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在古代很常见,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鼎的大小形态不一,小到几斤重,大到千斤以上,若有人能举起一座大鼎,力气可想而知。
古代人常常以举鼎来比试力气,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项羽和秦武王,同样是举鼎,两人的结果差别太大······
先说项羽,项羽,楚国下相人,他的爷爷是楚国的名将项燕,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第七》中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看来项羽当时是楚国的大力士,力气大到能把一个鼎扛起来,如果当时的战国七雄组织举重世锦赛,金牌非项羽莫属。
再说秦王嬴荡,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之所以叫"荡"这个名字,就是秦惠文王希望他的儿子荡平中原,一统天下,史载,秦武王天生神力,非常的尚武,其他朝代选拔人才大多是科举考试或者举孝廉,但是秦武王不这样,他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谁的力气大,谁就能做高官,因此在秦武王一朝,秦国的大臣都是大力士,秦武王也频繁的亮相国际舞台,表演他的力气。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来到了洛阳,在参观了夏禹九鼎之后,便想表现下他的神力,跟孟说比力气,看谁能把雍鼎举起来,结果孟说刚能把雍鼎举起,却不能移动,秦武王也把雍鼎举起,还走了几步,没想到意外发生了,由于手滑,雍鼎砸在了秦武王的脚上,当场就把秦武王的胫骨给砸断了,血流不止,当晚便死去了,享年23岁,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