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丁盛是四野将领,他曾在衡宝战役中堵截白崇禧的桂系部队,对歼灭钢七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丁盛也由此成为四野名将。建国后,丁盛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更是指挥了对印自卫反击战,为保卫主权与领土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

1968年,丁盛被调到广州军区,担任了军区副司令员,黄永胜离开广州军区后,他接替黄永胜的职务,担任了广州军区司令员。1973年,丁盛响应号召,与时任南京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对调,前往南京军区,担任了南京军区的司令员。不过,1977年,丁盛却被免除了职务,并被安置在南京。

在南京期间,丁盛每月发放150元的生活费,虽然钱不少,但对他这种级别的人来说,迎来送往比较多,因此丁盛过得捉襟见肘,幸亏他的老部下也时常接济他,丁盛不至于过得太窘迫。不过,唯一不方便的就是丁盛的孩子都在广州,他的身边没有子女陪伴。

1990年,这一年,丁盛已经77岁,他还居住在南京,此时的丁盛已经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了,在南京生活多有不便,因此丁盛想回广州安度晚年。不过,丁盛毕竟犯了错误,还被开除了党籍,他是被上级安置在南京的,因此不能轻易离开这里。为此丁盛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说自己行将就木,希望晚年能与儿女团聚,特申请到广州安度晚年。

写好这份报告后,丁盛找人把报告交给了聂荣臻元帅,当时聂元帅已经91岁,他非常理解丁盛的心情,但聂元帅在1987年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所以他就把这份报告转给了刘华清将军。刘华清将军当时担任的是军委副主席的职务,接到这份报告后,他非常重视丁盛的请求,把这份报告批改了当时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于永波将军。

于永波将军是四野出身的将领,前面我们说了,丁盛也是四野名将,算是于永波将军的前辈,因此于永波将军非常重视丁盛将军的问题。虽然丁盛犯了错误,但在革命时期他毕竟立下过赫赫战功,而且丁盛将军也没有特殊要求,只是想与儿女团聚,想安度晚年,这对一个即将八十岁的老人来说甚至都不算是请求,因此于永波将军很快就批准了这份报告,丁盛将军也了却心愿,回到广州安度晚年。

回广州后,广州军区对这位老首长非常照顾,按照师级待遇安置了丁盛将军,每月给他发放生活费,并给他分配了一套四居室的房子。晚年的丁盛在广州过得非常开心,只是有一件烦心事,那就是自己的党籍始终没有恢复。

丁盛曾经数次为自己的党籍奔波,不过都杳无音信,他曾经说,虽然开除了我的党籍,但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党员,党不要我没关系,我一直拥护党。1999年,丁盛在广州病逝,因为已经被开除党籍,所以举办追悼会时,上级部门不让家属在将军的名字后面加上“同志”二字,同时也不允许称呼丁盛为“老红军”,最终家属举办追悼会时,在丁盛将军的名字后门加上了“老人”两个字,追悼会就变成了“丁盛老人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