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孩子们能好好上学读书,将来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的移民搬迁小区居民家里,女主人闵外麦说出自己的愿望。
闵外麦家所在的石榴家苑小区位于洮河畔。屋外寒气凛冽,屋内暖意融融,装修时尚的客厅清新敞亮。透过明净的窗玻璃,远山如黛,直入眼帘,别有一番景致。蛇年新春来临之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深入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洮河沿线达板镇的东乡洮河经济带,进行实地走访,感受山乡新面貌、新气象。
走着就能去上学
闵外麦家是一个东乡族家庭,家里有公婆、闵外麦和丈夫、孩子们,三代同堂,一家人过得幸福、和睦。
“搬到移民小区里最大的好处是孩子们上学、看病方便,学校就在小区旁边,走着就能去上学!”谈起搬到小区的感受,公公何一布拉深有感触。
过去,闵外麦一家住在东乡县龙泉镇河湾村,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学校离家里有几公里山路,大人要每天骑摩托车接送孩子上学。山里的发展条件也非常有限,闵外麦一家有30多亩山地,平时种些小麦、玉米、洋芋,基本靠天吃饭。
临夏州作为全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地区之一,曾经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曾是东乡当年贫困的写照。
为了彻底改变生活在东乡偏僻山区群众的贫困面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2019年,由中铁二十一局承建的东乡沿洮河经济带脱贫易地搬迁开发项目开始实施,该项目包括住宅、学校、医院、市政、水利等内容,在克服时间紧、施工地段特殊情况等困难的情况下,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达板模式、达板速度”。
2021年,移民小区相关项目的建设顺利完成。这次易地搬迁项目,让何一布拉一家搬到了现在的小区。
“这个房子质量不错,搬来时我自己做装修,搬到这所新房子总共花了6万多元!”何一布拉说。
50多岁的何一布拉身体不错,平时他仍然会去打工,儿子在东乡县的一个二手车市场上班,一家人已经非常适应新环境的生活。
家门口找到好工作
冬日的达板镇车来车往格外热闹,一座座鳞次栉比的住宅楼、学校、医院、产业园矗立在古老的洮河边上,俨然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很有现代化气息的小城镇。
“几年前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达板镇只有大片的田野和零零散散的几户人家。现在这里有居民小区,店铺、宾馆也很多,变化太大了!”2019年来到东乡工作时,中铁二十一局员工周祖辉还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今,他已经是该局东乡项目部的一名技术骨干。他见证了达板镇几年来的变化。
据了解,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东乡县沿洮河经济带相关项目一期工程7个地块、55栋住宅楼的生态移民搬迁及棚户区改造已经全部完成。同时,学校、医院、幼儿园以及市政道路、易地扶贫产业园一期(现属于东乡县经济开发区)等配套项目均已投入使用。
在东乡县经济开发区的一家食品企业,记者见到了正在上班的东乡族女工马发土麦。马发土麦家以前在东乡县陈家湾乡马脊梁村,易地搬迁让他们从山区搬到了现在居住的达板镇凤凰山社区。
“我是2021年来公司上班的,我的岗位是高温灌装,主要负责维护设备的运行,作为车间班长,我每个月收入4000元左右。”马发土麦说。
马发土麦学历不高,前些年曾在外省的电子厂打过工。易地搬迁来到达坂镇后,这里的工业园区有企业,马发土麦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这让她感到很惊喜。
“我们家孩子多,以前家里困难上不了学,吃亏都吃亏在没有文化上了。我要在这里好好干,让孩子好好学习!”马发土麦对记者说。
据了解,该产业园目前入驻68家企业,包括食品、纺织、高新企业、光伏设备等企业,直接吸纳就业3000多人,其中女工占大部分。马发土麦所在的甘肃回香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地方特色食品的股份制企业,该公司有100多名员工,女工占到80%。
“目前,达板镇安置区的群众已经基本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今后,我们将深化社区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丰富社区文化活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向社区居民的转变与融合,增强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同时,我们将着眼于融入兰州半小时经济圈,把达坂镇建成宜居、宜游、宜业和工业产业发展区和乡村振兴样板区。”达板镇镇长马进成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责编/陈晓冰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