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黄埔军校,半部民国史

UC直播紫砂陶瓷 2024-09-14 17:56:28

一座黄埔军校,半部民国史。根据相关统计,从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有20万黄埔学子前赴后继走上战场,却只有1万人看到了日本投降。黄埔军校是当时国内最顶尖的军事学校,为抗战培养了许多优秀将领。我党十大元帅之中的林彪、徐帅就曾出身黄埔,开国大将陈赓也是黄埔一期的优秀毕业生,而周总理,徐元帅以及叶帅都曾在黄埔军校任职。蒋介石就曾对四期的学生代表郭化若同志非常欣赏,曾多次向其抛出橄榄枝,却均遭到了拒绝。

郭化若,1905年出生于福建福州。此时的清政府还未灭亡,与西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了巨额的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底层百姓在压迫中艰难生存。因此郭化若同志的童年最常见到的是父亲紧锁的眉头,听到的是母亲不住的叹息。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宣布终结。然而百姓等来的却并不是安居乐业,而是新的压迫、是军阀混战。这一切都对郭化若同志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立誓要亲自站起来拯救中国,拯救受苦的同胞。

1925年,郭化若同志得知了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毅然奔赴广州参加选拔考试,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四期的学生。进入名校后,郭化若同志也并未松懈,功课十分优秀,还因为作业整洁受到了蒋介石的关注。1926年举行的毕业典礼上,郭化若同志以第一名的成绩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而他的同期同学有后来的开国元帅林彪,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等,能在如此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可见郭实力强悍。蒋介石自然起了爱才之心,邀请郭化若同志担任自己的秘书,却遭到了拒绝。

郭化若同志刚刚考入军校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我党的一些领导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职,周总理是政治部主任,徐帅与叶帅是教官。这使得共产主义思想在黄埔军校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莘莘学子,郭化若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来军校之前,郭化若就曾浅浅的接触过共产主义,来军校后更是加深了认识。郭化若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他的理想主义,是唯一可以拯救中国人民的思想,所以他毅然选择跟随我党的脚步。1926年从军校毕业后,郭化若同志进入了军队,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因此郭化若同志也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开始屠杀共产党人,这让郭化若同志看清了国民党的本质,对其深恶痛绝。

也在这一年,郭化若同志受党组织委派前往苏联炮兵学校进修。为了更好地学习,他刻苦自学了俄语。郭化若同志虽然身在苏联,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我党的情况。当毛主席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消息传到苏联后,郭化若同志立即向学校申请退学回国,但由于郭化若同志的成绩十分优异,校方领导不忍心其中途放弃,曾多次进行劝说,但都挡不住郭化若同志那颗拳拳爱国之心。最终,领导的忍痛通过了郭化若的申请。

1929年,郭化若同志回国后直奔井冈山,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那个时代的伟人——毛主席。相比当时国民党的人才济济,早期的共产党人显得有点“可怜”。因为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队伍,大多数的成员大字不识,因此像郭化若同志这样的“留洋”高材生十分受重视,直接被任命为第二纵队参谋长。

郭化若同志成为参谋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马上要召开的会议中,找到当前军队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这个任务也是毛主席对郭化若同志的考验。接到任务后,郭化若同志白天就深入军队,与士兵谈话,晚上撰写报告。花费了几天时间,郭化若同志给毛主席提交了一份数万字的报告。

由于报告中描述的内容太过于直白,很多人都担心会影响部队的团结。但毛主席却对这份报告给予了高度认可,并且按照郭化若同志的方案进行部队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从此,郭化若同志就成为了毛主席最信任的高级参谋之一。郭化若同志后来身兼数职,既是参谋,又是老师,还要写书,1937年因劳累过度晕厥在讲台上,被党中央召回延安修养。抗日战争结束后,郭化若同志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国后,郭化若同志仍旧军队中担任要职,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十年动荡期间,郭化若同志也受到了冲击,1973年才被重新启用。1985年因身体原因郭化若同志被迫离职休养。1995年11月26人因病抢救无效,91岁的郭化若同志在北京逝世。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