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战略突围联手中俄,特朗普中东棋局遭重挫

刘思琪聊国际 2025-03-13 19:42:18

波斯湾的炮火硝烟中,中俄伊三国战舰破浪前行,展开代号“海上纽带”的联合军演。 与此同时,德黑兰突然宣布将核问题谈判桌搬至北京,这场外交与军事的同步转向,彻底撕碎了美国精心编织的制裁罗网。 当伊朗总统强硬回击“美军威胁不过是纸老虎”时,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战略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溃败。

阿曼湾海域近日出现的钢铁洪流,标志着中东安全架构的历史性转折。 中俄主力驱逐舰与伊朗新型护卫舰组成特混编队,在霍尔木兹海峡至印度洋的黄金水道上展开反恐、反海盗联合作战演练。 军事专家指出,该演习区域覆盖全球30%原油运输通道,三国首次实现雷达数据共享与指挥系统互联,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战略突破。

伊朗海军司令汉扎迪在旗舰甲板宣布,此次合作将升级为年度机制化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参演的中国导弹驱逐舰刚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俄方则派出太平洋舰队精锐,地缘政治信号不言而喻——任何封锁波斯湾的企图都将面对三大军事强权的联合反制。

正当联合军演吸引全球目光时,德黑兰悄然启动外交核爆。 伊朗副外长携最高领袖授权文件直飞北京,与中俄举行闭门三方会谈。 此举打破二十年来伊核问题必由欧美主导的潜规则,首次将谈判主场移至非西方国家。 知情人士透露,新方案包含绕过美元结算的核能合作框架,以及联合反制单边制裁的协调机制。

此次战略转向直接冲击美国外交布局。 此前特朗普多次宣称“伊朗除了投降别无选择”,甚至放出军事打击风声。 但德黑兰用行动证明,当谈判桌上出现中俄两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白宫挥舞的制裁大棒已丧失威慑效力。

伊朗总统莱希的强硬转变令外界意外。 这位曾被西方贴上“温和派”标签的领导人,在德黑兰大学演讲中痛陈:“我们曾给过和平协议机会,换来的却是无人机暗杀与石油禁运。 ”其执政团队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石油出口量反增35%,亚洲市场份额突破历史峰值。

政治分析师认为,改革派的战略觉醒源于三大现实:美国冻结的百亿美元海外资产至今未解封; 欧盟所谓“贸易结算机制”形同虚设; 以色列越境空袭频率不降反升。 当莱希将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文本拍在议会讲台时,全场起立掌声宣告着德黑兰共识,向东看才是破局关键。

面对伊朗的绝地反击,华盛顿的恫吓显得苍白无力。 五角大楼虽紧急调遣航母战斗群赴波斯湾,但军事记录显示,该舰队始终徘徊在伊朗导弹射程之外。 曾叫嚣“两周抹平伊朗核设施”的特朗普,如今被媒体抓拍到手写纸条上的“不要战争”备忘。

这场外交溃败正在撕裂美国中东阵营。 阿联酋突然宣布退出美军主导的“海上联合巡逻”,沙特王储办公室删除多条涉伊强硬表态,就连以色列摩萨德也罕见承认“军事选项代价过高”。 曾在特朗普图书《交易的艺术》中吹嘘的施压策略,此刻成为国际政治课堂的反面教材。

当北京会谈的闭门灯光熄灭时,世界见证的不仅是伊核问题主导权的转移,更是单极霸权的加速瓦解。 伊朗在波斯湾划出的那道钢铁防线,或许正是百年变局中最醒目的界碑。

1 阅读:56

刘思琪聊国际

简介:国际动态72小时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