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伊犁的收回,一团糟的大清内部是如何决策的?

寒梅傲雪映霜华 2024-12-28 10:10:47

1880年,晚清的外交局势可以说是极其微妙,甚至是岌岌可危。尤其是与俄罗斯之间的一系列摩擦,最终催生了一份充满争议的《里瓦几亚条约》。

这份条约让清朝丧失了大批领土,其中最令人心痛的便是伊犁——这一原本属于清朝的领土被割让给了俄罗斯。

表面上,这是一场外交的屈服,实际上却隐藏着清朝内外巨大压力下的权力斗争。正如历史中的许多重大决策一样,表面上的“高层决策”往往背后充满了反复的争议、推诿和博弈。

清朝的这个“外交决策”过程,犹如一出精彩的戏剧,内部大臣的心态从支持到反对再到转变,外部压力的层层叠加,也让局势越来越复杂。

关键人物——慈禧太后、崇厚、黄体芳、左宗棠等,都在这出戏里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的变数、矛盾与推诿,更让人不禁想问:在一团糟的内部局势中,清朝究竟是如何作出决策的?

一纸丧权的《里瓦几亚条约》

先说说这份《里瓦几亚条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它会让清朝政府如此头痛。1881年,清朝政府与俄国签署了《里瓦几亚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清朝不得不割让伊犁和整个阿尔泰山地区,面积相当于一个大省,甚至比当时的东北还要大。这个条约的签署,使得清朝在西北的战略位置大大削弱,也让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加强。

这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朝政府在新疆的失败。在1871年,俄罗斯趁着清朝在新疆的管理失误和多次内乱,逐步扩张了在西北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伊犁地区,俄罗斯的势力已然根深蒂固。

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并没有明确的反应,一方面是新疆局势复杂,另一方面清朝正在应对太平天国和其他内忧外患的压力,根本无暇顾及西北。

直到1879年,俄国在新疆问题上不断施压,清朝才不得不采取行动。朝中经过一番争论,决定派崇厚赴俄进行谈判,处理伊犁及周边地区的领土问题。然而,崇厚的妥协使得《里瓦几亚条约》成为了清朝历史上一个十分丧权辱国的外交协议。

条约签署后的内外震动

签署了条约后,清朝政府内部并没有马上平息。虽然崇厚作为全权代表签署了《里瓦几亚条约》,但他并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给国家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更糟糕的是,条约内容并未及时向朝廷报告,结果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抗议。尤其是朝中的言官群体,纷纷发起了猛烈的反对运动。

这其中,“四大清流”——张佩伦、张之洞、黄体芳和宝廷等人,充当了关键的反对者。这四人和其他一些言官组成了强大的舆论阵线,积极通过奏章、公开演讲、朝堂辩论等形式施加压力,要求废除这一条约。

他们的意见一个比一个激烈,认为清朝政府无视国家主权,做出如此丧权的决定,完全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在这一过程中,言官们并没有直接发起公开抗议,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慈禧的疑虑。慈禧太后虽然掌控着清朝的实权,但她深知国家的外交问题并非一时之功。

在面对条约问题时,她并没有展现出果断的态度,反而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中。正如许多历史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慈禧在这一时刻显现出她的政治技巧和推诿心理:她既希望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国家的利益,又担心废除条约可能导致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

推诿与决策困难

慈禧太后在面对《里瓦几亚条约》时,始终表现得非常犹豫。她深知条约签署的后果,尤其是丧失的领土对于清朝来说意味着什么——不仅是领土的丧失,更是民族的耻辱。

然而,废除条约可能带来的后果更加可怕——与强大的俄罗斯发生冲突,甚至引发一场战争。对于已陷入多重危机的清朝来说,战争无疑是最后的选择。

在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中,慈禧的决策开始拖延,甚至有人说她“瞒天过海”,在许多问题上采取了推诿的态度。她一方面让大臣们继续“商讨”,另一方面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指令。随着言官们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声音,慈禧逐渐意识到,若不作出决断,局势可能失控。

黄体芳的舆论压力是其中最具戏剧性的部分。他通过泄露“崇厚未曾为国家利益付出代价”的消息,激起了慈禧的愤怒。

据说,黄体芳甚至在朝中多次直接指出,崇厚签订条约时完全没有考虑国家的长远利益,只是一个“和事佬”,最终导致中国的主权遭到侵害。这种“激将法”的施压,使得慈禧终于动摇。

黄体芳的策略

黄体芳的策略并不只是通过散布消息让慈禧愤怒,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言辞让她感到无法逃避责任。

黄体芳特别注重利用“朝廷内部”的政治气氛,制造一种“国家危机”的氛围,迫使慈禧不得不作出回应。他甚至通过多种方式让朝廷内的其他大臣感受到废除条约的必要性,力求通过压力施加改变。

随着黄体芳等人的不断推动,慈禧终于在1884年下定决心,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废除《里瓦几亚条约》的提案。

这个决定不仅涉及到国内的大臣与外交问题,更牵扯到对外的外交博弈。为了避免与俄罗斯发生战争,清朝通过外交途径重新与俄罗斯谈判,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夺回了失去的领土。

局势的转变与大清的外交突破

废除条约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且清朝外交人员也并未完全放弃与俄罗斯的谈判。在左宗棠等人的努力下,清朝最终获得了一些重要的领土回归。

左宗棠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促成了与英国的合作,迫使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妥协。英国的态度逐渐从反对俄罗斯的扩张转变为支持清朝的立场,这为中国外交的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持。

清朝通过艰难的外交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失去的领土和尊严。虽然《里瓦几亚条约》的废除并没有完全改变清朝的外交局面,但它为中国在西北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机会。最终,这场因伊犁失地而起的外交风波,成了清朝历史中一个极具戏剧性的篇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