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近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俄新社记者就美官员提议中方出兵乌克兰维和提问,外交部回应干脆。
近期国际局势复杂,美国在俄乌问题上动作不断。先是美国重量级参议员马尔科·鲁比奥一系列言行引发关注。鲁比奥在社交账号发言提到“俄罗斯是全球性大国”,这一表述少见地从美国政界高层传出,被俄罗斯媒体放在头版头条,对长期受国际压力和经济制裁的俄罗斯来说,是一种认可和鼓舞。
鲁比奥还对欧洲方面提醒,无论怎么看俄罗斯,都得和他们打交道,传递出西方内部对俄态度需务实,不能只是对抗的信息。这背后或许有美国对当前国际环境的考量,也算是对欧洲盟友的一次提示。
特朗普(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在一些声明用词上也有变化。美国官员在G7声明中没使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字眼,北约也调整了相关用词。这种措辞的改变,似乎在为重新认识和定义俄乌冲突做铺垫,有可能为俄罗斯重回主流国际社会打开一扇门。
而美国在俄乌问题上还有其他操作,之前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团在欧洲和乌克兰代表缺席的情况下,于沙特举行会晤。美国国务卿(注:原文存在信息错误,鲁比奥不是国务卿)鲁比奥在会后表示,会谈将为两国合作提供“绝佳机会”,美俄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但几个小时后,鲁比奥又在和欧洲外交官通话时说,这次会谈只是试探俄罗斯政府对达成和平协议是否有诚意的第一步。
普京和特朗普(资料图)
鲁比奥还在电话里跟欧洲盟友保证,特朗普政府没打算把和俄罗斯达成的双边协议条款强加到乌克兰和欧洲头上,并且除非俄罗斯行为有明显改变,否则美国不会解除对俄制裁,不过如果俄罗斯按美国期望行动,不排除有限放宽部分制裁。
从这些举动看,美国在俄乌问题上态度摇摆,行动复杂。一方面对俄罗斯示好,传递关系缓和信号;另一方面又安抚欧洲盟友,试图稳住和欧洲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官员提议在乌克兰停火时,派遣包括中国和巴西等非欧洲国家军事人员的外国维和部队,想让中方出兵参与其中。美国这一做法背后的意图值得分析。
美国一直以来在国际事务中有着自己的地缘政治考量。从特朗普时期就频频对俄罗斯示好,比如特朗普曾邀请俄罗斯重返G7,但普京保持克制,拒绝了邀请,还表示不会轻易和特朗普会面,除非能获得更多实际利益。普京这种冷静,或许和他之前被西方“骗过”的经历有关。
而美国现在想让中方出兵乌克兰维和,有可能是想把中国拉进俄乌问题的漩涡。美国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打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节奏,或者转移国际舆论对美国一些行为的关注。也有可能是想利用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推动美国自己在俄乌问题上的某些目标。
普京(资料图)
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保持着清醒和独立。中国外交部在回应俄新社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对假设性的问题不作评论”,这简短的4个字,态度鲜明。中国深知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一直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集团。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一贯公正,在多个场合重申过。中国明白各国之间的利益纠葛,不会轻易被美国的提议所左右。在国际政治博弈中,中国能冷静客观地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做出明智决策。
再说回乌克兰,美国这些一系列动作,不禁让人怀疑,泽连斯基领导的乌克兰是否被美国抛弃了呢?美国在和俄罗斯接触示好,调整对俄态度,还想把中国拉进俄乌问题,却没怎么考虑乌克兰的立场和利益。
美国之前一直给乌克兰提供支持,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在美国的这些行为,似乎在表明美国更关注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乌克兰的稳定和发展考虑。
欧洲方面在这次事件中也处于比较微妙的位置。鲁比奥提醒欧洲要务实对待俄罗斯,欧洲国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经济下滑、难民潮、恐怖主义等。欧洲需要在和俄罗斯的关系以及和美国的同盟关系之间找到平衡。
法国总统马克龙就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乌克兰和欧洲安全问题。马克龙还表示,法国及其合作伙伴希望乌克兰实现持久和平,会和乌克兰站在一起,还打算在访美行程中说服特朗普,让其明白美国战略利益和欧洲盟友一致。
国际政治就像一盘复杂的棋局,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博弈。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一系列操作,中国的清醒应对,欧洲的微妙处境,以及乌克兰的未来走向,都值得持续关注。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每个国家都需要保持清醒和独立的判断,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好自身利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后续局势如何演变,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真的不想和恶魔强盗打交道,中国只想和朋友交接,其他一切兔谈,善与恶对等相对,这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