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灰=农村人?《陌上又花开》这部剧真是让人无语到极点

沈昕瑶啊 2025-02-19 15:30:30

现在的电视剧真是越来越离谱了,那些所贴近生剧情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特别是那些演穷人的戏,看得人直摇头。

《陌上又花开》这部剧真是让人无语到极点,女主角马春秀在80年代的农村凿山,居然还能保持水光肌和柳叶眉,这也太不合理了吧。她挥舞着几十斤重的锤子,衣服却一尘不染,手套白得发光,这哪里像是在干活啊,简直就是在拍偶像剧版的荒野求生。网友们都忍不住吐槽说,这剧组是不是对有什么误解啊。

剧中的场景布置也是离谱得很,那个溜挂月台村起来就像是把义乌小商品市场搬进了剧组。村民们穿着时髦的九分喇叭裤,红灯笼鲜艳得像是刚买的,连暖水壶都擦得锃光瓦亮,这哪里像是农村啊,简直就是在城里搭了个景。

更让人无语的是,女主角干活时那双手套,白得跟新的一样,连一点灰尘都沾不上,好像有什么神奇的防脏结界似的。这哪里像是在农村干活啊,完全就是在演戏嘛。

剧情发展到后面更是离谱,为了修路,女主角居然私自用雷管去炸山,这种危险的行为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被允许的。更夸张的是,炸山引发了山体滑坡,村民们被埋了,结果全都奇迹般地生还了,连个擦伤都没有,这简直就是在拍神话剧啊。

说到假穷人,《无所畏惧》里的罗英子也是个典型例子。剧情设定她是个背负巨额债务的困难户,可是你看她住的房子,宽敞明亮不说,家具家电应有尽有,这哪里像是个穷人啊。更离谱的是,后来居然爆出她手里有六百万,这么多钱还在那哭穷卖惨,真是让人无语。

《小日子》里的角色也好不到哪去,拿着260万还在那喊生活艰难,这简直就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一下子拿出260万啊?这么多钱放在普通家庭,那可是一笔巨款了,足够改善生活好几年了。

可在剧里,这260万却的资本,整天无病呻吟,抱怨生活不如意。看得观众们直摇头,都在呼吁说能不能接点地气,拍点我们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啊。

《逆行人生》这部剧也没逃过观众的吐槽,里面的富人角色对穷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完全不懂穷人的痛。那些富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给出的所本就不切实际,完全没考虑到穷人的实际需求和困境。

这就好比一个从来没吃过苦的人,在那跟你说吃苦很简单,你能不生气吗?观众们看了都忍不住感叹,这些富人真的是一点都不懂穷人的生活啊,这样的剧情太脱离现实了。

说到演穷人,韩雪在一些剧中的表现也被观众诟病。她总是出演一些看似了解穷人生活的角色,但实际上,她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怎么看都不像个真正的穷人。她的表演没有一点穷人的生活气息,反而更像是在演一个穿着朴素衣服的富家小姐。

这种表演方式真的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穷人,哪有那么优雅高贵啊。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不易,脸上哪有那么光鲜亮丽啊。

相比之下,老戏骨何赛飞的表演就真实多了。在《小巷人家》里,她饰演的农村妇女形象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灰头土脸、袖套油亮,那种生活的痕迹是装不出来的。

何赛飞把穷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从穿着打扮到言行举止,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她在剧中为了家庭辛勤劳作,照顾老人孩子,面对生活的困难,从不抱怨,总是积极乐观地面对。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妇女啊。

说到演农村妇女,闫学晶在《故乡的泥土》里的表演也是一绝。她把农村妇女的形象刻画得太真实了,从穿着打扮到言行举止,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她在剧中为了家庭辛勤劳作,照顾老人孩子,面对生活的困难,从不抱怨,总是积极乐观地面对。

闫学晶的表演,没有一点矫揉造作,她把农村妇女的朴实、善良、坚韧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看到她,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母亲、阿姨,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影视创作本应是反映生活、传递情感的窗口,可现在一些影视剧,为了追求流量和话题,不惜编造离谱的剧情,塑造不真实的人物形象,这不仅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也是对影视艺术的亵渎。

希望以后的影视剧,能多一些像《陌上又花开》《故乡的泥土》这样的作品,少的尬演,让观众看到真正的生活,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观众,让影视作品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价值。

现在的观众都不傻,他们希望看到更真实、更接地气的作品。他们希望看到的是真正的生活,而不是那些虚假的、脱离实际的剧情。观众们纷纷呼吁,能不能拍点我们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啊?

其实,只要用心去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就一定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不需要那些华丽的场景,不需要那些夸张的剧情,只要真实地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就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为了能更好地演绎角色,演员们应该多进行生活体验。比如要演农村妇女,就应该真的去农村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角色,才能把角色演绎得更加真实。

同时,剧组也可以邀请真实的农民参与剧本创作和生活细节指导。他们的经历和感受,才是最真实的素材。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真正反映农村的生活。

除了生活体验,演员们还应该学习一些相关的劳动技能。比如要演农民,就应该学习一下农活。这样在拍摄时,才能做到行云流水,不会显得生疏和做作。

剧组可以在拍摄前,安排演员们跟当地农民学习劳动技能。这不仅能让演员们更好地理解角色,也能让他们对农村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增加真实感,剧组应该尽量实地取景,而不是搭建过于完美的布景。真实的农村环境,才能给观众带来最真实的感受。那些经过岁月洗礼的房屋、家具,才能真正体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

同时,实地取景也能让演员们更好地融入环境,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角色。在真实的环境中,他们的表演也会更加自然和真实。

在拍摄手法上,可以借鉴一些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比如使用手持摄影,或者采用一些生活化的镜头语言。这样能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更有生活感。

同时,也可以在剧中加入一些纪实的元素。比如采访一些真实的农民,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这样不仅能增加真实感,也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农村生活。

在选角时,可以考虑让一些有农村生活背景的演员来演绎相关角色。他们对农村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能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角色。

同时,这些演员的形象和气质也更接近真实的农村人。他们的表演会更加自然和真实,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的代入感。

在前期准备时,剧组应该多收集一些农村生活的实地素材。可以派人去农村生活一段时间,记录下农民的日常生活、劳作方式、语言习惯等。这些素材能为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参考。

同时,也可以收集一些农村的老照片、老物件等。这些都能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还原农村的生活面貌。

在正式播出前,可以让一些农民群众参与试映,并收集他们的意见反馈。他们的感受和建议,能帮助创作者发现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这也是一种尊重观众的表现。只有真正倾听观众的声音,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