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个吃不上饭的扒手成为一方大佬,上位后却为了利益不顾同门之宜,抢夺同门师兄地盘,虽是赢得了地盘,却令众人鄙夷;
他曾借着酒劲掌掴和胜和坐馆“鸡脚黑”的妻子,被“鸡脚黑”赶尽杀绝,逃离故土。
这人正是14K的“最恶大佬”,华喜。
1953年,华喜的父母带着不到三岁的他来到香港定居,在深水埗一带扎根。
那个年代,不少偷渡到香港的人都会住在贫民窟,最为出名的便是九龙城寨,事实上像深水埗、石硖尾这些地方也都是贫民窟。
深水埗作为贫民窟,环境自然是比较差的,满大街都是垃圾,到处都是污水,房子是木头拼铁皮做成的,极为简陋。而华喜从小就是在这种地方长大。
那时候白道贪污严重,像这种地方是没什么油水可以捞的,管理上也大大松懈,因此贫民窟除了“脏乱臭”的特质,还有另一个特质,便是黑道势力猖獗。
贫民素质低不好管,因此白道本身不管,反而纵容黑道来管,平日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需要维持平衡就够了,况且白道还能找黑道的龙头老大收费,何乐而不为?这事那时候屡见不鲜。
也因此,在贫民窟长大的华喜,见识到的黑暗比平常人多。
五六十年代,香港最强势的江湖社团无疑是14K,那时候14K的根据地就在九江街,猛人无数。
创始人葛肇煌过世后,社团元老为尚且年轻的“二代龙头”葛志雄扬名立万,在“二路元帅”陈清华、“大鼻登”等开山元老的带领下,与盘踞在隔壁石硖尾的粤东帮打得不可开交,14K凭借着各路猛人,硬生生地把粤东帮打得落花流水,从此石硖尾就落入了14K手中。
1956年,14K引起一场混乱,其他社团纷纷趁火打劫,搞得半个香港乌烟瘴气,当局出手,14K高层皆被驱逐到了澳门,而留在香港的社团成员,则继续在深水埗与石硖尾之间低调活动,因此这两个地方仍旧是黑道势力猖獗。
华喜从小生活在贫民窟,没条件接受教育,很早就在社会上溜达,但是家里穷,经常挨饿。
六十年代末,华喜到一家超市打工,但薪水很少,入不敷出,而那些地痞流氓整天在外面收保护费,衣食无忧,这让华喜羡慕不已。
一天,身无分文的他饿极了,路过一家包子铺,顺走了两个白面包子。不料包子铺的老板眼尖,一个箭步上前将华喜抓住,华喜迎来一顿毒打。
不过他知道自己错了,面对老板的毒打,华喜一声不吭地硬抗,但是实在是太饿了,如果重新再来一遍,他还是会选择顺手牵羊。
常言道,人生到了低谷,往往会触底反弹,华喜被包子铺老板胖揍的同时,他的贵人出现了。
坐在一旁吃包子的“大鼻登”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华喜,见到华喜的性格如此倔强,简直就是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大鼻登”上前帮华喜付了钱解了围,随后将华喜带到附近茶楼,问清华喜的身世,决定收他入门。
华喜一听有大佬肯收自己为徒,自然是高兴坏了,纳头便拜。
那时候华喜也没多想,事后才知道“大鼻登”的威名。“大鼻登”当年可是单枪匹马为14K开辟了九江街,还是14K“毅字堆”首任话事人,手底下猛人众多,在江湖上地位超然。
14K到八十年代都可以说是“香港第一大黑帮”,那段时间里,新义安与和胜和都无法与它相比。
14K旗下三十六字堆,以“孝字堆”为尊,龙头葛志雄便是“孝字堆话事人”,而“孝字堆”的基地便是在九江街,九江街又属“大鼻登”的势力范围,在他退休之前,没有人能染指,可见“大鼻登”的实力之强。
“大鼻登”对这个初入社团的门生格外关照,将让他到九江街的赌档和青楼等油水多的地方看场。
华喜个子不高,身材却很魁梧,一张黑脸,一双眼睛里满是凶光,性子暴躁,谁要是多看他一眼他可不管对方是谁,直接出手再说。做人极为鲁莽,就犹如李逵、张飞之流。
华喜靠着雄壮的体魄、英勇的身手,再加上“大鼻登”这位老大作为背景,很快就在江湖上冒起。到了七十年代,还成为“石硖尾话事人”。由于下手最狠辣,江湖人又称之为“最恶大佬”。
不少江湖人都会起绰号,就比如“澳葡教父”原名尹国驹,绰号叫做“崩牙驹”,14K“毅字堆话事人”原名潘志勇,绰号“胡须勇”等等。
一来是绰号叫起来朗朗上口,在江湖上名气也随之大一些,二来是犯了什么罪,如果被调查的时候,江湖人绰号相同的很多,难度也增加一些。
而华喜不同,他原名叫做吴华喜,不玩虚的,就以自己的名字行走江湖,砍谁不顺眼就约到石硖尾打一场。毕竟早年博出位,靠的就是拳头硬、实力强。
八十年代,“大鼻登”早早地把“九江街话事人”的位置让给了得意门生“立章”。
“立章”江湖人称“九江街霸王”,当年“立章”与刘安俩人在“大鼻登”麾下经营九江街,刘安江湖人称“伦敦金教父”,拥有这个外号,可见其人的吸金能力。
在二人的精心经营下,九江街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九江街,比起早年那是繁华不少。
而华喜原本就是个有勇无谋之辈,所处的地盘又在石硖尾这个偏僻之地,油水并不多,看着九江街一天比一天发展得好,极为眼红。
眼红之下,华喜也不顾同门之谊,蛮不讲理地带着马仔直接到九江街插旗。
立章屡次劝说华喜,别来自己的地盘搞事,可华喜已经没了理智,根本就不管来劝说自己的立章,甚至与立章在九江街头大战了数个回合。
立章在社团里德高望重,社团内不少大佬准备带人来支援立章,如果各方大佬来援,华喜肯定得败北。
眼看这双方就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立章不愿意破坏师兄弟之间的情谊,大度地让了两个赌档给华喜,这事就算了结了。
立章这人最看重社团团结这件事,到了年老的时候,还为了团结众人,借着寿宴让众人推举社团“龙头”。也正因为立章常常以德服人,为人大度,所以他一有难,就八方支援,极具号召力。
立章大度地让了华喜一次,更是迎来众人打心眼里的佩服;反观华喜,虽是赢得了两间赌档,但是却在社团内臭名远扬。
当然,内行看门道,外行只能说是看热闹了,“立章被华喜打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江湖,不少马仔纷纷到华喜麾下效力,华喜在九江街一带呼风唤雨,坊间称其为“九江街佛爷”。
80年代中期,华喜又开始搞事情,他到钵兰街抢夺看场权。而钵兰街最早是14K元老“黑白无常”的地盘,随着“黑白无常”到尖东发展,钵兰街成了“毅字堆话事人”胡须勇的地盘,后来“黑白无常”在尖东不敌新义安,“胡须勇”又将钵兰街让给了“黑白无常”。
也就是说,钵兰街这一带,始终就是掌控在“黑白无常”跟“胡须勇”两个势力的手中。
华喜插手他们的地盘,让他们很不满,不过那时候“胡须勇”有心改行往正经生意方向发展,不然真打起来,华喜是真的不够看。
光是这两次侵占同门利益的事情,华喜的所作所为,让14K社团里的人很反感。
不过,华喜叱咤风云的那些年间,却是也是很强悍。
他喜欢到娱乐场所转悠,很少付账,每次都是签完单子就走人,谁敢找他付账,他就翻脸,带着马仔到店里捣乱,这让不少商家极为苦恼。
那时候不仅江湖人对他忌惮三分,白道里的人做事往往也会给他三分薄面。
有报道称,华喜的小弟犯事被捕后,只需要说自己是华喜的人,就会立即被放出。
从这则“天下奇闻”不难看出,华喜不止在江湖中恶名昭彰,在白道中也很有人脉,同时也侧面说明了那时候黑白不分的状况。
在香港江湖中,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这三十多年里,14K社团一直牢牢占据着“香港第一黑帮”的名头。它虽然不是本土社团,但最早期的社团成员都曾经上过战场,经过尸山血海的洗礼,相比于本土社团这些小混混,战斗力自然是高出不少。
因此早期14K一到香港,就打得“和合图”、“和胜和”等本土社团满地找牙,那时候“新义安”只能偏居一隅,死守在九龙城寨。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新义安崛起了,新义安的“龙头”向华炎是“五亿探长”吕乐的姑父,在吕乐叱咤风云的十余年里,新义安一直跟着成长,并且低调地积攒实力。新义安从七十年代末开始露出自己锋利的爪牙,在“大总管”林景的带领下,四处扩张地盘,到了八十年代,已然超越了14K,稳居“香港第一黑帮”的位置。
九十年代末,新义安社团往商业上转型,在江湖上的势力大不如前,反观和胜和,在坐馆“鸡脚黑”的带领下,打入尖沙咀,带着社团攀上顶峰,“香港第一黑帮”的名头就落到了和胜和头上。
也就是说,到了九十年代末,14K的势力已是大不如前。
1998年,华喜依旧流连在酒吧里,那晚他在“东方皇宫”偶遇了和胜和坐馆“鸡脚黑”的老婆。华喜跟“鸡脚黑”的妻子也是老相识了,起初见了面相谈甚欢,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起了争执。
华喜已是喝醉的状态,原本脾气就火暴的他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也不管对方是男的还是女的,一巴掌就往对方脸上招呼。
“鸡脚黑”的老婆被扇倒在地,捂着臃肿的脸,嘴角还微微带着一点血迹,用愤恨的眼神看着华喜,随后手伸进皮裙的裤兜里,掏出8848给老公打了个电话。
“鸡脚黑”一听老婆被人打了,那还了得,一边让司机开车到“东方皇宫”,一边也掏出了8848摇人。
不一会儿,“东方皇宫”门口聚集了百多名马仔,毕竟“鸡脚黑”是坐馆,打了坐馆夫人,无疑是在打整个和胜和社团的脸,华喜这下子可是惹了大祸。
“鸡脚黑”带着众人赶到后,华喜被打得鼻青脸肿,瞅准机会挣脱“鸡脚黑”的控制,逃回车内,却又被“鸡脚黑”的马仔“薯仔”从车上抓了下来,在停车场又是一顿围殴。
此后,“鸡脚黑”开始针对华喜,专门带人对着华喜的地盘扫荡,面对和胜和整个社团的力量,华喜不敌,14K社团的同门想起当年他不顾同门之谊,也没人帮他。
而“鸡脚黑”也不可能像14K的同门那样惯着他,做事做绝,打得华喜逃离香港才罢休。
华喜离开香港到了东南亚以及澳门的赌厅里帮人看场,但是始终没能东山再起。
毕竟是个有勇无谋之辈,已经不能适应时代,总的来说,他就是一个比较强悍的流氓。
2014年,六十五岁的华喜大寿,几个门生筹钱为他在深水埗的小酒馆里摆酒宴请江湖大佬,曾经华喜得罪的立章也很给面子地到场贺寿,毕竟都是行将就木之人,早年的恩怨早已是过往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