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刚现身长宁图书馆,揭秘海派滑稽的传奇岁月!

奇妙的月 2025-04-21 02:29:27

在上海这座充满海派风情的城市,海派滑稽艺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文化的宝库之中。它以独特的幽默和贴近生活的表达,深受上海乃至全国观众的喜爱。2月26日那个阳光温柔的下午,长宁区图书馆迎来了一位贵客,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国家非遗项目“独脚戏”传承人王汝刚,他在“海浪花讲坛”上,为大家深情讲述《海派滑稽的前世今生》,带着观众走进了那段充满欢笑与故事的艺术之旅。

当天下午两点,距离讲座开始还有一段时间,长宁区图书馆的多功能厅里早已座无虚席。观众们来自不同年龄层,有头发花白、从小就听着滑稽戏长大的老上海,也有充满朝气、对海派文化满怀好奇的年轻人,他们都怀揣着对海派滑稽艺术的热爱,早早赶来,只为不错过这场文化盛宴。王汝刚一踏入会场,现场瞬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里,满是观众对他的敬重与期待。王汝刚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亲切地问道:“想问问大家,是想听我用上海话讲,还是用普通话讲呢?”这一问,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大家齐声笑着回应:“用上海话!”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讲座正式拉开了帷幕。

王汝刚的讲述,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海派滑稽艺术的历史大门。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经历与深刻的感受,将海派滑稽的前世今生,缓缓道来。“上海滑稽戏,追根溯源,发轫于江浙市井。杭州人杜宝林,本是木鱼店的少爷,却对民间说唱情有独钟,凭借一人一嘴一张报说唱新闻,成为了‘小热昏’的鼻祖……”他的声音抑扬顿挫,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把大家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旧时光。

说起滑稽泰斗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邀请绿杨、张利音等艺术家组建上海大公滑稽剧团时,王汝刚的眼神里满是敬佩之情。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上海滑稽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艺术追求,一直激励着后来人。王汝刚感慨地说:“他们那一代人,对滑稽艺术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为了让滑稽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时光流转,话题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王汝刚回忆起自己和李九松在常熟接替由滑稽泰斗杨华生与绿杨主演的《假夫假妻》演出时,感慨万千。“那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毕竟是接前辈们的班,但也正是那次经历,让我对滑稽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他说,那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成长的机遇,在舞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自己艺术功底的考验,也是对海派滑稽艺术的传承与演绎。

而当谈到2018年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与上海市青艺滑稽剧团合并重组,成立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时,王汝刚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这是上海滑稽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传承和发展海派滑稽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机遇。”在他看来,传承和发展海派滑稽艺术,是每一个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让这门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讲座现场,王汝刚幽默风趣的讲述风格,让整个会场气氛轻松活跃。他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观点,都能引发观众们的热烈讨论和阵阵笑声。他还分享了许多滑稽戏表演中的小技巧和幕后趣事,让观众们对这门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国家非遗项目“独脚戏”传承人,王汝刚深知海派滑稽以及上海话传承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喜欢上海话,多讲上海话,有空也看看上海滑稽戏,这也是对我们这座城市文化的传承。”在他看来,上海话是海派滑稽艺术的灵魂所在,只有保留住这独特的语言魅力,海派滑稽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海派滑稽艺术,从江浙市井的萌芽,到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王汝刚这次在长宁区图书馆的讲座,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分享,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海派滑稽的魅力,也让这门艺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再次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相信在王汝刚等艺术家的努力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海派滑稽艺术一定能够薪火相传,继续为人们带来欢乐和感动,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永远的文化名片。让我们一起期待海派滑稽艺术更加辉煌的明天,期待它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0 阅读:0

奇妙的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