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季度药浴流程,寄生虫防治要点,深海网箱选址,千万不能忽视
石斑鱼啊,可是水产养殖里很特别的种类。它肉质鲜嫩,在市场上那可是很受欢迎,价格也不错呢。石斑鱼品种有不少,像东星斑就特别名贵,龙趸石斑个头大长得壮。
咱先说说石斑鱼养殖的痛点。养殖石斑鱼就像走钢丝,看着收益挺好,但要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就不行。很多人觉得石斑鱼养殖就是撒撒料喂喂鱼,可实际上这里面的门道深着呢。就像我一位养殖户朋友老吴,他在南方沿海搞石斑鱼养殖。南方湿热的环境就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水质变化快,病菌容易滋生。有一年,他没太注意水质,结果好多鱼都生病了,死了不少,损失惨重。
从时间元素来看,不同的时间段在石斑鱼养殖里有不同的讲究。就拿药浴来说吧,石斑鱼每个季度的药浴流程都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如说1 - 3月,这时候水温还比较低,鱼的身体机能还在慢慢恢复,药浴就不能太过猛药,不然鱼可能会吃不消。像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用一些低浓度的盐水先给石斑鱼药浴,盐水浓度控制在3 - 5%左右,药浴的时间大概是30分钟左右,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水,保证盐分的稳定。到了3 - 6月,水温逐渐升高,寄生虫也开始活跃起来,这个时候可以增加一些专门的驱虫药浴药品,但浓度也要合适,浓度过高可能会破坏鱼的体表黏膜。
在北方干冷的地区,石斑鱼养殖场面临的挑战又不一样。比如北方有个养了3年石斑鱼的养殖户老李,他说北方的冬季水温低,要是有设备没维护好,鱼很容易冻死。而且北方的养殖环境相对封闭一些,一旦有个传染病就是大灾难,所以防疫方面得更严格。在冬季基本上就减少药浴,主要是做好水质的净化和增氧。
再说说石斑鱼养殖场景中的深海网箱选址。深海网箱选址那可关系到鱼能不能健康成长。首先地形地貌很关键,得选择水流比较平稳的地方,水流太急可能会把网箱冲坏,水流太缓可能会造成水质变差。比如说在一些海湾口旁边,如果海床地貌平坦,就可以考虑在那里设置网箱。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养殖户分享,在某个大港湾的小支湾里选了网箱位置,那里周围都是礁石,水流相对稳定,水质也很不错,他养出来的石斑鱼品质特别好。
南方的一些沿海地区,网箱选址又要考虑另外的因素。比如一个靠海的岛屿附近,周边有不少浅滩,虽然看起来水很清澈,但如果选择在这里建网箱,要考虑涨潮落潮时的水位变化,以免网箱被搁浅或者被海浪冲击破损。而且不同的养殖规模对网箱选址要求也不同,小养殖户可能选择距离岸边不远、较隐蔽的地方就可以,大养殖场要考虑整体的布局,还要考虑运输鱼苗和成品鱼的方便性。
石斑鱼的寄生虫防治也是个重要的环节。我有个网友说他家里养石斑鱼,刚开始对寄生虫防治不在意,结果鱼身上长了好多小虫子,鱼鳞都掉了,鱼也变得瘦巴巴的。其实寄生虫防治是有要点的。在日常的水质管理上就得严格,因为很多寄生虫是通过脏水或者有病菌的水进入鱼体的。要定期换水,一般半个月就得换一部分水,换水量根据鱼的密度和水体大小来定。
除了水质,在饲料方面也有关系。如果饲料发霉变质,鱼吃了也会容易生病滋生寄生虫。有个养殖场老板和我说,他之前心疼那些饲料钱,剩下的一点有点变质的饲料没舍得扔,结果喂了之后鱼就开始出问题,后来他才知道,优质的饲料才是鱼健康和有好的产量的基础。
再从绿植的角度来说,虽然我们重点说的是石斑鱼,但养殖场周围的绿植选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石斑鱼养殖。比如薄荷这种常见的绿植,它有清新的气味,能驱虫,如果养殖场周边种上一些薄荷,说不定能减少一些飞虫,也就减少了病菌传播的可能。还有一些冷门的绿植,像迷迭香,它不仅能驱虫,还有抗菌的作用,在一些小型的石斑鱼养殖场周围种几株,有助于改善小环境。薰衣草也是,它有安神的作用,在养殖场周围种薰衣草,让工作人员心情好,也能给鱼营造一种安静的养殖氛围,而且薰衣草散发的香味对一些害虫也有一定的驱赶作用。
对于季风区域的海边养殖石斑鱼来说,防风措施也是个大问题。有个养殖场在季风频繁的地区,刚开始没有做好防风措施,有一年一场大风把网箱刮得七零八落,鱼都跑了不少。所以在季风区搭建网箱的时候,要做好稳固措施,网箱的底部要加固,并且和锚定设施连接稳固,周围还要有防风浪的设施,像一些巨大的防浪石柱之类的。
再说说石斑鱼的施肥和投饵管理。在南方养殖季风鱼的养殖户老周说,他是按照季节来调整投饵量的。春季的时候,石斑鱼的食欲慢慢恢复,他会逐渐增加投饵量,一开始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和鱼的体重比例大概是1:10左右。随着水温升高到了夏季,一天投喂4次,投喂量和体重的比例也适当增加。到了秋冬季节,又慢慢减少投饵量,防止鱼在低温下脂肪堆积。
北方冬季养殖石斑鱼就更难了,北方养殖户老李说,冬季鱼吃得少,他就会选择一些营养丰富但是容易消化的饵料,而且投喂频率很低,基本上半个月才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也很少,就是为了维持鱼的基本生命体征,到了春天开始慢慢增加投喂量和频率。
在疾病防控方面,不能忽视的是疫苗接种。有个养殖场老板给我说,他一开始没有重视石斑鱼的疫苗接种,结果全场的鱼都得了弧菌病。后来他就开始定期给鱼苗接种疫苗,虽然前期投入了一些成本,但是后来鱼得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还有不同品种的石斑鱼养殖也要有不同的策略。就像老鼠斑这种名贵的石斑鱼,它的繁殖难度比较大,养殖技术要求更高。在南方的某个高端养殖场,为了养好老鼠斑,专门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繁殖技术和设备,从鱼苗的培育到成鱼的养殖,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而像青石斑鱼这种相对来说比较好养殖的品种,在北方的养殖户可以采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养殖技术,但是在水质管理等基础环节也不能放松。
在石斑鱼养殖的中后段,大概养殖6 - 12个月的时候,鱼的生长速度会加快,这个时候对氧气的需求也会增加。有个养殖户跟我说,他在养殖过程中,因为氧气供应不足,鱼出现了一些应激反应,鱼体变得很瘦,生长停滞。所以到了这个阶段,要多检测水中的含氧量,必要时增加增氧设备或者调整饲料投喂量。
再回到深海网箱方面,网箱的材质也很重要。不同的材质在水里的抗压性、耐腐蚀性都不一样。在一些水质比较差的沿海地区,比如有些海边有工业污染的地方,就需要选择耐腐蚀性更好的网箱材质,像不锈钢材质的网箱就很不错。而在水质相对较好的南方沿海,可以采用聚乙烯材质的网箱,成本相对低一些。
在日常的管理中,观察鱼的行为也很关键。如果发现鱼游得缓慢,食欲不振,或者聚在一起不游动,这可能就是鱼生病了或者水质出现了问题。有个养殖户说,他每天都会花时间观察鱼群,有一次他发现鱼群有些异常,结果一检查是水质的氨氮超标了,及时处理才避免了鱼群的损失。
养殖石斑鱼的成本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从鱼苗的购买,到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水电费、药品费用,再到最后的成品鱼销售,每个环节都有成本的支出。在山东的一个小养殖户说,他刚开始养殖的时候没有做好成本预算,结果到年底算下来利润很少。后来他就仔细计算每个成本项目,比如和饲料供应商谈判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合理安排用电时段节省电费等,利润就慢慢提高了。
在养殖石斑鱼的场地建设方面,要考虑到防晒和防潮。在热带的一些养殖地区,阳光很强烈,如果没有适当的遮荫措施,鱼容易受到紫外线伤害。有个养殖户在海南,他在养殖场地周围搭建了一些遮阳蓬,还安装了遮光网。同时,如果地面是潮湿的泥地,也要做好防潮处理,避免鱼苗生病。
在繁殖石斑鱼的时候,水温的控制非常重要。不同品种的石斑鱼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不一样。像斑节石斑鱼,它的繁殖水温在25 - 28摄氏度左右比较合适。有个在南方的科研机构工作的朋友说,他们在研究斑节石斑鱼繁殖的时候,水温如果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鱼卵的孵化率和幼鱼的成活率。
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水生植物来改善养殖水质。比如说水葫芦,它能有效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但是水葫芦如果繁殖太过旺盛也不好,要合理控制数量。还有水生芦苇,它除了净化水质,还能为鱼提供一些栖息的场所。在一些有浅水区的养殖场地,种植水生芦苇既能改善水质,又能美化环境。
在养殖石斑鱼的季节交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鱼体的调理。当春季转为夏季的时候,在广东的养殖户告诉我,他会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比例,增加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让鱼更好地适应水温的变化。
在北方的一些内陆地区,虽然没有海水资源,但是也有室内工厂化养殖石斑鱼的。这种养殖方式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控制水质、温度等因素。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投资成本高,而且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有个河北的养殖场老板说,他建设室内工厂化养殖场的时候,前期的设备投入就占了大半的资金。
在日常巡查养殖场的时候,除了观察鱼,还要检查网箱和周围的设施。有个福建的养殖户说,他有一次没有检查网箱的底部,结果底部的绳索断了一根,虽然当时没有问题,但是过了几天就发现有一部分网箱松动倾斜,差点伤到鱼。
石斑鱼的养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从鱼苗的引进,到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管理环节,再到最后的销售,都需要认真对待。那大家觉得在石斑鱼养殖中,哪个环节是最容易被忽视,却又能给养殖带来巨大影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