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是一名高瞻远瞩的官吏,他很早就发现了这个孩子的政治潜能,并且严厉地教导他。刘墉聪慧、博学,使得他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成绩斐然,深得同侪及上司的好评。然而,就在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一次与父亲有关的政治风暴,却给他的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被释放后,辗转各地,显示出其治国才能。他对“文狱”进行了严厉的镇压,保护了一大批无辜的读书人。在监督贡生期间,他表现出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深得大家的尊重。刘墉的这一举动,不但使他在政治上获得了声望,而且也显示出他积极求变、求发展的愿望。
在担任江宁知县期间,显示出其治国才能。他不但办事干练,而且铁面无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期间,刘墉为改进地方施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一系列的政绩,不但惠及了当地民众,也让他本人获得了极大的声望。
刘墉因财税案而差点丢了性命,则是其仕途的最低谷。这件事使他认识到了钱与权的恐怖,从那以后他就对钱心存畏惧,再也不敢受贿了。这一转型,虽为其挽回了一些颜面,却也使其为官之道更为慎重、保守。
他的人生经历了曲折与坎坷。他不但在政治上有突出的成绩,而且在人格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一生,既是一位官宦之家的奋斗史,也是晚清复杂的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出,从政之路的成败,除了靠自身的才华与勤奋外,还与所处的大环境、大环境密切相关。在封建时代,哪怕是最优秀的文臣武将,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伦理与权势的考验。刘墉的经历,既是对当时,又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