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鸡栖架设计,庭院散养,防踩踏,间距要合理

白鹭养殖 2025-02-19 15:15:30

家养鸡栖架设计,庭院散养,防踩踏,间距要合理

在养殖领域,鸡是一种备受青睐的养殖动物。鸡的生命力相对顽强,繁殖能力也还不错。一只母鸡每年大概能下200 - 300枚蛋(在正常的养殖环境下),这对于很多家庭自用或者小范围售卖都是很可观的产量。而且鸡的肉质鲜美,无论是炖汤还是炒菜,都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家养鸡,特别是庭院散养鸡的情况。庭院散养鸡有它独特的魅力,想象一下,在自家小院里,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在草丛里啄食虫子,那画面多温馨。但它也有痛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栖架的设计。要是栖架没设计好,那可就麻烦了。

比如说有个网友就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他住在南方的某个城市,家里有个小庭院。他就想搞个庭院散养鸡,觉得这样既能享受田园乐趣,说不定还能收获一些土鸡蛋。一开始他没太在意栖架的设计,就简单地在两棵树之间拉了根绳子,心想鸡会自己上去休息。可结果呢,等鸡养了一段时间,问题就出现了。鸡在绳子上挤来挤去,下蛋的时候都掉到地上摔破了。这是因为间距设计不合理,鸡太多挤在一块儿,就容易互相踩踏,特别是母鸡下蛋的时候,本来就很脆弱,一不小心蛋就碎了。而且因为是南方的湿热环境,潮湿加上鸡的粪便,没多久栖架上就长了霉菌,这对鸡的健康也有影响。

再看看北方的养殖情况。在北方的某个农村地区,有个养殖户养了几十只鸡。北方的环境干冷,冬天比较漫长。他在庭院里散养鸡,一开始栖架就用了一些旧木材简单搭了个架子。但是在冬天,因为没有考虑到防踩踏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保暖性(间距不合理可能导致鸡挤在一起取暖,互相踩踏鸡毛等),很多鸡都冻感冒了。而且北方的风比较大,如果栖架不够稳固,很容易就被风吹倒,那鸡就会有危险。

那一个合理的家养鸡栖架到底该怎么设计呢?从时间元素来说,如果你打算养鸡3年以上,那栖架的设计就得更坚固持久一些。比如说,在选材上,要选用优质的木材,像槐木就很不错,它质地坚硬,耐腐蚀,用个3 - 5年都没问题。再比如榆木,它的韧性较好,不容易断裂。

从地域差异来看,像在云南这样的地方,气候温和,植被丰富,周围有很多竹子。如果利用竹子做栖架,那就是个很好的选择。竹子轻巧,给人的感觉也很自然。不过竹子要注意防腐处理,因为云南有些地方湿度比较大。还有四川部分地区,湿热的天气比较长,在设计栖架时,可以采用双层结构,下层离地面大概50厘米左右,这样方便打扫鸡粪,上层作为鸡休息的地方。两层之间用木板隔开,木板上可以铺一些干草,既保暖又防潮。

从场景来说,如果是庭院散养,栖架要和庭院的整体布局相匹配。庭院里有花花草草很正常,那在选择栖架附近绿植的时候就要考虑周全。比如说薄荷,它有一股清凉的气息,能驱赶蚊虫。但是薄荷如果种得太靠近栖架,鸡可能会啄食它的叶子。这时候可以选择种植距离稍微远一点的薄荷,比如间隔2 - 3米。再比如迷迭香,它有特殊的香味,对鸡来说可能有点刺鼻,所以种植的时候距离栖架要有3 - 4米,这样既能让迷迭香生长得好,又不会影响鸡在栖架上休息。还有薰衣草,它的花很好看,有一定的驱虫作用。种植薰衣草的时候,要考虑到鸡可能会在附近活动,防止鸡把薰衣草踩踏了,可以按照株距30厘米左右来种植。

那如何防止鸡在栖架上踩踏呢?首先是间距要合理。一般来说,小型鸡(比如芦花鸡的小鸡苗阶段),栖架的横杆间距可以是20 - 25厘米,等鸡长大了,横杆间距可以调整到25 - 30厘米。中型鸡(如三黄鸡)的幼鸡阶段间距25 - 30厘米,长大后30 - 35厘米。大型鸡(像白羽肉鸡)的间距则要从30 - 35厘米起,长大后35 - 40厘米。

而且栖架的层数也有讲究。如果是小面积庭院散养,1 - 2层的栖架就可以满足需求。但要是养鸡数量较多,庭院面积大的话,3 - 4层的栖架也可以。每层之间高度要合适,一般30 - 40厘米比较合适,这样鸡上下方便,不会因为高度差太大而害怕不敢上去。

在材质的选择上,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木材、竹子,还有可以使用的塑料材质。但是塑料材质在一些寒冷地区冬季气温过低时,会变脆。所以在北方寒冷地区,还是以木质或者金属材质为宜。金属材质(像镀锌管制作的栖架)比较坚固,使用年限长,但是要注意做好防锈工作。在南方一些经常淋雨的地区,木质栖架要做好防潮处理,可以涂上桐油或者防锈漆。

从时间维度来看,在养鸡的前1年里,鸡还比较小,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这个时候栖架要设计得更简单一些,方便鸡熟悉和适应。比如可以设置一个单独的小栖架,高度不要太高,离地面30 - 40厘米就行。随着鸡的成长,大概到了养鸡半年到1年的时候,可以根据鸡的数量和庭院的空间对栖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养殖场的情况。养殖场的鸡密度大,对栖架的要求更高。养殖场的栖架一般更注重空间利用效率和稳定性。有个北方的养殖场老板就采用了那种组合式的栖架,这种栖架可以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数量灵活调整。在鸡苗刚引进的时候,可以把部分栖架的组件拆卸下来,等鸡长大了,再全部组装好。这种栖架在南北养殖场都可以使用,只是在材质和防腐等方面要根据当地的环境进行调整。

再拿一个南方养殖场的例子来说,有个养殖场有上千只鸡,是那种半开放式的养殖环境。他们的栖架设计很独特,是通过几根粗的圆木搭建起来的框架,框架里面又用竹片和绳索做了分层。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圆木的稳固性,又有竹片和绳索的灵活性。而且在不同的季节,他们会在栖架周围种植不同的绿植来调节环境。夏天会在附近种上更多的薄荷和艾草,艾草的香气能让蚊虫远离栖架,薄荷能给鸡带来清凉的感觉。冬天则会把一些不耐寒的绿植移走,种上耐寒的大蒜苗,大蒜苗的气味也有驱虫的作用。

从鸡的生长过程来看,30天左右的小鸡,需要特别小心栖架的高度和横杆间距。这个阶段的小鸡羽毛还没有完全长好,平衡感还不是很好。如果栖架太高或者横杆间距太大,小鸡很容易掉下来受伤。大概在小鸡3 - 4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逐渐适应更高、间距稍大一点的栖架了。

我们看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养殖规模、不同的季节,家养鸡栖架的设计都有很多讲究。那我想问问大家,如果你在山区庭院散养鸡,地形起伏比较大,你会怎样设计栖架来适应这种特殊的地形,同时又能保证鸡的安全和舒适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