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央视《同一首歌》舞台,一个"生面孔"的出现,直接让节目"炸开了锅"。30多岁的年纪,朴素的家庭妇女打扮,但她一开口,瞬间就让现场沸腾。
"我们的甜歌皇后终于回来了!"有人喜极而泣,有人不敢置信。这个让观众如此激动的女人,正是80年代赫赫有名的"迪斯科女王"张蔷。
这一场演出,也是她时隔13年后首次在电视上公开露面。说起张蔷,80后可能都听过她的歌,但在那个没有短视频、没有综艺的年代,几乎没人见过她的真容。
印象中的她,永远停留在磁带封面上那个标志性的造型。
一晃22年,2022年的《乘风破浪》舞台上,54岁的张蔷又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节目里有个有趣的细节:向来霸气的那英,见到张蔷的瞬间开始恭敬地论资排辈,小心翼翼地问:"蔷姐,我这样喊您合适吗?"素来傲娇的宁静,更是秒变"迷妹",直呼这才是"真正的姐姐"。
但张蔷却出奇地平和:"叫我张蔷,蔷蔷,蔷子都行。我们都是姐姐,不在乎这个。"这份淡然,让人更好奇她背后的故事。
有人问她,这个年纪了还来参加选秀节目图什么?张蔷笑着说:"不为什么,就是为了玩。"54岁的她,依然喜欢亮晶晶的发卡,爱漂亮的衣服,更爱站在舞台上唱歌。
这个答案,道出了她对音乐纯粹的热爱。35年过去,从当年红极一时的"甜歌皇后",到如今《乘风破浪》里的"酷姐姐",张蔷用行动证明:热爱,永远不会过时。
要理解这个传奇女人,得先回到那个疯狂的年代,看看当年的她,到底有多红。
说起张蔷有多红?让我们把时间倒回1985年。
那会儿,一盘名叫《东京之夜》的磁带,让张蔷一夜爆红。本来厂家预计发行60万张,谁知道供不应求,直接加印到250万张!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个奇迹。
要知道那个年代,一个月工资才70块钱。但张蔷录完这张唱片,老板二话不说就给了1400块。这还不算完,等唱片火了,老板直接把她的下一张片酬提到9000块。
这数字,在当时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有多疯狂?央视《见证》纪录片里有个画面:工厂为了印张蔷的唱片,工人们得一天三班倒。供应商们拿着现金就在厂门口排队等着,唱片一出来就哄抢。
在那个年代,谁卖张蔷的唱片谁就能赚钱,简直就是个"人形印钞机"。
不到两年时间,张蔷红遍大江南北。不光是歌红了,她的人也红透了。
"爆炸头、喇叭裤、大耳环、蛤蟆镜",张蔷在唱片封面上是什么样,那时候的年轻人就跟着整什么样。她俨然成了那个时代的时尚风向标。
到了1986年,张蔷的名气已经突破天际。不光是国内疯狂追捧,连国外媒体都坐不住了。《时代周刊》的记者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就为了拍她几张照片。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国际范儿"的代名词。
但有意思的是,红成这样的张蔷却出奇的低调。她从不上电视,也不接受国内采访。就连《时代周刊》的记者来了,也就是让拍几张照片了事。
很多人不知道,现在明星们挤破头想上的《时代周刊》封面,张蔷早在1986年就已经实现了。但她却从不把这些当回事,甚至后来把这些杂志都给扔了,说是"断舍离,不想被这些东西所累"。
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19岁的张蔷其实有点慌。她说:"那个时候,唱片卖得越火,我就越不安。"因为大多数歌都是翻唱,她觉得好歌都"扒"完了,慢慢就不知道该唱什么了。
这种不安,成了她后来选择离开的伏笔。但在聚光灯下消失之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值得我们说道说道。
人们都说张蔷是"天生的歌手",但谁能想到,这位"迪斯科女王"的音乐之路,开头却是一连串的打击。
1967年,张蔷出生在北京。要说她与音乐的缘分,得从她妈妈说起。张蔷妈妈是中国交响乐队的小提琴手,平时给各路名家大腕伴奏。
小张蔷从小就跟着妈妈泡在乐队里,对着五线谱琢磨个不停。那会儿别的孩子还在听样板戏,她已经在家喝着可乐,听迈克尔·杰克逊了。
但超前的艺术品味,在那个年代却不是什么好事。上学时,张蔷就敢顶着一头"波浪卷",穿着妈妈做的"奇装异服"去上课。
在她和妈妈眼里是美是时髦,在老师同学眼里却是"另类"。渐渐地,议论变成了攻击,有人说她是"小流氓",连带着她爸妈也被人指指点点。
六岁那年,父母离婚的阴影又给了她当头一棒。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离异家庭的孩子总是被人另眼相看。但张蔷的妈妈很开明,告诉她:"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你只要做自己就好。
带着这股倔劲,1983年,16岁的张蔷第一次尝试参加海淀区青年歌手大赛。她唱了首英文版的《什锦菜》,台下观众都high了,评委却给了零分,理由是"根本听不懂唱的是什么"。
一年后,她又去参加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这回更惨,还没等开口,光是她那个"爆炸头"造型就让评委们"气愤至极",说她这样会带坏青少年。
但天无绝人之路。1985年,云南音像出版社的老板偶然听到张蔷的一盘试录带,当场被她独特的嗓音打动,立马邀请她去录音。
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曾经的"零分选手"摇身一变,成了响彻大江南北的"迪斯科女王"。
但是,站在巅峰时期的张蔷,为什么会在1987年突然选择离开呢?这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1987年,正当张蔷红得发紫的时候,她却突然选择退出歌坛。这一退,就是整整13年。
很多人猜测她是被"封杀"了,也有人说她"隐婚生子"。但真相其实比传言要惊心动魄得多。在爆红期间,张蔷经历了一次险些改变她人生轨迹的绑架事件。
一群人强行把她带到外地,逼她不停演出。就算生病了也不能停下来,最后还是靠朋友帮忙才逃回北京。
这次经历让张蔷心有余悸。加上当时她的妆容造型太过前卫,经常有人说她带坏青少年,演出也会被无故打断。种种压力之下,19岁的张蔷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去澳洲留学。
但一年后,21岁的张蔷又回来了。这一次回国,与其说是为了事业,不如说是为了爱情。她嫁给了从小就认识的青梅竹马,走进婚姻的围城。
"我从少女变成了妇女,但我不后悔。"张蔷说。因为父母离异的缘故,她从小就梦想着能有个完整的家,"一夫一妻,一生一世"。
然而现实总是不如童话美好。七年后,丈夫的背叛让张蔷心碎。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把家收拾得干净温馨,把丈夫孩子伺候得舒舒服服,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
但张蔷依然选择体面收场。在儿子长大后,她和平离婚,和前夫保持朋友关系。她说:"不管怎样,他都是孩子的爸爸,我们没必要撕破脸。
后来有人问她为什么消失这么久,张蔷笑着说:"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当家庭妇女去了。我得养孩子,给他做饭,接送他上学。
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迪斯科女王",就这样在平凡的生活里,度过了她的消失岁月。
2004年,张蔷遇见了改变她命运的那个人——咸国坤。这个男人没有显赫的身份,也不是大富大贵,却给了她满满的安全感。
张蔷曾经分享过一个小细节:有次她在外地演出,突然接到咸国坤的电话。电话那头,他压低声音说在开会间隙偷跑出来,就想问问她工作累不累。
这份细腻的关心,让张蔷感动不已:"真正在乎你的人,不管多忙都会把你放在心上。
遇到对的人,张蔷的人生仿佛开启了新的篇章。她先后又生了两个孩子,但这次她没有完全放下音乐。2008年,她举办了人生中第一场个人演唱会。
台上的她,还是那个标志性的造型,虽然不再年轻,但对音乐的热情丝毫未减。
2013年,46岁的张蔷签约音乐公司,开始跟着年轻人四处跑音乐节。这一年,她的专辑《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拿下华语金曲奖等多个奖项,事业再攀高峰。
"叮,你的快递到了!"52岁的张蔷说:"我的人生现在才刚开始。"她不仅继续唱歌,还和新裤子乐队合作,让自己的音乐既高级又活泼。
她的歌迷不再只有80后,还征服了90后、00后,《手扶拖拉机斯基》和《路灯下的小姑娘》成了综艺舞台的神曲。
如今的张蔷说:"那些唱片、杂志,包括《时代周刊》我都扔了,我就是要断舍离,不想被这些东西所累。"面对名利,她看得比谁都透彻。
"人活着,就要潇潇洒洒的过,反正到最后都会病,都会死,既然如此,何不把握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