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时代,网红如流星般划过天际,转瞬即逝。然而,有一个名字,却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她,就是李子柒。
三年多的时光,悄然流逝。曾经,李子柒的停更让无数人感到惋惜和不舍。在那个喧嚣的网络世界里,人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了不断追逐新的热点和潮流。而李子柒的视频,就像是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浮躁的心灵深处。她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乡村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慰藉。
李子柒的回归,如同平地惊雷,瞬间搅动了全网风云。她的一条漆器视频作品,正式宣布了自己的归来。那精美的漆器,承载着古老智慧和独特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中国,用漆历史已有八千多年,《山海经》中将漆木写作柒木,其中寓意,不可小觑。李子柒以她独特的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一古老的工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停更的三年里,李子柒一刻也没有闲下来。她走访了 20 多个省市,拜访了 100 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她不再仅仅是为了学习技术,更是为了倾听他们的故事。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让人敬佩不已。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够停下脚步,去倾听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呢?李子柒做到了,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归来后的李子柒,仅凭一条视频,就在抖音、微博、快手三大平台一夜涨粉达 383.5 万,播放量更是惊人地突破了 1.2 亿。在海外平台上,她的粉丝量也不减反增,累计涨粉数超过 500 万。这一成绩,再次证明了她的影响力和魅力。央视新闻评价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人民网赞赏她:“李子柒向世界打开了美丽中国的一扇窗口,是对外文化传播中值得研究的样本。” 人民日报夸赞她:“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是李子柒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无数的赞誉,都源于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乡村田园生活” 的爆红,让不少人对这个赛道跃跃欲试。在李子柒停摆的这三年里,“田园风” 创作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试图复刻李子柒的成功。然而,无论是什么程度的模仿,“李子柒” 三个字始终无法被超越。
因为她坚信 “慢工出细活”,在互联网的快文化时代,李子柒的账号平均一个月才会出现一条新视频。为了还原一床蚕丝被的制作过程,需要先从养蚕的步骤开始;为了展现一颗种子从播种到结果,需要记录下它长达一年半载的生长周期。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品质的追求,使得她的视频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质感和深度。而现在的 “类李子柒” 们,往往急于求成,追求高频率的更新和流量,却忽略了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对待非遗文化的真诚,也是李子柒独特性的重要体现。就拿这次复出的第一个作品「漆器」来说,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初次接触生漆后,李子柒身上就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但她从不觉得难过。令她崩溃的,是首次制漆的失败。然而,经过老师的开导和指导,她又收拾好心情,重整旗鼓,重头开始,花了三个月时间,呈现出了 “紫气东来”。这种全心投入、以赤子之心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感染着每一个看客。
诚然,李子柒的视频也曾遭到过各种质疑,例如 “刻意摆拍”、“脱离实际乡村生活” 等。但她的岁月静好,正是她区别于其他农村土味博主的地方。当李子柒身穿精美长袍,眺望云海的那一刻,“诗和远方” 有了具象化的显现。这对于困顿在城市中,为了生活不得不卷生卷死的打工人来说,是一种感官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慰藉。
在这个功利浮躁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抓住三分钟成名的机会,期待有朝一日爆火,然后赚得盆满钵满。短视频如日中天的这些年,短短两三天,互联网就能制造出一个千万粉丝级别的网红。他们转头去开直播,吆喝着 “123,上链接”,可亲亲热热地喊着家人们,可又有多少会把手机屏幕前的看客当家人朋友呢?而李子柒却不卖货,她状告微念也是为了要拿回IP的绝对控制权,不受任何资本利益的胁迫,专注输出自己想呈现的优质内容。这种真和诚,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宝贵。
李子柒的回归,不仅仅是一个网红的复出,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回归。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如今这个摩擦升级、戾气变重的时代,李子柒的慢和静,让步履匆匆的过客放慢了脚步,短暂地畅想起未来美好的模样。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欢迎回归,李子柒!愿你继续用你的镜头,记录下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愿你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学会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