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国第一台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后,毛主席高兴地说:「我们能造大卡车了,看到中国工人能制造汽车很高兴,要是哪天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就更好了。」
工业崛起,新中国造出的第一辆车新中国成立后,政通人和,百业待兴。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领导人还没有专属轿车,毛主席乘坐的还是从国民党军队里缴获的美式军用吉普。
当主席乘坐美式吉普检阅部队的照片被斯大林看到后,他立刻给有关部门做出批示,要求把苏联当时最先进的「吉斯-0」和「吉斯-5」等一批高级轿车赠送给中国领导人。
因此,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内,毛主席、朱老总和周总理乘坐的都是苏联产的「吉斯」防弹轿车。
此后访问苏联的主席在参观斯大林汽车厂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造出国产汽车。」
随后,在苏联援助项目中就有了帮助中国建设一座现代化汽车厂的项目。
「建造汽车厂」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能够成功落实毛主席非常高兴,亲自写下「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题词。
1956年7月13日,经过三年的学习和钻研,在欢声笑语中,首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从装配线上缓缓驶下。
这标志着我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屈辱历史。
1958年2月13日,毛主席亲临长春一汽参观视察。
在工人们的热情拥簇下,主席来到了汽车制造车间,他称赞了大家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所付出的汗水,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但主席也关注着国产小轿车的研发进度,和蔼可亲地对一汽厂长饶斌说道:
「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
其实在两年前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后,毛主席就在讲述《论十大关系》时和大家开玩笑:
「我们能自己制造卡车了,要是哪天能坐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开会就好了。」
面对主席话语中的期盼和信任,饶斌和广大员工充满了热情和干劲。
第一辆载重汽车都造出来,轿车肯定也不在话下,一定不能辜负辜负主席的期望!
「东风」轿车送进中南海面对主席两次期盼的话语,第一机械部于1957年5月向一汽下达了试制轿车的任务。
虽然载重汽车成功造出,但对于轿车的制造大家一点经验都没有。
一汽原总设计师刘经传回忆道:
「当时大家对轿车知之甚少,很多人都没见过轿车,甚至连一辆样车都没有,后来我们选定了奔驰190的发动机和西姆卡的车身来学习研究。」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一汽员工把样车解体,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研究,摸着石头过河,依葫芦画瓢。
就这样,经过夜以继日地钻研,图纸很快摆上了桌面,并于年底开始试制造。
当主席亲临一汽视察时,轿车的制造已经开始。
饶斌永远无法忘记主席那天的殷切期盼,他告诉工人们一定要尽快完成主席的心愿,早日造出中国的第一辆轿车。
三个月后,第一台过车轿车「东风」小轿车的样车送到了北京。
这辆车的车标是一条龙,最初使用的LOGO是拼音「dongfeng」,送给首长审批时,首长表示不能用拼音,看上去像外国车,应该用汉字的「东风」。
最后由当时担任一汽计划处科长的李岚清到人民日报社找到了毛主席诗词「东风压倒西风」中的「东风」二字的影印样,交给了一汽工作人员用于车头处,而车尾的汉字则使用了苏东坡书写的「东风」。
这就是古今结合。
1958年5月21日下午两点,年仅26岁的李岚清跟随一汽厂长饶斌,把第一台国产「东风」小轿车开进了中南海的后草坪。
一众高级干部和国家领导人像接待「贵宾」一样聚集在了一起,他们都想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大家高兴地围绕在「东风」旁边,议论着、感叹着。
这批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太多的老一辈革命家深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不易,他们明白中国民族工业的落魄和困难,情不自禁地抚摸着车身,嘴里念叨着:
「这是我们自己造的。」
这台「东风」小轿车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出场就是这种待遇。
它更不会想到,毛主席会亲自“接见”。
闻讯而来的毛主席绕着「东风」走了一圈,随后邀请林伯渠一起坐上去试乘,饶斌开着车绕花园行驶了两周。
当主席从「东风」小轿车里下来时,高兴地对大家说:
「好啊,好啊,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
此后,这辆车在中南海大草坪上连续摆放了十天,让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委员们观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小轿车的面世,对处于建设时期的新中国意义非凡,对全国各界都是一大鼓舞。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民族工业濒临崩溃。
毛主席就曾感叹道:「我们会造什么?除了桌子椅子,连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
没技术、没经验、没资料、没设备,这就是我国制造业的起步条件。
可谓是一穷二白,只能白手起家。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一五计划」问世,一汽制造厂奠基兴建,工人们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从刚入行的「小白」变成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陆续造出了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小轿车。
虽然「东风」小轿车因为设计问题仅暂存了一个月,但它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骄傲,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始,极大的鼓舞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它的问世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