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美国海军会议室中,将军们紧盯苏联反舰导弹数据,焦虑不已。他们迫切需求模拟此威胁的靶弹,未知AQM-127 SLAT项目将成军工史上“三连败”经典。耗资数亿,仅成功一次,终成五角大楼尴尬失败案例。
事情始于美国海军取消BQM-111项目。苏联反舰导弹提速降高,而美舰防御系统仍用老旧靶弹测试。1983年底,海军提出YAQM-127A SLAT计划,要求超音速贴海飞行、可回收、多机发射。马丁·玛丽埃塔以低价中标,却成日后军购教训。
马丁公司策略精明:采用1978年ASALM导弹技术,将战略空射导弹改制为靶弹,理论上节省大量研发费。但此“创新”如将F1引擎置于家轿,暗藏风险。
1987年11月20日首飞,海军军官们手抖捧咖啡,目击靶弹诡异弧线坠入海。次年多,15弹测14败,成功率甚低。讽刺的是,这些昂贵失败品旨在模拟苏联简单却精准的导弹。
技术宅总结败因:混动系统不稳定,制导系统海面迷失,回收系统不可靠。美海军停22月重整,会议争吵声震走廊。马丁工程师保证无效,两连败致国会断资。段子称SLAT意为“又丢靶弹”。
最离奇的是,美海军在SLAT前已接连失败BQM-90与BQM-111靶弹项目,重创之下转购俄MA-31导弹为靶。GQM-163终有佳绩,但SLAT仍为五角大楼风险管理中的反面案例。
技术史上,SLAT失败乃“过度创新”典例。其火箭冲压混动技术或能科研获奖,却不适量产,复杂度如瑞士机芯制一次性表。多平台发射要求更增难题,工程师戏称:“非变形金刚。”此思维在F-35等项目中再现,SLAT教训未吸取。
SLAT虽未成功,却意外促进美国靶弹技术。其超低空制导算法应用于战斧导弹,混合动力系统为超音速武器提供数据。军工界中,今日之败或为明日之基,但这难掩当年纳税人资金损失。
美国海军仓库或藏未发射SLAT靶弹,曾被誉为“完美模拟器”,今成军工复合体纪念碑。警示:敌人非最可怕,追求完美易致败。苏联简单导弹训练有效,美军却因华而不实功能付出代价,影响至今。
SLAT项目的深刻教训是采购守则:勿用导弹架构造消耗品,需求文档非许愿工具,三家承包商失败,应审视需求。这些道理,常需数亿学费方能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