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遭印度吞并警示邻国,一旦本土民族失去主导,必将导致国家覆亡

维达说 2023-05-23 22:28:29

我对中国边境之事极为关注,尤其是对中印边境更为关注,因为中国的陆上边界与周边国家大都划定,而与印度约2000公里的漫长边界至今仍未达成任何协定,尚属未定状态。两个大国漫长的边界没有竖立任何界桩,没有一条明确的界线标明双方的国界到哪里为止,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因为这意味着双方的军队必须互相顶住,互相顶住的军队之间会形成一道实际控制线,这道线就成了临时的界线,1962年中印之间爆发的边境战争,就证明了这种临时界线的危险性。目前中印实控边界线大致分为三部分,东段藏南地区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中段则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西段阿克赛钦与拉达克是沿着喀喇昆仑山脉走向。其实之所以说大致,主要是在尼泊尔与西藏亚东之间,还有一段与前锡金王国的边界。

喜马拉雅山下的锡金王国

前锡金王国,即锡金邦,如今是印度的一个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谷地,全境西、北、东三面被高山围绕,如马蹄形,东部是栋基亚山,西部以辛加利山与尼泊尔为界,海拔超过1500米,最高峰为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锡金面积7096平方公里,全境都处在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支流蒂斯达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处在南亚夏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3000毫米至4000毫米,森林密布。

锡金第一大城市甘托克

锡金总人口约72.57万人,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及南部,民族主要包括尼泊尔移民(占人口70%)、菩提亚人(即锡金族,占16%)、雷布察族人(占13%)、藏族人等。其中雷布察人原为藏族分支,是锡金最早的定居者,而菩提亚人也系中国藏族后裔,据说他们是松赞干布在643年援助尼泊尔国王纳伦德拉复位的士兵,后来滞留在尼泊尔繁衍生息后形成,目前总人口已超百万,主要分布在不丹、尼泊尔、锡金、克什米尔等地。

图为19世纪末锡金大吉岭的各民族,从左至右依次为雷布察人、尼泊尔人、菩提亚人。

至于尼泊尔移民,则是在19世纪锡金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出于开发需要被英殖当局大量迁入到锡金南部后形成的。锡金的历史记载非常有限,在中国古籍被称为哲孟雄,在1642年锡金王国建立前,曾长期是吐蕃帝国的一部分,后来在清朝驱逐和硕特汗国在拉萨的势力后,哲孟雄成为是西藏的藩属国。

到了18世纪下半叶,居于今尼泊尔境内的廓尔喀部族势力崛起,并于1787年入侵锡金,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前者扩大战果甚至一度占领了后藏并洗劫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当时的清朝乾隆帝先后两次用兵,最后由福康安和海兰察统率清军于1791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追击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郊。廓尔喀国王随即请降,从此尼泊尔成为中国的藩属,这就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件。

廓尔喀曾先后三次入侵中国西藏:乾隆年间有两次,咸丰年间一次。其中,1791年的第二次入侵影响最大。

锡金王国国小民弱,但地理位置格外重要,屡次被不丹、尼泊尔垂涎,之所以能存国长达333年,经历12任君主,离不开中国西藏的支持。《清史稿》记载:“哲孟雄部,位于西藏西南,为唐古特屏籓。自五世达赖以来,因其崇信黄教,归达赖喇嘛管辖。”廓尔喀人被逐出锡金后,楚布南嘉于1793年从西藏归国,成为第七代国王。

锡金末代公主库库拉

同时,锡金王室也一直保持与西藏贵族通婚的传统,比如锡金第一任末代王后桑吉德西,便来自西藏桑颇家族,被誉为锡金最美王后,其父亲正是解放军少将桑颇·才旺仁增,还有锡金末代公主库库拉与西藏的彭康家族长子江孜宗本通婚。正是这种密切关系,锡金王国得以在中国西藏的庇护下多次化险为夷。

“大吉岭红茶”原产中国福建,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进茶种和工人,在大吉岭高原种植成功。

锡金的沦陷从大吉岭红茶开始

这种太平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1835年殖民印度的英国人为了传习制茶方法开始侵入锡金的大吉岭地区,之后便有了享誉世界的大吉岭红茶,而且在英国殖民者扶持下,印度的茶叶产量很快追上了中国。但对英国来说,大吉岭并非全部,锡金的更高价值在于,它是南亚通往西藏的要道,控制了锡金也就打开入藏通道。于是1861年出兵占领了锡金,1887年锡金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人以雷打不动的“下午茶”和复杂的饮茶礼仪著称,他们对红茶的迷恋远远超过了咖啡。

一年后英国人着手入侵西藏,清廷妥协退让,在1890年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并着手划定中国和锡金的边界。之后英国人开始大量迁徙到尼泊尔人到锡金南部砍伐森林,开垦稻田。此举极大稀释了锡金的本土人口比例,缩减了锡金王室的控制范围,为锡金日后被吞并瓦解埋下隐患。

1918年一战结束后,英国国力遭到很大削弱,同时南亚各地的民族意识觉醒,开始出现独立运动,于是英国便将锡金政权奉还第11任锡金国王塔希南嘉,于是1922年锡金成为英属印度的土邦之一。但随着1947年印度从英国治下独立,并以英帝国继任者自居,便强逼锡金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扶持受印度领导的国大党。

图中间是第11任锡金国王塔希南嘉,右边是后来的第12任国王巴登顿珠南嘉

1963年巴登顿珠南嘉与美国人霍普·库克举办婚礼,轰动全球,图为锡金末代国王与他的美国王后。

1949年印度更是直接派兵进驻锡金,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之后又马不停蹄的签订了《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将锡金确定为印度的“保护国”,对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进行全面控制。1963年,奉行亲印的塔希南嘉国王去世,末代国王巴登顿珠南嘉登基后,开始寻求锡金独立自主。但此时作为锡金本土人的锡金王室已经边缘化,外来的尼泊尔族裔占比超过了70%。

再加上当时美苏冷战,印度作为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是美苏争相拉拢的对象,同时尽管中国在1962年的边境反击战中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中印两国传统的边界线,击破了印度膨胀的大国梦,但也受制于恶劣的国际环境,难以给予有力支持。于是在外部环境不给力,自身又弱小无力的情况下,锡金王室走向了穷途。

锡金首府甘托克街头

印度警察监视下的锡金喇嘛

之后1968年锡金爆发反印度示威,随后演变成全国性动荡,1975年印度军队解散末代国王的宫廷卫队,先将其软禁后又废黜。同年在印度的操控下,锡金举行全民公投,通过了加入印度的决议,锡金正式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对此当年我方发布声明:“绝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非法兼并,并坚决支持锡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对印度扩张主义的正义斗争”。

锡金末代国王之子旺楚克南嘉于父亲去世当年在美国宣布继承王位,至今拒绝承认印度吞并锡金的合法性。

之后第12代末代国王巴登顿珠南嘉自杀未果后流亡美国,于1982年在屈辱抑郁中去世。末代国王之子旺楚克南嘉同年在美国宣布继承锡金王位,至今拒绝承认印度吞并锡金的合法性,锡金王室的其他成员也执着地为锡金的独立奔走。而我方也长期拒绝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并一直将锡金作为主权国家标注在世界地图中。

直到2003年,印度总理访华,两国达成一致:中国承认锡金属于印度,印度承认西藏属于中国。这里有个大背景,就是中印关于达旺地区的划界谈判和当时叛逃的喇嘛集团在国际上挑事儿,背后的印度将其作为筹码,并提供喜马偕尔邦的上达兰萨拉作为这帮人的驻地...。所以从2005年起,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不再承认锡金独立地位的国家,我方新出版世界地图上不再标注锡金王国。

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争议区

随着锡金王国的随风而去,中印边界在锡金段便有了交界线。目前这一段的中印争议区是岗巴高原的金手指地区,约有7平方公里。目前我方边防连前出,在开鲁拉山口和培龙拉设置观察哨,印方也在开鲁拉山口以北设有观察哨和石堆,而且在北山谷南端的是印军在确母多曲山谷的营级据点,前沿山脊有完备的哨所阵地,定期轮换,同时指向3个通道可进袭我方。

额外补充一点,确母多曲上游在1890年清廷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后,被划给英国控制下的锡金,中锡边境从原本的喜马拉雅山脉分水岭北移到了确母多曲的北分水岭。由此印方获得了在山脉以北的开阔地带作军事部署的战略优势,确母多曲的分水岭相对低矮,并有开鲁拉山口、达吉山口等开阔地形,很适合机械化部队的展开。

岗巴高原的金手指地区争议区的形成,正是由于印方不满足于前出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有利地形,企图进一步在确母多曲分水岭的开鲁拉山口以北扩大领土而产生。不过这都是妄想,目前我方有定期巡逻至手指地区,开鲁拉山口也有定期执勤点。此外2021年拥有20户92人的若木新村设立,该村属于抵边搬迁村,距离开鲁山口我方主张线直线近7公里,我军为了更好地管控金手指地区,奴木日边防连也已迁入该村。

当然对于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争议,金手指地区并不是核心,毕竟相比亚东县洞朗地区的战略价值而言,锡金段北部的金手指地区无论面积还是地理位置上都无法与之相比。但锡金灭亡的教训还是深刻影响到了临近的尼泊尔和不丹,两国都格外严防外族扩张,特别是不丹,甚至在上世纪90年代还曾驱逐占人口20%的尼泊尔人,如今就算印度多次施压,也从未放开过对印度人入境的限制。

或许这就是前人之事,后人之师的道理吧。

上期回顾:北阿坎德邦:印度人眼中的“诸神之地”,中国人心中的争议领土

备注:本文是《未定国界》系列的第9章,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微博1002什么,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5 阅读:73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