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平坟开始了,坟墓消失成耕地,老百姓能坦然接受吗

飞飞看情绪价值 2024-12-26 03:44:34

在农村老家,有一种传统,那就是“入土为安”,祖祖辈辈讲究个“厚养薄葬”,把逝去的亲人埋在自家的地里,既能寄托哀思,又能守护着逝者的灵魂。可最近,农村平坟的风潮起来了,坟墓要变成耕地,这事儿让不少乡亲们犯了难。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坟头儿消失之后,老百姓能不能坦然接受。

话说这平坟运动,其实是响应国家政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效益的大好事。咱东北话讲,就是“合理利用土地,给活人腾地儿”。可这事儿一落到实处,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首先,这坟头儿可是老辈儿留下来的,有的一家老小的骨头都埋在这片土地上。平了坟,就意味着要和逝去的亲人“搬家”。这感情上,老百姓哪儿能一下子接受得了呢?就好比,你住的房子要拆了,你心里能不犯合计吗?

再者,平坟之后,这些地要变成耕地。可农村的耕地,本身就紧张,这平坟又能增加多少耕地呢?有些乡亲们觉得,这事儿有点“兴师动众”,意义不大。

可话又说回来,这平坟运动也不是没有好处。首先,它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以前,农村里的坟头儿四处都是,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平了坟,村里的环境整洁了,土地资源也得到合理利用。

其次,这平坟运动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坟墓变成耕地,意味着可以种更多的庄稼,增加粮食产量。长远来看,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但要让老百姓坦然接受,还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如何妥善安置逝者的骨灰?如何让乡亲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个变化?这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在农村,有一种说法,叫做“风水宝地”。意思是说,好的墓地能保佑后代兴旺发达。这其实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农村,这种说法深入人心,要让大家改变观念,接受平坟,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咱们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地方的经验。比如,有些地方在平坟过程中,设立了骨灰堂,将逝者的骨灰统一存放,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有些地方,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将墓地迁移到公墓,既满足了农民的情感需求,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总之,农村平坟运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涉及到农民的情感、习俗和利益。要让老百姓坦然接受,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既要有科学的规划,又要有人文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农村的发展带来实惠。

说到幽默风趣,咱们再来举个例子。在农村,有句俗语:“人死了,债也死了。”意思是说,人死后,所有的债务都会一笔勾销。这其实也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说法。但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农民朋友们,要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摒弃封建迷信,正确对待生死。

最后,咱们还得说说,这平坟运动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个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的平坟运动顺利进行,让土地得到合理利用,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村平坟开始了,坟墓消失成耕地,老百姓能不能坦然接受,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和教育。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项政策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实惠。

0 阅读:6

飞飞看情绪价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