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上拥兵20万以上的军阀有哪些人

理科男是个历史小迷弟 2025-03-08 14:58:38

1912年清王朝灭亡后,中华大地上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先是北洋军阀混战,后来是国民党形成的新军阀混战,这里面既有控制数个省的大军阀,也有控制一隅之地的小军阀,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民国时期那些拥有20万以上兵力的军阀。

1、蒋介石

蒋介石崛起于黄埔军校,北伐成功后其声望也达到顶点,通过军阀混战逐渐成为民国的领袖,再经过八年的全面抗战,到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前,他所拥有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包含美械装备的陆军主力、空军及少量海军。此时国民党控制着中国东部、中部及南部主要城市、交通线,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名义上覆盖全国约四分之三的领土,并接收了日本投降后的大量武器装备。

蒋介石

但其军事优势在1947-1949年间迅速瓦解。解放军通过辽沈(1948)、淮海(1948-1949)、平津(1949)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154万精锐,其中美械主力部队损失殆尽。战略失误导致兵力分散固守城市,反被农村根据地包围。同时,通货膨胀失控、官僚腐败加剧、民众支持丧失,加速了军事崩溃。至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国民政府退守台湾,残存约60万军队撤至台澎金马。大陆时期蒋介石集团军队实质已被全歼。

2、东北王张作霖

张作霖是北洋奉系军阀的头头,也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位最高领导。他的奉系集团在1926年达到巅峰,总兵力约40万人,控制东北三省及热河、直隶(河北)、山东等地,并短暂延伸至江苏、安徽。此时他出任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实际掌控北京政权,坐拥沈阳兵工厂等军备体系,配备法制重炮、装甲列车及百余架战机,甚至组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成建制空军。

张作霖

其势力衰落始于1928年。因与日本关东军矛盾激化,张作霖6月4日乘火车返奉时在皇姑屯被炸身亡。继承者张学良同年12月宣布"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附南京国民政府,东北军缩编为30万。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驻防关外的19万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撤入关内。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东北军实施分化整编,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这支曾称雄北方的军事集团已实质消亡。张作霖苦心经营的奉系军阀体系,最终消解于国家统一进程与外部侵略的双重冲击中。

3、西北王冯玉祥

冯玉祥的西北军也曾是势力很庞大的一支力量。西北军巅峰时期出现在1928年北伐胜利后,其西北军总兵力达40余万人,控制陕、甘、宁、豫、鲁等八省区,坐拥潼关至郑州的战略走廊。这支以"基督将军"著称的部队,在1924年北京政变后迅速崛起,通过五原誓师(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成为北伐主力之一。

冯玉祥

中原大战(1930年)成为转折点,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反蒋失败,西北军主力被中央军击溃收编。残部中孙连仲、韩复榘等将领率部投蒋,吉鸿昌等部则加入红军。至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冯系嫡系武装彻底解体。抗日战争期间,原西北军旧部分散于各战区,如张自忠率领的59军血战台儿庄,但已不具独立派系属性。冯玉祥本人1935年后逐渐失去兵权,其苦心经营的军事集团最终消融于国民革命军整编大潮中。

4、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宗仁和白崇禧领导的新桂系也是一支很强的力量,在民国历史上“李白”之所以能够长期与老蒋作对,就是他们拥有的新桂系力量很强。新桂系军事集团在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达到巅峰,总兵力约30万人,核心为李宗仁、白崇禧领导的广西子弟兵。此时控制广西全省及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势力延伸至华北,1930年5月曾短暂占领北平。其军队以山地作战见长,北伐时期作为左路军主力攻克武昌,1929年蒋桂战争后又通过改组省政府重建势力。

李宗仁

抗日战争期间,桂系部队参与台儿庄会战等重大战役,但逐步被国民政府整编为第五战区部队。1946年国共内战时,新桂系仍保有7个军约20万兵力,控制安徽、广西等长江中游区域。1949年渡江战役后,白崇禧指挥的20余万部队在衡宝战役(1949年10月)遭四野歼灭4.7万精锐,剩余兵力在广西战役中溃散。12月14日,解放军攻克中越边境要塞镇南关,白崇禧残部3万人逃入越南,这支纵横民国三十年的军事集团就此覆灭。

5、东南王孙传芳

孙传芳是北洋后期直系军阀首领,曾坐拥东南五省,被称为东南王。孙传芳军事集团的巅峰时期在1925-1926年,总兵力约20万人,核心为五省联军(浙、闽、苏、皖、赣),控制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其势力源于1924年江浙战争中击败齐燮元,次年自封五省联军总司令,坐拥上海财税与江南兵工厂,配备日式山炮、重机枪等先进装备,并组建装甲列车部队。

孙传芳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孙传芳联奉对抗国民革命军,但在南昌战役(1926年9-11月)和龙潭战役(1927年8月)中主力尽失。蒋介石采取分化策略,策动浙江陈仪、安徽陈调元等部倒戈,致其防线崩溃。至1927年底,孙传芳残部5万余人退入山东投靠张作霖,最终在1928年二次北伐的滦河会战中被白崇禧全歼。其本人逃亡东北,1935年在天津居士林被施剑翘刺杀。

6、吴佩孚

吴佩孚也是北洋后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他的势力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前达到巅峰,总兵力约20万人,控制豫、鄂、湘、直隶及陕南地区,掌握京汉铁路沿线要地。作为直系军阀核心,其第三师精锐装备德式山炮、马克沁机枪,并在洛阳建立兵工基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胜利后,他实际掌控北洋政府,推行"武力统一"政策。

吴佩孚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倒戈,导致直系惨败,吴佩孚率残部2万退至长江流域。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其主力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被叶挺独立团击溃,嫡系靳云鹗等部相继叛离。1927年5月,张发奎率北伐军攻占河南,吴佩孚残部彻底瓦解,仅剩卫队逃入四川托庇杨森。

7、四川王刘湘

刘湘是川军名义上的领袖,他这个领袖也是经过多年的川军内战得来的。刘湘集团在1935年统一四川时达到巅峰,总兵力约20万人,装备迫击炮200余门、机枪1500挺,实际控制川东、川南81县及重庆,通过"四川善后督办公署"掌握全省军政。其嫡系部队以潘文华、唐式遵、王陵基三个主力师为核心,吸纳袍哥武装形成独特军事体系。

刘湘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率川军出川抗日,所部整编为第23集团军等部队,参与淞沪、徐州会战。1938年刘湘病逝汉口,蒋介石借机分化川军,将原部拆分为王陵基、杨森等集团,逐步纳入中央军序列。解放战争中,残余川军部队如郭汝瑰第72军在宜宾起义(1949年12月),杨森第20军于重庆战役溃散,潘文华部在成都战役投诚。

8、阎锡山

阎锡山是晋系首领,长期盘踞山西,其军事集团的巅峰时期在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其晋绥军总兵力达25万人,联合冯玉祥等反蒋势力时联军超60万,控制山西全境及河北、绥远、平津等地。凭借太原兵工厂自产火炮、冲锋枪,形成独立军工体系,山西十年建设时期(1925-1935)更夯实了经济基础。

阎锡山

中原大战失败后,晋绥军缩编为10万人退守山西。抗日战争期间与中共既合作又摩擦,保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名义。1945年后,阎锡山收编日军残部重组部队,至1948年太原战役前仍有13万守军。1948年10月徐向前率华北野战军发起太原战役,采用坑道爆破战术逐层突破防线。1949年4月24日城破,守军孙楚、王靖国部8.4万人被歼,梁化之等五百军官集体自杀。阎锡山提前飞逃台湾,其经营38年的军事集团彻底覆灭,山西全境解放。

9、曹锟

曹锟是北洋直系首领,曾担任过民国的大总统,巅峰时期在1923年贿选总统前后,其直系军队总兵力约25万人,核心为吴佩孚第三师等精锐,控制直隶(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四省及京畿要地。通过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击败张作霖后,曹锟完全掌控北洋政府,在保定设立大本营,配备德式克虏伯火炮、英制维克斯机枪等先进装备。

曹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倒戈,导致直系溃败。吴佩孚主力在山海关决战中遭奉军迂回包抄,10万部队被歼,剩余兵力在天津杨村被国民军缴械。曹锟本人遭囚禁,直系残部分裂为靳云鹗、孙传芳等派系。至1927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南京时,直系余部或被收编、或投靠奉系,曹锟彻底退出军政舞台。

10、段祺瑞

段祺瑞是北洋皖系首领,曾担任过民国的总理,巅峰时期在1918年担任国务总理期间,其皖系嫡系部队约15万人,联合奉系张作霖等势力时总兵力超30万,控制安徽、山东、浙江、福建及京畿地区。凭借参战军名义获得日本装备支持,掌握汉阳兵工厂等资源,通过"武力统一"政策压制南方革命势力。

段祺瑞

1920年直皖战争成为转折点,段祺瑞徐树铮组建的边防军主力在涿州、高碑店战役中被直奉联军击溃,三日损失4万精锐,飞机、重炮等先进装备尽失。战败后皖系主力被吴佩孚收编,残余卢永祥部在1924年江浙战争中被孙传芳歼灭。段祺瑞虽于1924年冯玉祥政变后短暂复出任临时执政,但已无实际军权。至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彻底下野,其军事体系完全瓦解。

小结:

除了上述所说的10位以外,民国历史上还有其他的军阀拥兵超过20万,如云南王龙云巅峰时期拥有滇军20万,南天王陈济棠巅峰时期拥有粤军25万,唐生智巅峰时期拥有湘军20万。除了他们以外,四川的杨森、刘文辉、西北的四马等都曾拥兵自重。不过他们大部分都被老蒋给消灭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均被我军打败,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2 阅读: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