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年10月31日在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生了一男孩,他的母亲怀他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这个孩子便是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王阳明!
能够在我们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思想家不多,王阳明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曾说,王阳明的心学其实是一个新的学说,无奈在中国从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天下的读书人渐渐只认儒家,其它的学说全部被抨击,于是王阳明不得不把这个学说归入儒家学说下的一个分支,这才能让他的学说得到其他读书人的认同。而他学说中最著名的一句恐怕大家都非常之熟悉:知行合一。
大明王朝的亮点并不多,王阳明的“阳明心学”可算是一大亮点,其学术思想传遍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他弟子众多,世人称为“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如《王文成公全书》,全书行墨间有俊爽之气。郭沫若曾说:“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他在中国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如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的东乡平八郎在1905 年回到了日本本土,此时他已经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作为大明王朝一代鸿儒的王阳明除了学识渊博外还深谙武事,有「大明军神」之美誉,其六世祖王纲便是文武全才,并在大明国师刘伯温的举荐下被朱元璋重用任命为兵部郎中。后来,王纲在平息潮州变乱后,回京復命的路上,被海盗杀害,他儿子王彦达没钱给买棺材,只能缝羊皮包裹父亲遗体归葬于乡。而朱元璋对此竟然漠不关心。因而,王彦达回了老家余姚后归隐起来并留下遗言,要子孙世代以耕读为业,不要作官。但读书人的理想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于是书读多了后到王阳明父亲这代已经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而王阳明则超越了其父亲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宁王势大,而由于正德皇帝也就是前几天所说的朱厚照比较好战,马上再次御驾亲征,无奈亲征军队只行军四天便传来王阳明大捷俘获宁王的消息,此次平乱王阳明只用了35天,由于王阳明的军事能力也可见一斑。
余秋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