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总面积1421.43平方千米。 2023年,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1%。
四川彭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2年,1998年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开发区,2022年起代管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四川彭州工业园区既是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成都市“建圈强链”的战略支撑。

发展现状与环境分析:
区位突出。四川彭州工业园及代管区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整体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成渝核心,处于成德绵经济区中心、成渝经济区发展轴的西北区域合作中心以及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其中,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地处彭州市,位于成都市西北部,与成都中心城区仅一江之隔,通过19公里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和6公里的高架快速,20分钟左右可直达成都三环,依托成都二绕、三绕等高速公路,可快速通达成都全域;代管区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区位于彭州市北部,地处隆丰街道,距彭州市区10千米、成都市区40千米、成都双流国际机场55千米。

交通发达。以园区为核心,对外衔接高速、铁路,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高速方面,有成万高速公路、成阿高速公路、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通过高速可直达成都各区县以及绵阳、阿坝等省内各市州,衔接西南高速网;快速路方面,有石化大道、牡丹大道、彭州市三环路、成彭快速通道连接成都市,向北以川西环线和彭什快速通道连接绵阳、阿坝等区域,衔接川内主要快速干道;铁路方面,有成彭快铁、成汶铁路衔接西南铁路网。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及代管区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地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整体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境内河川纵横,降雨充沛,水能蕴藏丰富,电力充沛;环境优良,城市有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7.4%。

本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含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及其代管园区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四川彭州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包括北片区、南片区,规划面积共计5.38平方公里。其中,北片区东至成绵复线,南至青灌铁路,西至迎宾路、贤清路,北至天府东路、新泰路,面积3.61平方公里;南片区东至成绵复线,南至南三环路,西至迎宾路、贤清路,北至青灌铁路为界,面积1.77平方公里。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东至隆丰街道双河村、岚锦村梅子泉,西至丹景山镇杉柏村前方院,南至隆丰街道九龙村、集贤村纬四路,北至丹景山镇杉柏村、隆丰街道双河村兰家埝,规划面积7.56平方公里。


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发展定位与目标:
总体定位为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健康研发制造基地、中国家纺服装名城、全国重要的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基地。
——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健康研发制造基地。立足四川彭州工业园中医药特色产业优势基础,抢抓中医药传承创新机遇,聚焦中药成品、中药衍生品、中药加工设备、中医诊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重制造、强研发”计划,推动建圈强链工程,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将园区打造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中医药健康研发制造基地。
——极具品牌影响力的中国家纺服装名城。紧紧抓住成都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遇,积极放大四川彭州工业园区现有家纺服装企业生产、经营、品牌优势,充分整合全省产业、市场、要素资源,持续承接全国和成都轻工纺织产业转移,鼓励促进传统工业流水线向定制化、个性化生产转型创新,不断推进知名产品、知名企业品牌成长,将园区打造成极具品牌影响力的中国家纺服装名城。
——全国重要的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成都市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按照绿色园区、智慧园区的整体发展思路,用好特色载体资源、石油化工基础和环境容量优势,从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出发和西南市场所需出发,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绿色低碳(氢能)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筑牢利益链的“三链协同”,推动产业园不断向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2022年
2027年
发展实效
营业收入总量
亿元
27.97
60
税收收入总量
亿元
1.86
3.7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亿元
11.12
20.12
“四上”企业数总量
个
12
18
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数总量
个
3
5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营业收入的比重
%
15
30
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园区营业收入的比例
%
1.2
2.5
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数总量
个
3
5
协调发展
亩均营业收入
万元/亩
550
620
亩均税收
万元/亩
24
28
亩均投资
万元/亩
310
340
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营业收入比重
%
31
35
绿色发展
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
吨标煤/万元
—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单位营业收入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
开放发展
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总量
亿元
12
20
实际利用外资总量
万美元
100
200
进出口总额
亿元
6.12
8.2
共享发展
期末从业人员数总量
人
1500
3200
应付职工薪酬及福利总量
元
150000
350000
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量
万元
2000
5000
生产性服务机构总量
个
2
4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构建“一心两轴两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包括创新服务中心、产业发展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北片区和家纺服装产业南片区。

重点产业发展:
中医药健康产业:构建全链式产业体系,推动多元突破。
专栏1 四川彭州工业园区中医药健康产业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额
项目内容
1
合成生物学天然产物研发与生产基地项目
30亿元
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约200亩 (一期100亩,二期100亩)。项目一期拟规划建设质管研发综合楼、多功能提取厂房、甜菊糖苷提取厂房、阿洛酮糖提取厂房及仓库、生活楼等配套设施;项目二期 拟规划建设研发生产车间、制剂厂房及仓库。项目一期建成投运后,预计年产甜菊糖苷500吨、阿洛酮糖 20000吨、辅酶 Q10 100吨; 效益预期:实现年产值7亿元以上,年税收5500万元以上。
2
儿童用药及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
建设现代中药制剂提取车间、研发及生产中心、办公场地等配套设施,包括片剂、颗粒剂、丸剂、 胶囊剂、糖浆剂、搽剂等产品生产线;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5亿元以上, 实现税收5000万元以上。
3
现代中药研发制造总部基地项目
30亿元
由四川医产、鲲鹏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其中医产占股51%,鲲鹏占股49%,项目总投资30亿元,拟选址500亩,建设涵盖多品种多剂型生产线、OEM工厂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中药超级工厂,有效打破物理空间限制和产业上下游界限,为国内中医药企业提供从产品工艺开发、注册申报、规模化生产、贸易流通、销售推广的全方位服务,促进资本、产业、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4
宏济堂贵细手工丸剂研发生产基地
2亿元
拟租用标准厂房5000平方米,建设安宫牛黄丸等手工丸剂生产线4条、办公区、仓库等配套设施。预计全面达产后销售收入达10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
5
博科医美产业园项目
10亿元
拟新增建设用地100亩,建设医美健康产业基地,涵盖医美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6
四川中医药职业教育院校项目
12
一期投资建设四川中医药职业教育中高职学院,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设教学楼、实训楼、综合服务楼、学术交流中心、职业培训与鉴定中心、图书馆、信息中心、体育场馆、学生宿舍、师生生活教学配套用房;二期投资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
7
川贝母直服中药饮片生产项目
1
建设符合GMP要求的现代中药饮片生产车间、科研检验中心、仓储中心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设施。
8
大健康养生膳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30
项目一期拟建设大健康养生膳食研发生产基地,主要包括养生膳食研发中心、养生药膳生产加工中心、分拣包装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成果展示馆、办公楼及其他综合配套设施;项目二期拟建设功能性食品和保健食品等大健康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主要包括企业总部大楼、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研发和生产车间、智能物料配送中心及配套设施。
9
中药原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3
一期建设现代中药制剂研发平台和生物药研发中 心,包括中药制剂研发实验室、生物细胞反应器培养车间、生物技术实验室、检测试剂生产线、办公场地等配套设施;二期拟新增用地,建设现代中药及生物药制剂研发制造基地,实现中药复方新药土藤草颗粒产业化。
10
植物蛋白肽系列饮品研发生产项目
2
建设研发实验室、生产车间 (一条植物肽提取生产线,一条植物果蔬压榨生产线,一条口服液生产线,一条马口铁罐生产线, 两条 NFC 无菌灌装生产线) 、仓储中心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设施。
家纺服装产业:以转型创新为动力,提高品牌影响力。
专栏2 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家纺服装产业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额
项目内容
1
服装产业基地
5亿元
主要生产包括运动服装、服装及相关配件、童装、时尚休闲等多品类产品。
2
非织造布产业用纺织品项目
2亿元
围绕原材料供应、加工、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领域,规划非织造布产业用纺织品项目
3
软体家居及配套产业项目
3亿元
软体家居及配套产业,软体沙发、智能功能沙发及床垫等家具产业链产品的生产
4
寝饰家纺生产项目
2亿元
布艺、皮艺、皮布结合的中、日、韩、美、欧等风格制造及其相关配套环节生产
5
医用纺织品生产项目
1亿元
项目购置成都强达建材机械厂,改造厂区部分厂房,用于建 设医用纺织品生产线、货物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绿色低碳产业。
专栏3 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额
项目内容
1
天奈科技西部生产基地项目
50亿元
利用四川石化乙烯、丙烯建设年产10万吨导电浆料及1万吨碳纳米管生产基地,主要应用于主要应用在动力电池领域。
2
奥克新材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
31.5亿元
利用四川石化的工业尾气(二氧化碳约2.57万吨/年)和环氧乙烷(约2.5万吨/年),建设一套碳酸酯装置,包含碳酸乙烯酯(EC)单元、碳酸二甲酯(DMC)单元、乙二醇(EG)单元、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单元。
3
正杰西部总部及聚酯树脂新材料项目
5.2亿元
1.设立正杰西部总部,涵盖供应链中心、市场运营中心、管理中心和结算中心职能,服务国内西南、西北市场,并辐射中亚、中欧等地区;2.利用园区企业昱泰产品新戊二醇,建设8万吨/年聚酯树脂生产线、原料成品仓库及相关公辅配套设施。
4
蜀光科技可循环利用润滑油脂生产基地项目
4亿元
利用四川石化加氢裂化尾油和加氢裂化重油生产2万吨HW09水/油、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3万吨HW08废矿物油再生利用以及3万吨润滑油、2万吨润滑脂。
5
奥莱特无碱速凝剂及轨道交通专用高性能减水剂西南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5.3亿元
建设西南地区区域总部,研发及生产基地。利用四川奥克化学有限公司聚醚生产5万吨/年轨道交通专用高性能减水剂和15万吨/年无碱液体速凝剂并投资建设20万吨生产装置。
6
华能彭州水电解制氢科技创新示范项目
1.07亿元
开展水电解制氢科技创新示范,建立13MW大型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实现制-储-充氢一体化示范;同步开展高性能、大规模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
7
天顺保利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项目
10.37亿元
一期建设500吨/年高性能工程塑料装置,二期建设2000吨/年高性能工程塑料装置。
8
佳化化学烷氧基化物项目
5亿元
利用四川石化环氧乙烷生产15万吨/年环保助剂系列、聚醚及胺类化学品一系列的烷氧基化物
土地利用布局:
四川彭州工业园区属于彭州中心城区,其城镇开发边界内城市建设用地522.37公顷,占总用地比例97.09%。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等,其中规划工业用地111.9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1.44 %。
非城市建设用地15.64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6.60公顷,独立建设用地0.04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0.19公顷。非建设用地8.81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1.63%,其中水域0.95公顷,农林用地7.85公顷。

招商引资:
实施项目引领工程,聚焦招引提效,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库,储备重要产业项目。
实施链式招商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进行精准招商,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
对外贸易:
扩大贸易对外开放,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加强与其他经济区的合作。
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依托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势。
加强市域外部合作,建设高效分工、特色鲜明的产业协同发展局面。
加强市域资源协调,积极参与成都市的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强市域内和区域合作。
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
实施产业创新驱动工程,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实施平台载体助力工程,完善孵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创业苗圃等。
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建立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
完善园区协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创新跨区合作管理机制。
综合承载能力与营商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能源、公服基础设施等。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质量,建设产业信息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