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患者的福音:崇文中方中医特色疗法

薨新北 2025-01-16 04:47:11

秋风渐起,冬意渐浓,气温的起伏不定,让人体的微妙平衡面临考验。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往往是鼻炎在作祟。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医的智慧,深入探究鼻炎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找到根治之道。

过敏性鼻炎,以其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这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所致的变态反应。然而,中医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见解。《黄帝内经》称之为“鼽嚏”,明确指出鼻炎虽发于鼻,却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鼻炎之标在肺,其本在脾肾。肺开窍于鼻,是呼吸出入的门户,易受外邪侵袭。而鼻又位居中央,当属脾土,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虚则运化失职,湿浊内生,上犯鼻窍。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通于脑,肾气虚则鼻窍失养,易发鼻炎。此外,风寒侵袭、气候突变或异气、异味刺激,均为鼻炎的诱因。而鼻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在于久病导致气虚阳微,抗病能力低下。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根据鼻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气虚寒型: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遇风(寒)即作,怕冷,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细。此型鼻炎,肺气虚弱,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

气虚弱型: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酸胀较重,四肢乏力,头昏头重。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细或弱。此型鼻炎,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内生,上犯鼻窍。

肾阳亏虚型: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连连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形寒怕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夜尿频。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此型鼻炎,肾气不足,命门火衰,鼻窍失养。

气虚血瘀型: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明显。鼻甲紫暗,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脉涩。此型鼻炎,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瘀血阻滞鼻窍。

外寒内热型: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怕冷,遇风易作。但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此型鼻炎,外有风寒之邪,内有郁热,寒热错杂。

面对鼻炎的复杂病机,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大阴阳理论强调,人体是一个大阴阳系统,各个脏腑是小阴阳。当某个脏腑出现问题时,一定是大阴阳系统出现了失衡。鼻炎的发生,正是气虚阳微,抗病能力低下的表现。

引火归元,气归其位

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认为,鼻炎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能量打开命门,气便如同游离的日光,四处游荡,形成浮阳。浮阳所到之处,烘烤着体内的津液,导致鼻窍干燥、充血、水肿。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鼻炎的问题,必须从大阴阳的视角出发,让肾的能量充沛,打开命门,引火归元,引导气归其位。

肝肾同补,生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肝肾同源,精血互化。在引火归元的同时,还需肝肾同补,生精生血,恢复身体的自然和谐。通过调和阴阳、平衡脏腑、疏通经络,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鼻炎虽小,却蕴含着中医的大智慧。通过辨证施治,我们不仅能够深刻理解鼻炎的病机,还能够找到根治鼻炎的方法。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治疗思路。在这条康复之路上,愿每一位鼻炎患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光,享受清新自在的呼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