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反复无常,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恐怕苹果 CEO 库克也无从招架。
上周,特朗普高调宣布实施“对等关税”,并不断加码,税率一度攀升至 125%。作为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科技巨头,苹果首当其冲成为这场风暴的“暴风眼”,上周股价大幅下跌。

分析师警告称,如果这一关税政策持续下去,而苹果选择将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美国市场的顶配 iPhone 价格可能从 1599 美元 飙升至 23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68 万元)。

但特朗普政策的朝令夕改已是常态,一天三变也不足为奇。
果不其然,最新报道显示,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于美东时间 4 月 11 日晚间公布了一份长长的豁免清单,智能手机、路由器以及部分电脑和笔记本等产品将不再被纳入此前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的 125% 所谓“对等关税”范围内。

根据这份清单,苹果的 iPhone、Mac、iPad 和 Apple Watch 等核心产品都不在新关税的影响范围内,同时也免于此前针对其他国家商品征收的 10% 对等关税。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产品是否仍需缴纳早前实施的 20% 非对等关税。
除了苹果产品外,许多电子设备也获得豁免,包括英伟达的 GPU、半导体及制造设备、固态硬盘(SSD)、显示屏和电视等。不过,AirPods 和 HomePod 并未出现在豁免清单中,而像任天堂 Switch 2 这样的游戏机仍需缴纳高额关税。
此外有媒体提到,美国另一份文件明确提及“美国成分”要求:如果产品中“美国成分”占比超过 20%,则该部分可获关税豁免,其余部分仍需缴纳对等关税。但由于这份文件与现有豁免清单存在冲突,具体执行方式尚不明朗。归根结底,如何操作全看特朗普的一句话。

美国成分要求
这次关税风波中,苹果无疑是最大受害者。上周就有报道称,苹果紧急调动供应链安排专机从印度空运 600 吨 iPhone 至美国,折合约 150 万部手机,试图通过囤货来规避关税实施后的成本激增。

其实,对于国内用户而言,关税对国行 iPhone 带来的影响非常有限。近期部分第三方电商借机抬价,这种非理性调整预计很快会回归正常。
毕竟 iPhone 不属于“原产于美国”的产品,即便使用了来自美国的零部件,由于 iPhone 是「加工贸易」的形式在中国保税区组装,通常也不受关税的影响。

此前也有分析认为,苹果可能通过调整 iPhone 在全球市场的价格来对冲美国市场潜在的涨价压力,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已经大幅降低。
总的来说,苹果暂时可以松一口气,得益于此次豁免政策,避免了高额关税的直接打击。然而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特朗普明天是否再变卦仍是一个未知数。
可以预见的是,苹果势必会加速供应链的全球化、生产多元化布局,以更灵活地应对未来类似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