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收到了许多用户反馈,称新启用的BOD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为此,我们连夜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自查攻略,帮助大家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如果你的检测仪也存在数据不准的情况,赶紧收藏起来吧!只需三步,轻松锁定问题源头。
一、问题定位关键点
设备长时间未使用,突然出现异常数据。
检测结果与正常值(180-230mg/L)偏差超过20%。
需要确认是机器故障还是操作失误导致的问题。
二、校准测试全流程(必做项!)
材料清单:
葡萄糖0.15g(需105℃烘干2-3小时)
谷氨酸0.15g(同样需105℃烘干2-3小时)
实验室级别纯水1L
营养盐3ml
缓冲剂1ml
菌种15ml(建议使用原厂试剂包)
配置步骤:
将烘干的葡萄糖和谷氨酸溶解于纯水中。
按顺序加入营养盐、缓冲剂和菌种。
定容至1L后,取180ml溶液入培养瓶。
放入搅拌纸和药剂杯(吸收剂3-4粒)。
拧紧瓶盖,静置5天(注意密封性,以防氧化)。
结果判定:
若检测结果在180-230mg/L范围内,说明设备正常,问题可能出在操作上。
若检测结果超出此范围,建议将设备返厂检修。
三、菌种使用避坑指南
优先使用原厂冻干菌种,用0.2g粉末加100ml水激活24-48小时。
切勿随意使用生活污水中的菌种,因为其中的活性微生物难以保证。
应急方案:可使用刚做完BOD检测的废液,但需确认其中的微生物活性。
四、注意事项三要点
试剂配比要精确到毫升级,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培养期间严禁开盖,以防氧化影响测试结果。
在测试其他水样前,务必先对设备进行校准。
希望这份自查攻略能帮助大家解决BOD检测仪数据不准的问题。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建议及时联系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