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月25日),林育英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塆村。清宣统元年(1909年),13岁的林育英入塾读书,不久,因家庭贫困辍学,随父操持祖传手工染织业。
民国八年(1919年),林育英参加族弟林育南在家乡创办的通俗讲演社学习,从而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在家乡开展爱国活动。当林育南从黄冈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之后,结识了教务主任恽代英,随即加入了由恽创办的"互助社"。
林育英和党的早期杰出领导人林育南(1898-1931)是堂兄弟,和林彪也是堂兄弟关系,林育英年长林彪10岁。他们兄弟之间感情很好,林育英在林家排行第八,林彪等都尊称他为"八哥"。
1921年7月,恽代英、李求实和林育南、林育英在他们创办的"浚新小学"内发起成立了带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共存社"--这也就是中共正式成立之前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渊源了。1922年2月,林育英在武昌由恽代英、林育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林育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115师、120师、129师。林彪为115师师长,林育英为129师政委。
1938年春,林育英由于伤病被调回中央,接替他的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在延安期间,林育英一面治病,一面负责有关工人运动的工作。3月中旬,林育英任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大队长,曹瑛任教导员。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林育英是中央候补委员,参加了这次会议。林彪也列席了大会。由于林育英对革命事业的突出贡献,大会选举他为中央委员。
林育英与毛泽东、朱德
1940年4月30日,林育英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应邀到延安青年文化沟出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会议开始后,突发脑溢血,因抢救及时,林育英无生命危险,但却无法站立起来,更无法再为党工作。
1941年8月,日军战机飞到延安上空,轰炸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共领导人住处,林育英病情急剧恶化。经过中央医院全力抢救,病稍有好转。1942年2月14日,接到林育英口信的林彪回到延安,看望林育英。
1942年2月下旬,林育英的病情日益恶化。3月5日,林育英用微弱的声音将警卫员、秘书及妻子等人叫到身边说:"我不行了,革命20年如一日,未能看到革命胜利,深以为憾。我死后,请组织上将我葬在杨家岭对面的桃花岭上,使我能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3月6日凌晨1时45分,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下午,中央成立了林育英治丧委员会,由李富春、林彪、邓发等人组成。遗体移入中央大礼堂。3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共中央委员张浩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消息。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林育英守灵。3月8日上午4时至9时,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了林育英的遗体告别仪式。3月9日上午9时,公祭仪式在延安中央党校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主祭,李克农念祭文。仪式结束,万余人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次执绋抬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