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这首《如果有来生》是三毛写给自己的诗歌,她向往自由与远方,追求灵魂的栖息地,是世人眼中不可多得的奇女子,她的一切都令人着迷想要探究,其中包括她的爱情。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像是童话故事一般美好有趣,如果说荷西是拯救三毛灵魂的摆渡者,那么三毛于荷西而言是一枚开心果,独特又烂漫。
他们在撒哈拉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成为无数人追寻的梦。
但在美好故事的背后,人们不知道撒哈拉也能带来贫瘠与荒凉,三毛的真实生活是住在垃圾堆旁,日用品靠捡,形同乞丐,除了爱情一无所有。
自闭症的童年
《撒哈拉的故事》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句话认识了三毛,也从这句话开始向往撒哈拉。
初读这句话时,笔者认为三毛是个擅长写情诗的女子,但细细了解发现,她的人生充满神奇的色彩,她的个性独特有魅力,是人世间不可多得的自由灵魂。
三毛原名陈懋平,出生于重庆,幼年时随父母移居台湾,因为名字中的“懋”太过难写,三毛总学不会其中的笔画,于是自动省略“懋”字不写,久而久之,名字变成了“陈平”。
三毛的童年与普通人不一样,她经历了长达七年的自闭。
自闭的原因来源于学校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偏见,使她在课堂上总想逃跑,有时还因为太过紧张突然晕倒,导致三毛对学校的恐惧达到了极限。
好在父母及时了解情况,为她办了退学手续。
回到家中的三毛,经常一个人静静阅读《红楼梦》,父母发现她喜欢阅读名著与诗词,便给她买了各种书籍,还请了家庭教师让她在家学习。
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三毛逐渐走出阴霾,多年的学习使她精通西班牙语,擅长绘画,对文学有独到的见解。
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三毛发表了一篇名为《惑》的文章,这是三毛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第一次被认可使三毛十分喜悦,她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无疾而终的初恋
脱离自闭后的三毛重新进入校园学习,重新融入集体生活的她觉得周围一切都是新鲜的,尤其是在如花似玉的年纪,三毛的内心开始期待一场浪漫的邂逅。
满身才气的三毛自然是喜欢有才华的人,学院里一位阳光帅气的学长俘获了她的芳心。
恰好,学长梁光明也在心里偷偷暗恋三毛,两人吐露心声后,便开始了甜蜜的热恋。
在外人看来,三毛与梁光明的爱情单纯而美好,让周围人十分羡慕。
但是,享受过爱情甜蜜滋味的三毛,开始担心两人的感情会变质,她时常害怕梁光明会离开自己,或者有人抢走他,想来想去三毛决定用婚姻绑住自己的心上人。
好不容易等到毕业,三毛立马向梁光明提出结婚,可梁光明的意愿是想先立业再成家。
三毛听到后认为是梁光明不愿意与她结婚,心里有气,隔三差五地与他争吵。
也许是太年轻,当年的三毛不懂得克制自己的脾气,也不明白爱是需要包容和理解的,她只是一昧地想要把他绑在身边,栓在一起,借此安抚缺乏安全感的内心。
但是,梁光明并没有注意到三毛的真实想法,两人关系越来越僵,原本让人羡慕的一对情侣却突然分道扬镳。
三毛与梁光明的爱情,终究在半道上夭折,这段爱情只开了花没有结果。
未婚夫离世
为了治好这段感情留下的伤痛,三毛决定前往西班牙马德里留学。
但没想到的是,在这里碰她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
三毛与荷西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圣诞节里。
当时西班牙的圣诞节有一个说法,节日晚上出去碰到的第一个异性一定要拥抱他,三毛觉得这个风俗甚是有趣,于是兴致勃勃的梳妆打扮准备出门试试。
当她穿着精心挑选的衣服化着漂亮的妆来到雪地上奔跑时,一眼就“撞入”了荷西的心里,荷西觉得自己从未见过如此动人的姑娘,像是一个精灵般闯入心扉。
见过三毛的荷西再也忘不了,想着办法靠近她。
但此时的三毛只是将他当做自己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个,没有放在心上。
而后面对荷西的告白,三毛像是哄孩子般让他六年后再来找自己,然后让他在这期间不要与自己说话,不要靠近自己,荷西听到后却是乖乖照办,再也没有打扰过三毛。
这段小小的插曲没有在三毛的生活里激起任何水花,很快她便忘掉了,开始新的生活。
三毛走走停停,留连世界各处的繁华。
她行走得越久,心里越感到孤独,渴望陪伴的她从未放弃过爱情的希望。
当她遇到一位德国教授时,她感受到爱情如火如荼的来了,两人郎才女貌十分登对。
三毛在接受德国教师的求婚后,便打算步入梦寐以求的婚姻生活。
正当三毛回到台湾把自己要结婚的幸福与家人分享时,谁知上天剥夺了她的幸福,三毛被告知未婚夫不幸心肌梗塞突然离世,受不了这个噩耗打击的三毛哭得昏死过去。
很长一段时间,三毛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渴望幸福的平凡人,但是兜兜转转多次,幸福就像一条滑溜溜的鱼,怎么抓也抓不住。
一生挚爱“荷西”
受了打击的三毛,又回到马德里疗伤。
这一次,她又遇到了荷西。
六年的时间使荷西成长为一个极具魅力的男人,但是他对三毛的感情始终如一日。
三毛根本没有想到多年过去,荷西对自己的感情还是如此执着,在感情中屡次碰壁的三毛,终于在荷西的深情下沦陷了。
有了荷西的陪伴,三毛变得阳光开朗许多,于是脑中有了一些大胆的想法。
于是,三毛告诉荷西,自己想去撒哈拉沙漠生活。
此前,三毛从未去过撒哈拉,她只是从杂志上看到的第一眼便知道自己属于那里,仿佛她的灵魂已经到达过,对那充满向往。
荷西爱三毛,三毛说什么都愿意尽力满足。
她说想去撒哈拉,那他便陪她去浪迹天涯。
书中的撒哈拉是广阔无垠,神秘无边的,象征着自由和远方,但是真正了解过它的人才能知道,撒哈拉也贫瘠、荒凉,它远没有中原富庶、人烟稠密。
在三毛到达撒哈拉之前,荷西已经在那等待了三个月,为的是提前找好工作和住处。
然而,她与荷西的住处就是在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旁,尽管这个垃圾场散发出难闻的臭味,影响三毛写作,但是三毛仍旧把这个家称为她与荷西爱的小窝,充满幸福与温暖。
也许,常人无法理解三毛的决定,可在她看来,心灵上的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她在撒哈拉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快乐,荷西与撒哈拉带给她的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宝贵时光。
虽然,荷西为了工作经常不在家,三毛就只能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但她从来没有丧气,总能在这一毛不拔之地创造出欢乐。
撒哈拉一年四季都缺水,想要用水只能去很远的地方担水,三毛也不矫情,拿起扁担和水桶就独自把水担回来。
撒哈拉的生活贫穷,仅靠荷西微薄的工资是很难过上富足的生活,于是日常用品没有了,三毛就去垃圾堆里捡。
这在撒哈拉是很常见的事情,有时候三毛看中垃圾堆里的某样东西,还会同别人争抢,用自己假装出来的泼辣吓跑别人,然后再拿着战利品兴高采烈的走回屋子。
荷西对于三毛的表现,只能宠溺地竖起大拇指,他夸赞三毛是整个撒哈拉最能干的人了,两人在撒哈拉过着简单,容易满足的生活。
三毛把自己从垃圾堆搜罗到的宝贝用来布置家里,在她的巧手下,原本一无是处的小屋,逐渐有了家的温馨。
家里没有床,三毛就问别人要了些木板,自己与荷西动手搭床。
等他们把床搭好后才知道,这些木板是别人做棺材用的,三毛与荷西只是相视大笑,丝毫没有忌讳。
撒哈拉的生活又枯燥又苦,三毛就在苦中作乐,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垃圾堆中寻宝,她觉得自己像一个探险家,每找到一个有用的东西就能兴奋很久。
于她而言,寻宝是一件再有意思不过的事情了。
三毛这样的女子,像是人世间的,又不像是人世间的。
她与荷西的爱情,无关金钱物质,她只要单纯毫无介质的爱,不图荷西的香车宝马,他们在撒哈拉过着自由、无人打扰的简单生活。
幸福最终逝去
本以为两人会一直这样幸福下去,但突如其来的厄运席卷了这对神仙眷侣。
荷西在一场事故中不幸身亡,得到消息的三毛如遭到雷击,她根本想不到上天再一次夺走了她的幸福。
没有荷西的三毛,像是没有翅膀的鸟儿一样,不能自由自在地快乐飞翔,它只能落在地面悲伤的哀鸣。
原本属于她和荷西的撒哈拉,如今只剩下她一人,往日的幸福历历在目,三毛承受不住,不愿再回忆,离开了撒哈拉,从此撒哈拉再也不是幸福的天堂。
心灵没有归属到哪都是流浪,三毛四处流浪,可她怎么也无法改变心中的痛苦,反而走得越远心里越孤单。
1991年1月,心灵疲惫的三毛在台湾医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落下帷幕。
生命于三毛而言,是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她来时像一棵树,青翠有韧劲,去时像一阵风,轻轻飘过无可追寻。
《撒哈拉的故事》中有一句话:“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味道,才不枉费我来人间走一遭。”
就像她和荷西的爱情,贫穷困难也不曾阻挡她的热情,依旧爱得轰轰烈烈,就算到头来什么也不剩,但她肯定是不后悔的,不后悔来人间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