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春公子
该来的还是要来,美国继续对欧洲出牌!
很多朋友都不理解,美国和欧洲有长达几十年的蜜月期,为什么从今年开始,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开始渐行渐远了?
说白了,在特朗普看来,无论是欧洲组建的欧盟还是欧盟推出的美元,本质就是欧洲人为了占美国人便宜所推出来的东西。
特朗普政府将经济胁迫升级为意识形态输出,标志着美欧矛盾的质变。2025年的美欧决裂,本质是全球化红利分配机制崩溃的缩影。当美国不再愿意为“西方领袖”身份支付成本,而欧洲拒绝继续充当“制度附庸”。

2025年3月下旬,特朗普政府通过美国驻法国及欧盟多国大使馆,向包括法国航空、国防集团、基础设施公司等在内的欧洲企业发出信函,要求其遵守美国联邦政府禁止推行“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项目的行政命令。信件附带的调查问卷限时5天答复,要求企业证明其未实施任何违反美国反歧视法律的DEI举措,否则将面临《虚假申报法》约束下的付款冻结。
部分欧洲企业因在美国有业务(如泰雷兹、道达尔能源)而面临合规压力,但实际操作中,欧洲的DEI实践与美国存在结构性差异。例如,法国法律限制收集种族数据,企业更关注性别与社会经济背景的平等,这与美国以种族为核心的DEI框架存在冲突。

啥是DEI禁令?美国为啥要搞这出?
DEI就是“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原本是美国为了消除职场歧视搞的政策,比如多招少数族裔、女性员工。但特朗普一上台就说这政策“逆向歧视白人”,直接叫停了联邦政府的DEI项目,还逼美国企业跟着改政策。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和美国政府有生意往来(比如接订单、当供应商),甭管你在美国有没有业务,都必须停掉企业内部搞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项目,否则就冻结你的钱袋子。
说白了,这就是特朗普的“文化战争”打到欧洲了。他觉得DEI是“左翼病毒”,搞性别流动、种族配额这些是破坏“传统美国精神”,不光要自己国内清理,还要逼着欧洲企业跟着一起“消毒”。

美国以“合同合规”为名,将企业是否获得美国政府订单与其内部政策绑定。这种“长臂管辖”实则是将美元霸权、贸易规则延伸至文化领域。正如法国资深银行家所言:“强者的统治占了上风”,美国正通过经济实力强行推广其政治议程。
此次事件与近期美国对欧洲汽车、葡萄酒的关税威胁形成叠加效应,凸显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的极端化。法国财政部计划向美方重申立场,而欧盟或需在统一反制工具(如数字税、数据主权立法)上加速行动。
若美国成功推行此禁令,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跨国公司或将被迫在“价值观合规”与市场准入间抉择。此前密苏里州对星巴克DEI政策的诉讼,以及联邦政府对DEI相关资金的冻结,已预示美国国内法律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挤压趋势。

短期内,欧洲企业可能采取拖延策略,依托法律程序抵抗美国压力;长期来看,欧盟需构建独立于美国的合规体系。这场DEI禁令风波,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谁有权定义全球化规则”的较量。
欧洲这次反应激烈,但真要硬刚还得看能不能团结起来,毕竟德国车企怕丢美国市场,法国企业又头铁。这场大戏才刚开场!
若双方无法通过对话弥合分歧,跨大西洋关系或将步入更深层的“价值观冷战”,而企业则可能成为这场博弈中最无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