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所讲的“既好看,又好吃”这句话所点明的哲学内涵是什么?

仰之亦行之 2025-02-21 20:18:19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早已经在考虑我们这个国家的“选边站队”问题和未来长时期的发展走向问题了。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莫斯科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的大钟刚敲过十二响,毛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乘坐的专列徐徐进站,抵达苏联访问。

在会谈时斯大林再三问毛主席:“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这次我们该做些什么?”

毛主席说:“恐怕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原话翻译后,苏联人都目瞪口呆了,难解其中的深意,斯大林也是一头雾水。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坐在一起难道仅仅是讨论好看、好吃的东西?

毛主席解释说:“所谓好看,就是形式上好看,我们是在做给世界上的人看的;好吃,是要有实际内容。”

在这里,毛主席用唠家常的方式,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鉴订这一重大问题通过颇具中国俗话特点的哲学语言表达出来了。这种既随意又庄重,既幽默诙谐又落落大方的哲学语境是非毛主席这样的哲学大师所难以创设的。

那么毛主席所讲的“既好看,又好吃”这句话所点明的哲学内涵是什么呢?

这就是哲学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例如,在如何区分国家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我们通常所说的国体,指的是国家的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这是国家的内容;我们通常所说的政体,指的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如何组织国家政权机关,这就是国家的形式。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吧,我们国家的内容即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国家的形式即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形式分本质的形式和非本质的形式二种,前者是和内容紧密相关的,后者是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例如,在水的存在和表现方式中,以固体、液体和气体方式存在的水是水的本质存在形式,液体水的流动是其本质的存在形式,而瓶中装的水、洼地里存的水则是水的非本质存在形式。哲学上所讲的形式指的是本质的形式。

我们平常所说的形式主义,比如不深入实际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无关痛痒的几句关心群众的说辞都是无助于改进工作和改善群众生活的非本质的工作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两者互相依存。内容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当然也是形式存在的根据,因为形式没有脱离内容的单独的基质。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不存在无内容的形式,也不存在无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并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形式对内容又有反作用,形式适合内容,就促进内容的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则阻碍内容的发展。比如,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电影、电视等媒体和媒介都是人们现实生活的表现形式。这些媒体和媒介离开人类生活就无所谓存在,而人类生活离开这些媒体和媒介则无从表达。相比而言,电影、电视这类媒体形式更能直观、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自媒体的出现更是使人类生活的表现形式更加直接(老百姓也可以自编自导自演了)、生动和接地气了。

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着差别和矛盾。内容是比较活跃的、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比较不活跃的。一般来说内容总是先发生变化,旧内容逐步变为新内容。原来基本上适合旧内容的形式虽也变化发展,但往往落后于内容的发展,逐渐变得不适合新内容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形式往往落后于内容,这就决定了形式和内容经常处在矛盾之中。但是形式不能长期落后于内容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受内容的制约和决定。世界上没有万古长存的内容,也没有永远不变的形式。内容和形式都要随着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比如京剧这种艺术形式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至民主革命胜利之初的一个长时期内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相较社会形态变革的节奏来说,可以说是大大滞后了。然而,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化时期以后,传统京剧的颓势越来越明显却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现代京剧这种改进的艺术形式一经出现,它似乎又奇迹般地换发出了生机和活力。抛开政治因素不讲,就这种艺术形式对内容的适应性上来讲无异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内容和形式的差别又是相对的。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也就是说一种内容多种形式,一种形式多种内容。比如,人类生活内容的艺术体现形式可以是文学,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美术。同样是美术可以表现人物,可以表现动、植物,也可以表现山、水。

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言,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而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言,经济基础则转化为内容,上层建筑则是其表现形式。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