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小麦追肥,为啥有人说不能用尿素?

牧原逸客 2025-02-22 18:33:59

各位老铁,种了一辈子地,有没有听过“开春小麦追肥,千万别碰尿素”的说法?

一听这话,估计不少人都得愣住:啥?

尿素可是咱庄稼人的老朋友,增产的法宝啊!

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今天咱就来唠唠嗑,说说这小麦追肥里的门道。

惊!

春季追肥,尿素是坑?

话说回来,为啥有人说开春追肥不能用尿素呢?

这事儿啊,得从地里的实际情况说起。

咱都知道,开春那会儿,地里的温度还上不来,尤其是遇到倒春寒,那更是冷飕飕的。

这时候,你把尿素撒下去,它可不是立马就能被小麦吸收的。

尿素变成小麦能吃的“饭”,得先经过一个转化过程,这过程需要温度。

温度低了,转化就慢,甚至转不过来,尿素就堆在地里,成了“闲汉”,白白浪费不说,搞不好还会伤到麦苗。

你想啊,好比你大冬天吃冰棍,那不得拉肚子?

小麦也一样,温度低的时候,吸收养分的能力本来就弱,你再一下子给它来一大堆“消化不了”的尿素,它能受得了?

轻则长势不好,发黄,重则烧根、烂苗,那可就亏大了。

这可不是瞎说,咱村老王家去年就吃了这个亏。

开春看麦苗有点发黄,心疼坏了,赶紧撒了一波尿素。

结果呢?

没过几天,麦苗更黄了,还蔫了吧唧的,老王心急如焚,赶紧找农技专家来看,专家一看就说:“你这是施肥不当,烧苗了!

”老王那个后悔啊,早知道就听人劝,别着急用尿素了。

妙!

尿素用对,小麦蹭蹭长!

那是不是说尿素就彻底不能用了呢?

当然不是!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用对了是宝,用错了就是草。

尿素这玩意儿,只要用对了,那可是小麦增产的好帮手。

关键就在于“用对”这两个字。

啥时候用?

咋用?

这里头大有学问。

要看天气。

啥时候气温稳定了,连续几天都在10度以上了,这时候用尿素才比较保险。

温度上来了,尿素转化得快,小麦才能及时吸收利用。

要看苗情。

麦苗长势好,绿油油的,那就少用点,甚至可以不追肥。

麦苗长势弱,发黄,那就适当追点肥,但也要注意量,别一下子给多了。

再者,要看土壤墒情。

土壤干旱的时候,尿素不容易溶解,也不容易被小麦吸收,最好是先浇水,再施肥,让尿素溶解在水里,随着水渗到土壤里,这样才能被小麦充分吸收。

还有,施肥方式也很重要。

可以撒施,也可以条施,还可以结合浇水冲施。

一般来说,条施和冲施的效果更好,能让尿素更均匀地分布在小麦根系周围,提高利用率。

根据2019年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尿素和其他肥料各10kg施用情况下,不管是以条施肥还是撒施肥,均不会发生氮肥过多引起的生理性偏差。

同时尿素还对小麦的地上部和根部分生长长度起到积极作用,更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养分,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咱村老李,种了一辈子地,就是个用肥高手。

他每年开春追肥,都特别注意这些细节。

啥时候该用尿素,用多少,用啥方法,他心里门儿清。

所以,他家的小麦,年年都比别人家长得好,产量也高。

狠!

肥害烧根,谁是真凶?

说起肥害,那可是农民最怕的事儿。

一不小心,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就毁了。

那肥害的真凶是谁呢?

很多人都觉得是肥料本身的问题,其实不完全是。

肥料用量过多,或者使用方法不当,都会导致肥害。

就拿尿素来说,如果一次性施用过多,或者在低温、干旱的条件下施用,就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小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难度加大,甚至会倒吸水分,导致根系失水、萎蔫,这就是所谓的“烧根”。

除了烧根,肥害还会导致烂根。

土壤中氮素过多,会促进一些病菌的生长繁殖,这些病菌会侵染小麦根系,导致根系腐烂。

更可怕的是,高浓度氮肥还会造成根系受暂时性抑制,会出现吸收力弱,并且这时新根尚未发育完善,更会影响其吸收力。

如果此时再遇到降雨或浇水冲刷氮肥,就会导致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烧根腐根现象。

所以,施肥一定要适量,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施肥量。

宁可少施,也不要多施。

绝!

小麦追肥,还得看“脸色”!

说了这么多,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小麦追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那么,到底该咋办呢?

其实,小麦也会“说话”,会通过它的“脸色”告诉你它需要啥。

啥是“脸色”?

就是小麦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的颜色、茎秆的粗细、植株的高度等等。

如果小麦叶片发黄,长势弱,说明缺氮,需要追施氮肥,也就是尿素。

但要注意量,别一次性给太多。

如果小麦叶片浓绿,长势旺盛,说明不缺氮,可以少施或者不施氮肥,以免造成贪青晚熟。

春季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潮湿阴冷的小气候,但是小气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小麦苗育,而不同区域之间气候也会出现一定差异发生不同变化。

我们都知道一般冬季比较严寒,会出现落雪情况,那么在开春的时候,如果气温变化较大,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降雨或者潮湿天气,从而降低空气温度,导致土壤温度降低,同时造成连日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使小麦处于一定湿润状态,这种湿润状态主要是空中湿度较大。

然而这种阴冷潮湿时刻,比较适合病原微生物滋生,而小麦一般都与这些微生物处于共同竞争状态,因此会导致其增长缓慢,尤其是小麦幼苗都处于活动最低状态。

所以,追肥之前,一定要先到地里看看,看看小麦的“脸色”,了解它的需求,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对了,补充一点,如果想用有机肥,也是有讲究的,含碳量较少鞘核较少的发酵程度高的一些有机肥,如羊粪或鸡粪中“锗”含量比较高。

在2-4kg的当中可以碱水溶出0.15-0.45kg氮 如果同时施用尿素,无疑要更大一部分“锗”被消耗掉,无论如何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情况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更有可能导致他们对有机肥没有充足认识,从而放弃其施用,这样一来“锗”反而得不到进一步提升,会造成作物减产。

那么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可应用一些含量比较高,例如2-4kg的含碳量有机肥,加一些含量较少,例如8-10kg纯氮源,同时还需补足足夠锗来源,如6-10kg腐酸钾等。

总之,种地是一门学问,不能想当然。

只有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才能种出好庄稼,才能有个好收成。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种地要用心,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能死板教条。

就像开春追肥,不能简单地说“能不能用尿素”,而是要看天、看地、看苗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种田,增产增收。

各位老铁,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