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香港娱乐圈的领头羊,TVB不仅塑造了无数经典剧作,也捧红了一代又一代的演员。然而,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竞争压力的加剧,曾经熠熠生辉的花旦群体开始出现微妙的分化。一些女演员凭借扎实的基础逐步稳步上升,而另一些则在“被捧”和“被弃”之间徘徊。特别是一些既有颜值又有演技的“夹心饼”女星,她们的困境成为不少观众热议的话题。那么,她们的发展受阻究竟是何原因?是否有破局之道?让我们以TVB六位代表性“夹心饼”女星为例,逐一剖析她们的现状与前景。
朱晨丽,一位以港姐冠军身份出道的花旦,背负着“翻版陈法拉”的名号,曾一度被认为是TVB的新一代力捧对象。她的舞蹈功底让她的优雅气质更加突出,加之在《八卦神探》《反黑英雄》等作品中的出色演绎,朱晨丽一度被寄予厚望。然而,命运似乎对她并不公允,因普通话背景而不得不出演非粤语对白角色的她,虽然演技过硬,却因为语言问题屡遭“双标”争议。舆论认为,公司似乎更愿意将具备本地语言优势的粤语演员放在更核心的位置,这使得朱晨丽在发展过程中受限。对于她而言,或许回归粤语对白的演绎,并通过强剧本打动观众,才是破局关键。
长相甜美的刘佩玥,以“港姐季军”的身份入行后,凭借《幕后玩家》中“小三”角色而声名鹊起。她的标志性作品《降魔的》《逆天奇案》让观众见识到她既能驾驭甜妞形象,也能演绎阴暗复杂角色的多样性。然而,每年伴随提名最佳女配的遗憾陪跑,刘佩玥的星路似乎呈现出一种“上不去又下不来”的尴尬格局。多数人认为,她的发展困境可能在于公司担心其上位过快引发负面效应,缺乏真正为她量身定制的主角题材。此时此刻,或许一部重量级女主剧作将成为她突破天花板的最佳选择。
蔡思贝无疑是这份名单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位。作为2013年港姐亚军,蔡思贝一入行就被力捧的经历让她成为了“自带光环”的演员。她在《使徒行者3》《踩过界》中的出色表现,证明了她在演技上的跨越式成长。不过,绯闻的缠身及与公司资源倾斜关联的争议,使得蔡思贝陷入了“观众缘”极低的舆论漩涡。当被封为史上最年轻视后时,她迎来的却是全民抵制的热潮。解决她的困境,或许唯有像前辈一样切断一切绯闻,专注于实力输出,才可能赢回观众的青睐。
江嘉敏的人气崛起要追溯到《亲亲我好妈》的播出,她在该剧中塑造的学生形象曾赢得“国民妹妹”的高评价。然而,在负面新闻频发的背景下,尤其是所谓的“船P事件”后,她的观众缘急速下降,几乎没有转圜的余地。尽管她后续参演《七公主》《兄弟》等作品,也难以恢复当年的清纯形象。对于江嘉敏来说,一方面需要努力在外型上重回昔日状态,另一方面则需要寻找合适的转型途径,在多变角色中重塑自己的市场认可度。
冯盈盈,从2016年的港姐冠军到如今的综艺宠儿,她似乎比其他几位女星更懂得借助话题性维持热度。不论是假的真性情还是大胆的言论,她身上积累的争议标签,使她的演艺生涯隐隐出现瓶颈。她在《逆天奇案》《反黑路人甲》中的表现并不能完全打破“话题女王”的既定印象。要走出泥淖,冯盈盈或许需要以一个真正让观众信服的实力派角色,来为自己正名,打破“戏红人不红”的魔咒。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已经出道超过20年的姚子羚。与其他女星不同,姚子羚并不是港姐出身,她的演艺之路更加漫长曲折。即便在《同盟》《铁拳英雄》《反黑英雄》等作品中,她展现出了不亚于正牌花旦的专业演技,却始终在TVB二线徘徊。据传与富豪的绯闻可能是她无法更进一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参考胡定欣由配角成功逆袭的案例,姚子羚如果能进一步明确自身独特定位,选择强势女性或“霸气御姐”一类角色,或许有助于她在有限资源下脱颖而出。
纵观TVB这六大“夹心饼”女星的发展路径,归根结底,这不仅是个体问题,更折射出TVB青黄不接的人才困境。从上世纪培养出张曼玉、赵雅芝等巨星的辉煌,到如今不少花旦或陷瓶颈或无力上位,TVB在资源分配及长远规划上的短板也逐渐显现。未来,如果TVB能够在内容制作上打好优质原创剧本的基础,悉心培养和分配资源,或许能够帮助这些处在夹缝中的女星迎来全新的机遇。而对于她们自己而言,如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转型、提升自身专业性,显然将成为决定其演艺生涯下一阶段成败的关键。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市场不相信眼泪,但永远欢迎真正有实力的演员。你会期待谁成为下一个逆风翻盘的“黑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