以及无人认领的遗失卡,清除数据,再装到新卡上,主打一个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说到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苏联的电子技术不是世界领先吗?
放在几十年前,红色巨人的电子工业,确实曾让整个西方颤抖。
1956年,苏联人凭借Strela计算机,确保尤里·加加林成为了全球第一位宇航员。
而后的1975年,美苏太空项目合作中,苏联人更是用BESM-6新型计算机击败了美国人!处理同样的遥测数据,竟比NASA快了近半小时!
对了,中国第一代大型计算机——103机,就是按照苏联BESM系列的图纸进行仿制改进的,它还为两弹一星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其实是最早触碰到芯片门槛的国家,早在1947年,苏联人就掌握了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但可惜的是,高层并没有重视其发展,反而当成不实用的技术搁置了。
“苏穗宗”赫鲁晓夫就曾表示,说:“苏联以后不要搞晶体管,集中力量搞电子管小型化。”
而晶体管的小型化、平面化技术,即是所谓的集成电路,或者通俗点说,就叫芯片。只能说,斯拉夫人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苏联解体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对于电子工业都是抱着躺平态度,绝大部分芯片都依赖进口。
2005年,俄罗斯进口芯片的使用比例已高达95%,在格洛纳斯导航卫星这种国之重器上,都只有50%的电子元器件是国产。
这是不是让你想起了我们对阿斯麦光刻机的依赖?
不过,好在目前全球高端芯片领域正在遭遇瓶颈,只要进步的够快,缩小差距或许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但是,工业生产之根本,制器之器的工业母机——机床,就不好说了!
如今俄罗斯的机床产业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可以忽略不计,其进口量远远超国国内产量,已经到了“卡脖子就断气”的地步。
同样的,好汉要提当年勇,聊起俄罗斯,依旧注定绕不开这个红色的名字!
作为彼时的世界两级之一,潜艇入海,火箭上天,苏联的工业总产值高居世界第二,多个工业门类的产值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钢铁产量达到1.5亿吨,是当时美国的1.5倍。
这么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工业强国,谁敢放言一定能压他一头?
现在却有很多网友调侃,说苏联的工业实力全靠吹,苏制机床的精度也是未解之谜。
但其实有些人没有想明白一点,就是现在所有贬低苏联的言论,其实也是在贬低美国,在抹除美国击垮最强大敌手的光辉历史!
事实上,当时的苏联在精密加工领域是领先世界的,诸如电解加工、火花切割、磁研磨抛光等先进概念都是由苏联首先提出的。
其中,苏联60年代初就实现了磁研磨抛光技术的民用化,直至苏联解体时,美国工程师仍感到不可思议,称之为工业奇迹。
后来更是直接将前苏联的工程师与整套设备搬去了美国,为后来美国科尔东斯基公司Kordonski的“磁流变抛光”专利技术的成功研发奠定了基础。
还有,成立于1924年的莫斯科“红色无产者”机床厂,也是当时世界最知名的机床厂之一,其机床的加工几何精度已接近当时刃切刀具加工所能达到的极限!
该厂的产品出口到了包括西德、美国、日本、法国等老牌工业强国在内的多个国家。
到了1970年前后,苏联就已经制造出数控五轴联动机床(СФП-3),解决了火箭制造中重要零件的加工问题。
此外,“苏联机床制造特种设计局”的杰耶娃、伊缅尼托夫和施别克托洛夫也在1982年提交了有关五轴联动的曲面精细加工的专利申请。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1983年“东芝事件”。
如果单纯看东芝事件,似乎是日本企业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的事件,也经常有人说是苏联获得了东芝的机床,导致苏联潜艇技术大幅增加。
这种说法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1985 年 3 月 , 美国公民约翰 ·沃克父子向苏联出卖了美国根据潜水艇推进器的噪音探测苏联潜水艇方位的技术,从而使苏联潜水艇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此前 ,苏联潜水艇技术主要集中在提高下潜深度和航行速度方面。此后,开始集中力量改进和提高推进器的性能。
东芝出口的机床被用于制造潜艇螺旋桨东芝的机械的作用是保证这款推进器的性能问题,而本质上其潜艇推进器技术并不是东芝提供的,恰恰是美国人。
而东芝为了逃避监管,从挪威国有军事工业企业康斯伯格进口NC2000型2轴数控机床,在日本改装成9轴数控机床,但仍以2轴数控机床出口挪威的名义申请。
当这些设备到达挪威时,再由和光交易公司组织运送到苏联口岸。
也就是说,东芝事件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挪威。但是美国几乎没有处罚挪威,而是集中精力对付日本。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所以,有人说“东芝事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是资本世界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对抗,和舆论的造谣抹黑;也有人说“东芝事件”就是事实,因为苏制机床早在70年代就开始断崖式衰弱,苏联根本不可能造出五轴联动机床。
不管谁对谁错,随着苏联这个巨人的轰然倒地,一切也尘埃落定,至于真假,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如今,在西方的封锁下,俄制机床也很难有抬头趋势,而机床进口主要依赖“神秘的”东方大国,23年对俄机械产品出口占比近60%,且还在增长。
所以,俄制机床的落魄,对“东大”的机加工人来说,是好事呢?
还是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