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战以来,美国凭借未受战火摧残的本土优势,通过军火贸易与科技吸纳(如接收德国各领域科学家)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通过经济制裁、军事干预和意识形态输出,构建了以自身为核心的“单极世界”。但其霸权主义行径——如频繁发动战争(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经济掠夺和长臂管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不满与反抗。
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加剧、国际信誉受损,其“世界警察”角色愈发力不从心。军事专家张召忠指出,美国的衰落并非单纯的国力衰退,而是全球权力格局重新洗牌的信号。
若这一“稳定器”失效,世界或将陷入更复杂的动荡期,尤其是俄罗斯与日本两大国家的潜在失控风险,可能成为新秩序的颠覆性变量。
俄罗斯:挣脱枷锁的军事巨兽
俄罗斯作为苏联遗产的主要继承者,始终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其庞大的核武库(约5000枚核弹头)、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如“匕首”“锆石”)及成熟的军工体系,使其军事实力稳居全球第二。然而,美国主导的西方制裁长期压制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如能源出口受限),迫使其在战略上保持克制。
一旦美国衰落,俄罗斯将迎来三大机遇:一是能源与资源的全面释放:俄罗斯坐拥全球13%的石油储量和18%的天然气储量,能源出口的畅通可迅速提振经济,为军事扩张提供资金。
二是地缘影响力的扩张:中东、东欧等地区长期受美俄博弈影响,若美国退出,俄罗斯可能通过军事合作(如叙利亚驻军)或能源绑定,重塑地区秩序。
三是领土野心的复苏:从克里米亚到乌东四州的“公投入俄”,俄罗斯对领土的执念显露无疑。张召忠警告,失去美国制衡后,其“新沙皇式”扩张或成为常态。
历史证明,俄罗斯的崛起往往伴随强权外交与军事冒险。若其成为新超级大国,全球可能重回“大国对抗”的冷战模式。
日本:蛰伏的军国主义幽灵
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在美国的监管下实现了经济与科技的复兴,但其军事野心始终未被根除。张召忠强调,日本的危险性在于其“隐忍”与“爆发”的双重性:
一是军事力量的暗渡陈仓:日本已建造7艘“准航母”(如“出云级”),采购105架F-35隐身战机,并储备大量核原料(可制造千枚核弹),其军费开支连续十年增长,2023年达GDP的2%。
二是历史修正主义的蔓延:日本教科书长期美化侵略历史,淡化南京大屠杀与慰安妇问题,右翼势力更将原子弹袭击包装为“受害叙事”,为军国主义复活提供舆论基础。
三是地缘野心的释放:一旦摆脱《和平宪法》与美国的束缚,日本可能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化对钓鱼岛、南海甚至台海局势的干预,甚至与俄罗斯争夺远东主导权。
日本的战略目标不仅是区域霸权,更是全球话语权的争夺。张召忠指出,若其与俄罗斯因利益冲突爆发直接对抗(如北方四岛争端),亚洲乃至世界将面临新一轮热战风险。
全球格局的重构:多极混乱还是新秩序诞生?
美国的衰落不会自动带来和平,反而可能引发“权力真空综合征”。比如中东、东欧、亚太等地的局部矛盾(如伊朗核问题)可能因失去外部压制而激化。
除俄日外,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也可能趁机扩大影响力,形成多极混战局面。
欧盟或加速独立防务建设,东盟可能在中美博弈中进一步“选边站”,全球供应链与贸易规则面临重塑。
张召忠认为,短期内世界将经历“秩序崩塌—力量重组—新平衡建立”的阵痛期。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若俄走向冲突,则可能重演20世纪的战争悲剧。
霸权更迭的启示
历史反复证明,没有永恒的霸主,只有永恒的博弈。美国的衰落未必是世界的福音,俄日的失控更可能是灾难的前奏。全球各国需以史为鉴,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找动态平衡,而非将希望寄托于某一强权的存续。唯有如此,人类方能避免重蹈“霸权兴衰—战争循环”的覆辙。
美国倒下了,中俄就失去了共同的敌人自然就走不到一块了。
日本鬼子的军国主义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经常在中国周边国家兴风作浪挑衅我国的安全!
想为主子争什么,想它一直霸下去
必须全力否定二战前所有不平等条约,中国领土主权按照尼布楚条约的范围,外蒙必收复,台湾必回来,外蒙古教育参照内蒙,台湾教育参照福建,并合为福建省。
若现在没有美国,日本也翻不了身,亚洲国家会注定它的
中美俄处在一个微妙的关系,都不希望对方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