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国现代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日子不太好过。在结束了十年浩劫后,中苏之间的关系已经破碎不堪。
当年苏制米格23已经属于当前高精端的战机,可迫于中国与苏联的尴尬关系,我们无法获得研究的机会。
结果我国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一架米格23悄无声息地从埃及运了回来。这其中有怎样的曲折呢?最后这架米格23给中国战机的研究又带来哪些好处呢?
越战中出现的战机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中苏关系已经裂开来,在这个“苏联老大哥”把所有援助都撤回去的情况下,中国各方面尤其是军工方面就相当于一张白纸。
当时越南建设途中背信弃义,将枪口对准了中国。士可忍孰不可忍!本来不少人还在想小小的越南怎么会挑战中国的时候,结果他背后的国家就逐渐浮出水面。
因为在当时越南的战场上,本就孱弱无比的越南军突然冒出来架米格23,这就让中国大吃一惊。谁都能想到单凭越南的实力,连条正规的道路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拥有这么先进的战斗机呢?这背后绝对有苏联的支持!
作为米格系列战机的研发国,苏联在军工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视。所以我们想要研究这种战机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苏联的翻脸不认人就让中国很难做。这梁子是结下了,怎么可能会把这么先进的战斗机给我们研究?
但在当时中越之间的摩擦越来越激烈,米格23不停的在我们头顶“炫耀”,当下的任务就是一定要弄到这架战机的详细数据和实体。可是究竟如何能办到这个事情呢?为此,中国相关部门的开会研究了很久,终于决定了一个方案。
不可泄密的路程
当时在国际上,与我们交好的埃及就有从苏联援助的米格23。所以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古老的国度。在研究过后,组织上安排当时中国飞机研究所的顾诵芬前去埃及“参观学习”,让他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
要说埃及哪来的米格23,那还不是当初苏联广为撒网式的对待中小国家的产物。当时苏联同样对埃及交好,而且还送了几架米格23。毕竟位于地中海与红海都相连的国家,埃及的地理位置相当主要。所以苏联在想什么,所有人都明白。
不过巧就巧在这时的埃及与苏联的关系也日渐恶劣,当时的苏联同时撤回了不少的技术人员和重要装备。而这几架米格23运回的成本不低,所以这一时半会,苏联还没来得及运回国。
这时我们就瞅准了这个机会,和埃及秘密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用歼6换架米格23回去研究。毕竟苏联的技术人员都撤回去了,埃及空留这几架先进的战机也不会开,不如与中国做笔交易,换个能开的来得实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顾诵芬等几名重要的科技人员带着任务就出发了。不过苏联人也不是傻子,人人都在盯着米格23,都想拆下来研究,这个情况谁都知道。
尤其是中国,想拥有先进战机的愿望可不是一天了。所以我们的战机的科研团队,无论是出访到哪个国家,都会被苏联克格勃盯着。顾诵芬也明白此次去埃及事关重大,所以在乘坐飞机起飞的那一刻起就万分小心。
到达埃及后,明面上的外交团是按部就班地住在埃及方安排的酒店。眼看这家涉外酒店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顾诵芬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在这些人的眼皮子的底下,大家表现得就像一个兴奋的旅游团,对埃及的一切都感兴趣。
等埃及方安排好了,顾诵芬与同事们分成几批人,几人相伴穿着当地人的传统服饰“出门看金字塔去了。”分头行动后,大家过了一会儿又聚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由埃及军方提供的游览车集体送至了沙漠某处的军事基地。
其实在这个期间,苏联的克格勃全程都在围绕着中方的周围。不过就在他们看到中国这些游客并没有多大的反常后就各自散去了。这个时候抓住机会的中方人员才敢汇聚在一起,送到了军事基地。
说实话,当时的时间非常紧张。因为防备着埃及将技术透露出去,在军事基地的周围同样埋伏着不少的克格勃。当时我们的技术人员都蜷缩在游览车里,压根不敢吱声,也不敢有任何的多余的动作,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暴露了。
等到了军事基地的秘密仓库后,顾诵芬与其他技术人员差点就哭了出来。面对着米格23就在自己面前,中国的科研人员都感慨万分,大家都在愧疚为何自己就研制不出如此精妙的装备!
时间不等人,苏联负责监视此军事基地的克格勃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会包围过来。所以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内至关重要!
紧张有序的任务
顾诵芬二话没说,急忙上前开始研究米格23的集体参数,而其他几名技术人员也赶紧爬上驾驶舱开始紧张的工作。
然后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将米格23战机的主要部分赶紧卸下来装好。然后为了迷惑周围的克格勃,让埃及方将剩下的主题和零件统统按批装裱好,运上一辆事先签好协议的大型卡车运输队的大卡车上。
等详细数据记录完毕,一切事宜准备妥当后,顾诵芬等人立刻将自己身上的头巾裹好,小心翼翼地走出了仓库。
于是大家再次坐上旅游车,千万开罗旅游中心,四散开来。而这时在克格勃们的眼里,这批“喜欢看木乃伊的游客还在游荡。”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拆卸下来的米格23运回国内。这时先前雇佣的大型运输车队用废弃钢材作为幌子运往港口,在埃及方的护送下避开了所有克格勃的监视,来到了亚历山大港口。战机就这样在护送下安全驶离埃及,在茫茫大海中开始了它的航行。
这时顾诵芬和其他同事在埃及的任务完成了,风景也欣赏完了,经过几天的研究和学习,我们中国代表团也该回国了。
为了安全起见,记录下战机具体数据的同志与另外两名技术人员保护着资料从埃及出发,先飞到巴基斯坦,再从那里出发,全程走安全路线回国。而顾诵芬是中国代表团的脸面,得让克格勃们看到中国访问团的主要代表在机场“吃喝玩乐”。
就这样,经过几天的旅程,中国技术人员与翘首以盼得的米格23都安全抵达中国的机场。等一切尘埃落定时,顾诵芬与同去的技术人员心潮澎湃,终于能研究当时最先进的战机—米格23了!
随后在对这架战机的研究和分析中,顾诵芬带领着飞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米格战机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与改装,最终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歼8战机。
虽然说时过境迁,米格23与歼8已经不算最先进的战机。当时他们作为战机的基础将更加先进的战机被研制出来。
当年顾诵芬院士与团队们为了祖国空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一代又一代的军工人也秉承着忠于党国、埋头苦干的精神将我国的军事力量装备得更加的强劲、有力!
参考资料:
2·新华社客户端-《知己知彼!美军冷战曾深度试飞米格-23》
3·中国军网-《米高扬:用想象力缔造经典战机》
4·澎湃网-《“ 江 湖 ” 再 无 米 格》
5·荔枝新闻-《追到手变心?产量泛滥的最难开战斗机,中国得到一架就放弃》
7·-腾讯网《埃及对中国航空贡献有多大?歼-6交换米格23,促进多种型号的研制》
8·中国工程院院士馆-《中国人怎么搞到米格23:乘旅游车潜入埃及空军基地》
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