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与女娲娘娘创造万物的神话紧密相连,前六日创造了六畜,到了第七天,创造了人类。数字“七”在传统观念里蕴含着循环往复之意,而这一天定为人类的“生日”,也象征着繁衍不息。在古时,每逢人日,人们会通过观察当日的天气来预判吉祥,若天气晴好,则意味着这一年会十分顺利,家人平安,人丁兴旺。反之若是天气不好,则是人们所不希望看到的。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当然除了预判年景之外,在初七“人日”这一天的习俗还非常多,尤其是到了唐代,“人日节”的进入鼎盛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逐渐衰老,但一直到现在,其也是过年期间的重要传统节日,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下面就来看看这一天的内容吧,大年初七“人日”,牢记:1称2戴3吃4不出5不争,传统习俗要了解。
1称
称体重
体重是反映一个人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在礼仪文化中,人们在与他人道别时都会习惯性地道上一句“保重”,其所传达的正是祝福平安之意。那么在初七这一天,也流行着称体重的习俗,届时全家老少都要轮流上秤去称一次。在人日节称体重这一传统,意在提醒人们重视身体健康。同时刻保重身体也是让家里人放心,对于长辈来说也是孝顺之意。
2戴
戴人胜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两句诗所描述的便是人日当天人们佩戴人胜的场景。这一习俗古来有之,也称为彩胜,华胜,即人们用彩纸或是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剪成花型或是小人,配戴在头上,也放到屏风上,同时在这一天人们也会相互赠送,有表达互相祝福之意。可以想象一下,当大街小巷的人们都佩戴上漂亮的人胜走上街,会是多么喜庆的场景,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浪漫,以及对仪式感的重视。
3吃
在人日这一天,各地的人们都讲究吃上一些特色食物来为节日助兴,也为新的一年送上祝福。而不同地区的传统食物,又展示出了美食文化的包容性。
吃长寿面
面是过生日期间的特定食物,人日相当于所有人的生日,依照传统来讲,人人都要吃上一碗长寿面,来祝福自己诸事顺利,平安长久。
推荐做法:打卤面
1、这是一款经典的面条卤,分别准备好里脊肉,鸡蛋,木耳黄花菜,料头外加一点芡水。
2、首先来烧油,先在里边炒熟鸡蛋盛出。继续热透放肉丝,翻炒断生后加料头,并调入酱油,蚝油,盐等,继续炒匀后加热水,木耳黄花倒里边。
3、将锅盖住,焖十分左右,所有的食材都入味,接着把料汁淋到里边,用勺子去搅拌几下,待汤汁变为浓稠的状态,就可以关火了。
4、将面条煮到熟透的 状态后捞起,淋上炒好的卤,筷子先拌匀,这里建议大家不要过水,这样料汁的滋味会更加充分地挂到面条上,每一口都是滋味十足。而且这个时节吃些热乎的面,胃里更舒服。
吃捞鱼生
这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一种食物,整个吃捞鱼生的场面十分热闹,其更像是一种活动,所谓鱼生其实是人们提前处理好的鱼肉,再搭配上多种蔬菜,淋入当日人喜欢的料汁调好,置于中间的位置,大家用筷子一边挑起,嘴里还不断地含着“捞啊,转啊”。鱼代表着富裕,而各种菜又象征着百财,所以捞鱼生寄托着人们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日子富裕,财源滚滚。
吃七宝羹
这也是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物,是七种寓意吉祥的蔬菜煮成,食材不固定,人们根据自己当地的讲究来选,比如芹菜(勤奋),大蒜(会算),葱(聪慧),韭菜(久财),生菜(生财)等。其制作方法简单,吃起来清爽开胃。
4不出
在我国民间,流行着“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意思是出门前要将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大事安排妥当才能出门。其实从显示意义来看,初七以后,年陆续收尾,人们也要逐渐回归到平常的生活当中。很多人都要离开家人,到他乡工作或求学,那么在外出前,要将家人的生活打理好。让自己安心,家人的生活无忧。
5不争
不与人发生争吵
正月初七为“人日”,这一天要重视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表达出尊敬之意,对长辈要尽孝,对子女要爱护,对亲友要和善,这是做人的基础。而且在这一天也不能与人发生争执,也不能打骂子女。要时刻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都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唯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顺利处理好各种问题。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