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首领,也被称为“东北王”,而他的儿子张学良被称为“少帅”,父子二人都是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
奉系军阀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派系,除了首领张作霖外,还有吴俊升、冯德麟、张作相、马龙潭、孙烈臣、汤玉麟、张景惠等军头。这些人不光是张作霖的属下,还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虽然他们之间也为利益争斗过,但是总体关系还不错。
张作相是张作霖最信任的兄弟,也是奉系军阀中的“老好人”,也许他的能力不如其他几个结拜兄弟,但是却是最听张作霖的话。当张作霖死后,张作相是完全有能力接替张作霖位置的,可是他依然把“东北王”的位置让给张学良,自己来辅佐张学良,因此张学良也很尊敬这个老叔。
张作相
张廷枢是张作相的宝贝儿子,比张学良小两岁,他们二人加上冯德麟的儿子冯庸,被称为“奉系军阀三少”。
由于是“辅帅”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从小也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张作相也很用心培养他。靠着张作相的关系,张廷枢在部队的起点非常高,二十岁当上校团长,二十二岁升为少将,在奉军中升官速度仅次于张学良。
虽然张廷枢是一个超级“军二代”,但是他的带兵能力还是不错的,参加过奉系大大小小很多战争。在“九一八事变”后,还率兵参加过长城会战,后来不想打内战,辞去了军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廷枢由于不满蒋介石关押张学良,所以不愿意为蒋介石效力,而跑去参加了八路军,为敌后抗日做贡献。后来他由于身体原因,被迫离开了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多次拉拢张廷枢,都被他拒绝了,当解放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可惜张廷枢因病去世。
张廷枢
1903年,张廷枢出生于辽宁义县,是张作相的次子,张廷枢从小在老家的私塾读书,青少年时期被张作相送到奉天的洋学堂读书。
1919年,张作霖重建“东北讲武堂”,张廷枢和张学良同时进入讲武堂学习,郭松龄是他们的教官。
1923年,由于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失败,张作霖决定整军,要淘汰一些旧军官,从而重用新式军官,在张作相的安排下,二十岁的张廷枢成为上校团长。这个时候的张学良已经是“东三省陆军整 理处”的参谋长,负责部队“整军经武”,在张学良的关照下,张廷枢去往日本的千叶步兵学校深造。
1925年,张廷枢从日本回国后,被升为了少将旅长,参与过讨伐郭松龄之乱的战斗,由于张作相是吉林督军的原因,张廷枢一直率兵驻守在吉林。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张学良出兵支援蒋介石,让张作相负责东北的政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廷枢率兵驻守在锦州,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沈阳,张廷枢下令让十二旅加强防守,防止日军进攻锦州。后来东北军司令部撤到锦州,张廷枢希望可以率兵反攻沈阳,可是张学良一直不下反攻的命令。
张学良
1931年底,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张学良让锦州东北军撤入关内,张廷枢率领十二旅退守到北平南苑。
1932年,张学良任命张廷枢为一一二师的中将师长,这个师是张学良王牌师。虽然张廷枢当上师长,但是他内心很憋屈,他一心想带兵打回东北,可是面对蒋介石的消极抗日,他只能用心训练部队,期待将来有反攻东北的希望。为了给部队补充装备,张廷枢用家里的钱,购买了十几辆汽车,和一百多支德国制造的枪支,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1933年,由于热河被日军攻破,张廷枢率部去长城的古北口抵御日军,当他率兵到了阵地后,布置好所有的防线,在山头安置了重机枪火力点。当日军依靠飞机和坦克,向古北口发动进攻的时候,张廷枢率领一一二师顽强抵抗,暂时抵挡住日军的进攻。
张廷枢亲自在前线指挥战斗,日军的飞机在司令部外面丢了一颗炸弹,把房屋的玻璃都震碎了,张廷枢等几个军官依然在研究战术。
王以哲
王以哲是东北军六十七军的军长,当时他也率部在长城一带抵抗日军,可是王以哲的一零七师被日军打败,阵地也被日军占领,王以哲就下令一零七师从古北口方向撤到后方。而这个时候,张廷枢率领一一二师还在古北口坚守,看到一零七师要撤到后方,他也要让自己部队撤到后方,并且和王以哲吵了起来。
虽然王以哲是军长,但是张廷枢不是他的部下,而且张廷枢还是张作相的儿子,他根本不怕王以哲。他问王以哲,说你王以哲的部队可以撤退,为什么我张廷枢的部队就不能撤,王以哲说没有他的命令,一一二师就不能撤,听了这些话后,张廷枢公子哥的病犯了,说王以哲的部队撤了,他也要带着部队撤。
不久后中央军也到了长城一带,王以哲和张廷枢一起找到中央军的关麟征,希望关麟征的二十五师可以换防古北口阵地。可是关麟征说自己的一个师,抵挡不住日军的第八师团,要张廷枢的一一二师留下来一起防守,于是张廷枢、王以哲、关麟征三个人吵了起来。
关麟征
最终张廷枢被迫固守原来的防线,中央军的二十五师分出一部兵力,策应张廷枢的右翼防线,二十五师的主力在一一二师的后方,形成第二道防线。可是这个决定让张廷枢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是要把一一二师当过炮灰,关麟征的部队在后面就是督战队。
3月10日,日军对一一二师的防线发起总攻,这时候的张廷枢表现很消极,日军在半个小时就占领了两处高地,很快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二十五师也加入战斗,中央军、东北军、日军三方为了争夺将军楼阵地血战。不久后,日军调来火炮,师团长亲自在前线指挥,将军楼在一天后失陷。
将军楼失陷后,张廷枢打电话给张作相和万福麟,说自己怎么被关麟征排挤,中央军就是要东北军当炮灰,他们二人听了张廷枢的抱怨后,就让张廷枢“见机行事”。之后日军又发动进攻的时候,张廷枢在没有和友军打招呼的情况下,居然私自带兵撤退,把中央军被坑了一把,气的中央军的杜聿明大骂张廷枢是小人。
黄显声
长城抗战结束后,张廷枢率兵撤到宣化,和东北军的另一个将领黄显声,一起联系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张廷枢和黄显声都和共产党很亲近,他们的部队有很多共产党员,负责给士兵上政治课和训练。
1935年12月,张廷枢不愿意去“围剿”红军,向张学良辞职,张学良努力挽留他。可是他哭着说,现在东北被日本人占领,我们东北军不回去打日本人,却在这里打内战,这样的事情他做不出,如果日后张学良率兵打回东北,他肯定会回来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廷枢让怀孕的妻子去父亲张作相那里,自己和黄显声去参加抗日活动。
张廷枢和黄显声来到南京,找到宋美龄和宋子文,希望他们劝说蒋介石放了张学良,让张学良召集东北军旧部抗日。可是蒋介石下定决心要关张学良一辈子,谁的话也不听,张廷枢和黄显声对蒋介石的公报私仇非常不满,决定去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由于怕特务监视,他们决定分头行动。
1937年8月,张廷枢来到太原,在那里他召集一些东北军的原军官和学生,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为张廷枢等一百多人办了训练班。
八路军战士
10月,张廷枢率领一百多人来到晋东南,被八路军总部授予“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张廷枢为司令员,他还受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的接见。后来张廷枢率领“第一游击纵队”到了河北邢台,很快把部队扩编到三个支队,有了两千多人的部队。
1938年秋天,张廷枢去延安抗大学习,他毕竟从小没有吃过苦,过不惯延安的苦日子,结果得了肝病,周恩来知道这个情况后,还专门派人送来罐头,给张廷枢补充营养。
1940年,张廷枢的肝病越来越严重,经过党中央的批准,张廷枢离开延安,去往香港治病。
张学铭
1941年底,张廷枢和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一起从香港返回天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廷枢在北平居住,当时蒋介石为了抢夺东北,任命张廷枢为“东北行营中将高参”。可是张廷枢一直不满蒋介石关押张学良,就用自己身体不好的理由拒绝了蒋介石的任命。
当北平被解放后,张廷枢的身体越来越差,很多从前的朋友都来看望他,周恩来还专门给他找了医生。
1949年7月,张廷枢在北平去世,可惜死在了新中国建立的前夕。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如果方便请大家多多点关注。
声明: 历史公共信,如有雷同,纯属巧合