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苏联基本确立了自己的版图和势力范围:16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1956年撤销一个)和中东欧的卫星国。
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都是在二战之前加入的,二战后却没有吸收一个新的成员国加入。
按理说「苏联」这个国家联盟遵循自愿加入和退出的规则,只要是和苏联制度一样就可以加入。
为什么二战后东欧那些实行苏式制度的卫星国不加入联盟呢?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卫星国:「说好听点叫卫星国,说难听点那就是傀儡国。」
以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为首的东欧卫星国,祖上跟俄国多少都有点过节。
特别是波兰,同俄国更是千年世仇。
波兰四次被瓜分都是俄国人干的,二战结束后也是被苏联按着脑袋实施了苏式制度。
其他东欧国家同样如此,二战中苏联军队一路反推到柏林,路过的国家都留下驻军,美其名曰赶走纳粹解放东欧,实则行的是领土占领的事实。
这些东欧国家不会想到,纳粹被赶走了,苏联人却住下了。
因此,二战后这些被苏联“解放”的城市都被迫接受了苏联的红色教育,这些国家的“同志”也在苏联的暗中扶持下建立了政府。
此后苏联又建立了经互会和苏俄华约集团,一个是经济高压政策,一个是军事威慑。
哪个东欧卫星国敢不听苏联老大哥的话?
华约国家部长级以上的职位都要莫斯科点头才敢任命。
解决了卫星国的概念问题,来解答问题本身:为什么苏联不把东欧卫星国纳入版图。
这个问题也可以引申为英国为什么不在19世纪将爱尔兰核心化?美国为什么不把阿、伊吞并?
原因很简单,如果吞并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这个国家就需承担大规模的教育、医疗等投资建设。
这些成本并不低,还需要政府耗费心力来管理,甚至需要给予政治权利,例如选举权等。
更重要的是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和秩序,冒然吞并他国领土会受到外交谴责,甚至被全球孤立。
所以,如果一个地区的投资成本超过了预期收益,通常情况下不会轻易将其正式纳入版图。(除非考虑到历史或地缘政治因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殖民时代,各国纷纷建立殖民地,而不是将其正式纳入版图。
他们更倾向于建立监督政府,以更有效地压榨当地居民,掠夺资源。
美国也深谙这个道理,只会在其军事控制区域内培植力量建立合法政府,以夷制夷,平时给点银子花花就能打发过去。
当地民众闹事也不是我的责任,如果合作政府难以应对,他们就会求助于我,这样我就能名正言顺地出兵镇压刁民了。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方(伊)就会长期驻军,而对于资源贫乏的地方(阿)直接撤军。
因此,这个逻辑是普遍适用的。
苏联的卫星国原本是二战期间苏联反推德国时的占领区域,打着解放别人的旗号行吞并之事,名不正言不顺。
合着你宣称赶走纳粹是为了解放他人,最终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争夺领土,那和德国纳粹有何区别?
此外,这些国家内部民族情绪激动,苏联冒然一口将其吞下可能会引发东欧国家的集体反抗,还会受到全世界的外交孤立。
没有人愿意看到一个从白令海峡一直延伸到东德的庞然大物出现。
当然,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
上述通用逻辑或许适用于全球大部分国家,但苏联不一定适用,东斯拉夫人最不怕的就是谴责和孤立,也不怕东欧人民闹腾,西伯利亚有大片地方可以流放这些人。
至于公民权这种东西,去问问苏联各加盟国有没有。
苏联真正怕的是什么?是二战后建立的新格局和秩序?
不是。
苏联怕的是美国扔在日本的「众生平等器」。
当时苏联还没造出来,斯大林虽然狂野狠辣,但他不蠢。
他明白自己头再铁也扛不住蘑菇云。
因此,他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吞并东欧卫星国的主要原因。
不然凭借东斯拉夫人对土地的执念和遗传自蒙古鞑靼对外扩张的基因,他怎么会放弃东欧的大片土地?
有了上去种种原因,苏联放弃了将他们纳入版图的打算,成立卫星国政府来管理东欧国家,并通过施加压力和手段来实现对卫星国的控制。
因此,二战结束后,东欧的卫星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名义上是独立国家,实际上都是苏联的傀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