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官员究竟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下班才是真的要了老命

霜降诗行 2025-02-22 15:37:05

想必不少朋友在看电视剧时会留意到,清朝朝堂上经常是皇帝在教训大臣,大臣们一个个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所以说在清朝上朝可真是件高风险的事儿。但其实,对清朝的官员来讲,下班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呢。

清朝的官员们在上朝前,一般都不敢轻易吃早饭。因为清朝的早朝主要是官员们向皇帝汇报工作,还有皇帝提问题。早朝时间不确定,短的话可能2个小时就结束,长的话能拖上整整1天,不过大多时候都是4个小时左右。

因为早朝时间很长,而且氛围很严肃,皇帝坐在高高的位子上,所以大部分官员都得跪着,有的甚至还得在大殿外面挨风吹日晒。

如果清朝官员在上朝前吃得太饱,就容易想上厕所。但宫里规矩特别多,要是因为急着上厕所打乱了早朝的秩序,那官员可就惨了,说不定还会连累到家里人。所以,他们通常在早朝前不吃早饭,有的还会嘴里含着人参来提神。

交通情况很糟糕。根据老资料,清朝时候上朝大概是在现在早上的5点钟左右。跟现在上班打卡不同,清朝的官员得在凌晨四点前就到皇宫,要不然要是因为哪个官员迟到了,导致早朝没法准时开始,那迟到的官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以前交通没现在这么方便,大臣们上早朝得提前好几个小时从家里动身。三品以上的大官能坐车骑马去,剩下的官员就只能步行了。遇到下雨下雪的天儿,只能赶紧走快点儿,要不就该耽误早朝了。能去上早朝的官员大多都上了岁数,要还是靠走路去,这一两个小时的路程,可真是要了他们的老命。清朝的大臣们去上早朝时,天还没亮透呢。因为皇宫里头不让有亮火,所以他们只能摸着黑往宫里赶,有时候运气差的,不小心就掉进护城河里淹死了。三德子喊了句“退朝”,官员们心惊胆战地结束了早上的朝会。

这个时候,你或许觉得清朝的官员们能松口气,回家歇着了,但其实还早着呢。早上的朝会和工作忙完,只不过是熬过了艰难的上半场,而那更加难熬的下半场,才刚刚拉开序幕。电视剧《康熙大帝》里头,李光地被调到京城,康熙就认真地跟他说,京城这地方啥人都有,你可得守住自己,别被带坏了。最后,为人正直的李光地没有站在明相和索相任何一边,结果反被明珠和索尔图联手冤枉,渐渐地失去了康熙的信任,最终被贬到彭台,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恽毓鼎写的《澄斋日记》里头,细细讲了清朝官员下班后怎么处关系。他们维护官场关系的方法多种多样,简单的像请个安、跪个拜,复杂的就得各种拉关系、走后门,反正一天到晚都得提心吊胆的。《范进中举》这个故事里,范进考中的那天,当地大名鼎鼎的张乡绅立马就来道喜了,还带着礼物来表示祝贺,这官场上的人情往来真是明显得很。想要在官场站稳脚跟,那些官员下班后也不得不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应酬。

饭桌上的人五花八门,有同事、老师学生、老乡、亲戚朋友这些;时间也不固定,有的是中午来,有的是晚上到,还有的酒席能从早上一直喝到半夜。饭局种类特别多,常见的有同事间的接风送行饭,高雅点的就是诗社兴趣聚会;天气冷了就来个暖身饭局,天气热了就搞个消夏聚餐。啥时候都离不开酒,没啥事儿也能组个局。

恽毓鼎在他的《澄斋日记》里头写了两次快赶上“满月酒”的事儿,就是说有两个月,他每个月都参加了21回宴席。他自己都在日记里头嘀咕,说这些天应酬太多,晚上都睡不好,整个人累得不行。得说一下,恽毓鼎只是个记录历史的官员,这工作没啥油水。而且他很自律,不太喜欢交际应酬。他在日记里经常写“这几天应酬太多,累得不行”,还老拒绝喝酒的聚会。

很明显,那些身份高、权力大又爱喝酒的人,在酒局里肯定喝得更猛,这样一来,怎么可能不消耗体力,怎么可能不觉得累呢?恽毓鼎在《澄斋日记》里头直叹自己本想安心读书,图个清静深远,可一年四季老在酒桌上忙来忙去,累得身心交瘁,心里不踏实,晚上连觉都睡不好。要是再不管住自己,那十几年念书的功夫怕是要被那些小人给糟蹋了。咱们正年轻呢,大好时光都耗在这些酒局应酬上了,真是太不值当了。

挺有意思的是,恽毓鼎曾有个大计划:从戊戌年新年那天开始,他要给自己定些规矩,让生活变得简单点儿,尽量少去不必要的酒宴,多读些好书来提升自己。可没想到,计划才实施第二天,他就连着参加了两场酒席,喝得酩酊大醉,结果第三天皇帝祭祀这样重要的事情都给耽误了。

恽毓鼎的日记里,常提到因酒局缠身没法做事、没法看书,感到特别累的情况。官员们整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忙着参加各种酒宴,哪里还有空和精力去干工作、搞事业呢?许多没完没了、没啥意义的喝酒聚会占用了大部分官员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忙得团团转,实在受不了。虽然有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心里挺犯愁,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咱们读一读曾国藩的日记,就能发现,年轻时候的曾国藩在京城,也经常参加各种饭局,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虽然他后来突然明白了,接受了别人的建议,不再瞎忙活那些无用的社交,下定决心重新开始,慢慢改掉了追逐名利的习惯,但就算他自己做到了清清白白,也没办法扭转官场上的那些坏风气。

恽毓鼎的日记里写了很多他去见别人的事儿,像“去见城外的客人”“早上起来去城里城外拜访老师、考官,还有阅卷的老师,还顺便去看了钟英”“进城去见朋友”这些。他的日记里几乎每天都有记录他去见谁,还有要去哪些地方拜访。

古代人特别讲究礼节,不光是平时亲朋好友互相串串门,到了春节、端午、中秋这些节日,还有父母的生日,都得去看望爸妈、岳父岳母和老师。为了官运亨通,还得去拜见上司和同事,平日里的人际关系也得维护好。

村里有人办寿宴、祠堂祭祖或者亲戚家的孩子们结婚,这些场合都得去走动走动。清朝那会儿,当官的要是去参加这样的宴席,能给主人家长脸,就算自己不太乐意,主办方也会一次次上门诚恳邀请的。

清朝的官员们下班之后都忙着交际和四处奔走,我猜这多半是因为他们想努力保住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稳定官职。

有一段1902年,也就是光绪28年拍的视频,里面放的是清朝官员平时见面打招呼的样子。这段影像拍下了法国总领事方苏雅去探望云贵总督丁振铎的情景。从里头能清楚地瞧见清朝官员的衣裳打扮,还有他们见面打招呼的规矩。通过这个录像,咱们能清楚地看到那时候官员们碰面时如何拱手行礼,还有官员外出时那排场等历史小细节。从照片里看得出来,清朝的那些官员都穿着官服,排好队等着方苏雅来。要是碰上大夏天,他们还穿着这身官服互相串门,那火辣辣的太阳可真让人心里头热得受不了。

照片里,除了云南总督和方苏雅笑得挺开心,站在总督府门口排队的那些官员,一个个脸上都显得呆呆的,挺没办法的样子。虽然这种拜访按理说该在清朝官员工作期间进行,但这种日常的拜访礼仪,清朝官员们早就习以为常了。时间久了,不少官员的身体都出现了问题。恽毓鼎在他的日记里多次提到,自己感冒发烧、整夜睡不着、没精打采,半夜还忽冷忽热,因为接待的客人太多,坐得腰疼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在日记里,恽毓鼎写到他对那些拜访感到特别头疼,但又不好意思拒绝。

他的故事就像是很多官员的一个小小写照,平时忙公务的时间还没用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多。他梦寐以求的那种逍遥自在、与山水为伴的日子,如今只能在梦里出现了。总的来说,清朝的大臣们在上朝前得好好准备,下朝后又得忙着参加各种酒席和拜访。这些下班后的活动都挺累人的,精神和身体都得付出代价。要想在别人面前风光,哪有不吃点苦头的道理,但有时想想,这些苦头真的非得吃吗?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