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他的偶像巴菲特喜欢用内部记分卡来衡量自己,而不是用外部记分卡来驱使自己。
而作者年轻时,是典型的用外部记分卡来驱使自己的人。
那时他还住在喧嚣的纽约,经常被华尔街的噪音包围,于是,常常没有禁住诱惑——
一会儿搬进了更大更豪华的办公室;
一会儿招聘更多的员工为他工作;
每天西装革履地出现……
在外部记分卡的驱动下,他努力想成为大家眼中的光鲜亮丽的“明星”基金经理。
但这个过程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仅费用增加不少,精力也耗费不少。
为表面光鲜付出越多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研究公司分析财报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对减少。
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后面干脆搬去了苏黎世,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离开让他忘记本心的环境,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而不是把自己打造成大家追捧的“偶像”。
·
这跟我这几年的转变有点相似。
我也曾是用外部记分卡驱使自己的人。
我大学刚毕业时,眼皮子比较浅。
看人只看到表面——那时候的我,以为穿着时尚,打扮精致,还经常去高档餐厅喝下午茶的女性,就是成功且富有的精致女孩。
然后我也以这些表面上的光鲜来衡量自己。
哪怕收入不高,我买衣服鞋子也很舍得花钱。
社交软件上,经常可以看到我又吃了哪家网红餐厅,又去那里装13……常常惹来羡慕的眼光。。
现实中的我,每天住在28平方的出租屋里,为欲望上升,工资却迟迟不升而焦虑不堪。
为身边人都买房买车,我却只能继续蜗居在拥挤不堪的小单间而睡不着觉。
·
不仅我如此。
我们喜欢看的那些教你怎么穿衣服更时尚,怎么买东西更精致的人,她们私底下可能也是另一番景象。
朋友的老板,是一个经常在视频里展示自己优雅精致生活的知性女性。
单看视频的话,真的会很羡慕她,很想成为她的样子。
但去她家里一看,我和朋友都再也羡慕不起来了。
这样一个精致的人,原来天天吃着不健康的外卖,住在狭小的“垃圾”堆里(太脏太乱),还常常跑医院看胃病。
用外部记分卡来衡量自己,真的很容易掉进别人给你设定的规则里,还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
这几年,我因为极简和存钱,取关了各种种草号和短视频直播,也有意减少了逛街逛商场。
从喧嚣的世界中,回归至自己的内心,也学会了用内部记分卡来衡量自己。
我现在更在乎吃进去的是健康食物,而不是拍照发朋友圈炫耀我又打卡了哪家餐厅。
我现在更在乎精神层面上的富足,而不是又买了几件不便宜的衣服鞋子。
神奇的是,明明穿着打扮看起来不像大家口中的“精致女孩”,有个朋友来我家吃饭后却说了一句:你活得好精致啊!
更神奇的是,我收获了存款的同时,还收获了内心的平静。
可以说戒掉“精致穷”后,我过上了自以为更好的生活,超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